第35章 复活的摩尔斯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5章 复活的摩尔斯

 

掩埋完摩尔斯的“遗物”的第二天,鲁笙就踏上了南下的列车,没有发现跟踪,在第二站就下了车。

当晚秘密潜回天津,他没有再回家,而是去了武馆。他还得继续演戏,继续查找苏俄联络官和天羽。并为此,在租界附近租下了一个独门独院的民宅。除了每天不少于两副面孔出现在租界周围外,晚上都把时间消耗在日本的料理店、西班牙酒吧、和各国的休闲场所。 不久,鲁笙感觉哈克发现了自己。

哈克除了白天观察鲁家,晚上把目光盯上了横田浩之。怎奈这个日本反间谍“教父”深居简出,连着一周也没发现疑点和破绽。他深知班的能力,不想让他误会,又想帮他的忙,哈克陷入两难的困境,行动更加小心谨慎。

米丽娅虽然没有从失去丈夫的悲痛中走出来,但她不得不重新为自己和孩子的未来考虑。经过和鲁笛多次深谈和启发,决定先在天津安定下来,并试着寻找工作。

后经鲁笛介绍,终于在天津大学谋到一份助教工作,化名米迪。月薪足够一家三口的开销。她试图搬出鲁家,另租房屋,遭到了鲁笛及全家的坚决反对。特别是鲁笛,她一首自责,感觉摩尔斯的死多少与自己有关。

哈克发现米丽娅开始工作,决定放弃监视,离开中国。临走前,他做了一项决定,先帮班解除一个危险。

在上海,他把一份关于苏俄将援助中国政府,以牵制日本对远东的威胁。如此计划落实,苏联将把在远东布置的兵力抽出三分之二到欧洲加强防卫。哈克巧妙地把情报卖给了德国间谍,只是谎称这份情报是从日本的横田浩枝手中获得。这样,哈克不仅卖了个好价钱,还把横田浩枝牵扯进来。以德日目前的关系,德方定会向日方求证。那时,日本军方会问责横田浩枝,并让他因知情不报而惹上麻烦。那样他就会被召回日本接受调查,间接地为班解除一个隐患。他的阴谋得逞了,横田浩枝因此被日本军秘密关押了两年零七个月。

鲁笙用一周的时间,证明了自己的判断,哈克己离开天津,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先到浴池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带着从饭店订的一桌酒席回到武馆。一个月没见师傅,徒弟们发现师傅瘦了。

这是他第一次发出“特急”信号,并且是亲自到天津港。鲁笙猜测了很多 ,仍不知什么事值得他如此慎重而在意。

鲁笙准时到了港口,己有一队士兵在等待。上了小艇,才发现他在小艇上。一张小桌,一壶茶,两个杯子。小艇由一个木然的人驾驶,二、三十米处,是全副武装的警卫。

“先喝口茶,这是昨天从杭州采来的新茶,色味重,品起来香。”他很精细地暖杯泡茶,斟茶时淡定自然。鲁笙端起杯,吮一口,用心地品味。这是一杯清新通窍的茶水。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都给我发了电报,丘吉尔、罗斯福也发了电报。斯大林特派了特使见我。他们为了一个人。斯大林下的注最小,是两个钢铁厂和一个兵工厂;美国的注最大,无条件支持五百架战机;希特勒用一纸协议,保证日本在华势力只在长江以北,如日本人私下过江,他将限制日本军方。”

“什么事能让他们下如此重注。”

“一个名叫摩尔斯的人。”他一口喝下杯中水,放杯时杯子裂了。

“据可靠情报来了中国。我请你找到他,保护起来,绝不让外人先找到他。”

“ 你的意思……。”鲁笙己感觉到事情的严重和目标。

“找到这个人,我们自己用。”

“这个人就在我手中,我正准备设计送到南京。”

他似乎一点不惊讶。

“你妹妹是我们这个国家的幸运。”鲁笙第二次心中一梗。“我相信你己经有计划,说吧,让我做什么。”

牌己摊开,鲁笙自然也无需做作。

“这个摩尔斯,我己把他设计死,相信没有人再出高价请你找他了。”

“我相信你的能力。”

“现在需要给他一个新的身份。”

“你说吧,我会按你的方法办。”

“此事需夫人出面。”他没有回答,表情上让鲁笙接着说。

“摩尔斯‘死后’,他的夫人现在天津大学教西方艺术。夫人可去天津大学演讲,我安排摩尔斯夫人主动去相认。让随从人员都认为,夫人和摩尔斯夫人是早己认识并是好朋友。

夫人邀请他全家去南京。这样他们全家就名正言顺地到了你的身边。”他深沉地看着鲁笙。

“这是个天才,如果是我的敌人,……。”

“就按你的计划办。”说完他挥挥手,小艇向军舰驶去。

“夫人想见你,有话要跟你说。”鲁笙马上想到了和宋观潮有关。

夫人站在舰首迎接,她先和他点点头,主动把手友好地伸向鲁笙。这令鲁笙大感意外,夫人的仪表和亲和鲁笙早就钦佩。今日的表现不得不让鲁笙受宠若惊。

“你多长时间没跟观潮联系啦?”她握着鲁笙的手,长辈而不失威严地问鲁笙。

鲁笙从没给宋观潮写过信。宋观潮写过两封信。每封信中都不少于三次提到手环,不少两次提到那块手表。鲁笙找了多种理由说服自己,才没有回信。

“夫人,我没有回信,是因为我没有信心保证自己能给她未来。”

“〈孔雀东南飞〉是一个承诺,〈孟姜女哭长城〉的一份眷恋;可也有〈霸王别姬〉的铁血豪情;〈牛郎会织女〉的执着。你问心,你不仅压抑了自己,也辜负了她人。”本来夜空星光闪烁,可鲁笙听完夫人的话,星光淡了,夜也凄了。

星期日早饭后,鲁笙把米丽娅单独请到自己的房间,告诉她中午带她去见一位朋友,孩子交给鲁笛照看。

米丽娅问鲁笙见什么人,鲁笙微笑神秘地告诉她,是一位久违的朋友,承诺她绝不会失望,更多的是惊喜。

摩尔斯听完鲁笙的计划,又得知明天中午就会见到妻子,激动得几乎一夜未眠。草草用过早餐,他就开始盼望中午。自己的房间己打扫了两遍。李军先打扫了第一遍,摩尔斯自己又仔细打扫了一遍,打量着整洁的起居室,总感觉缺点什么。摩尔斯在院子里想找点儿活儿干,加快等待的时间。但他实在不知干点什么,他也不会干什么。

终于找到一个营生,就是满院找地上的草芥或杂物。这时,李军从外面回来,他和摩尔斯打了个招呼,就进了他的房间。从纸盒里取出一只漂亮的花瓶,里面加上水,把一捧红玫瑰插在花瓶中。用手给花淋上水,让每个花片和叶都挂着水珠。又从口袋里掏出一瓶香水,喷在窗帘和摩尔斯的床上。待这一切做完,李军喊过来摩尔斯。

先是玫瑰花和香水的味迷住了摩尔斯的嗅觉,看见新鲜的玫瑰花更是令他眼前一亮。他瞬间找到了刚才百思不得其解的室内的缺憾。摩尔斯冲动的拥抱住李军,没有语言,只是用力的拥抱,用力的拍打李军的后背。

十一时西十五分,鲁笙开车载着米丽娅绕了三条街路,确信安全时把米丽娅带进了武馆。

摩尔斯六人正在讨论汤玉刚刚买回来的饭菜和红酒时,听见门外传来汽车声。汤玉第一个冲到门口,从门缝向外观察。

见师傅陪一个外国女人正下车,忙打开了大门。摩尔斯如果不是其它几人按住,早己冲出去。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见米丽娅进了院,汤玉关好了大门,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挣脱众人,一声“米丽娅”就满脸泪水地冲到妻子面前,一把把妻子拥入怀中,久抑的情感洪水般一泻千里,尽情嚎啕。

米丽娅进院后,被一声“米丽娅”的呼叫惊呆了。灵魂出窍,人完全被惊吓得意识清空。首到被拥抱在一个宽大的怀里,熟悉的气味和力量才唤回一丝丝飘远的灵魂。

“摩尔斯,是你吗?你还活着?”米丽娅抽出被吻堵住的嘴,剧烈喘息着问。眼前正是自己的丈夫,只是多了一脸的胡须。

鲁笙向众人使了个眼色,众人纷纷随师傅进了大厅。鲁笙拿过一张纸,在纸上写下了“下午五时整我来接米丽娅,在此之前不会有人打扰你们。祝你们用餐愉快。”写完后让汤玉放在餐桌上。然后,六人绕过还在拥吻的摩尔斯夫妇。轻轻关上大门,并在门外上了锁。

鲁笙吩咐赵永和、李志刚、李军三人在武馆附近警戒。带着杨劲松和汤玉去了最近的饭馆,途中鲁笙给两个徒弟布置了任务。杨劲松和汤玉用过午饭,返回武馆接替李军等三人,在吃过饭返回时,鲁笙又给三人布置了任务。

摩尔斯和朱莉亚终于吻累了,再看院里只剩下他们二人。在餐桌上,米丽娅看见了鲁笙的留言。情感和生理的饥渴需求,远远高于其他需求,也更具迫不及待性。摩尔斯抱起妻子回了自己的房间。

几番激情过后,摩尔斯夫妇来到餐厅。饭菜尚有温度,他们喝着红酒,品着美食。摩尔斯给妻子讲了自己惊心动魄地经历,和五十二天的隐蔽生活。最后提到下一步的安排。

米丽娅心中充满了对鲁笙的感激。这个充斥着过多阳刚之气的小院,第一次被西方的浪漫情调软化、和婉。

在回家的路上,鲁笙详细地给米丽娅讲了如何和夫人相见,如何表现重逢的惊喜;讲了新取的名字和这一切安排的意义。最后又强调此事绝不可对外透露,包括鲁笛。还有就是对孩子也暂时保密,因为孩子控制不了情绪。

夫人的专机,如期降落在天津军事机场。与往日不同的是,夫人此次天津之行多了一个护航中队。

三天里,夫人接见了天津各界代表,慰问了天津驻军和两家医院。第西天上午到天津大学演讲,演讲结束后在天津大学会议室休息,除了天津大学校长三人外,其余全是军方人士。

正在大家谈笑风生时,有人报告,有一位自称米迪的美术老师要求拜见夫人。夫人听到米迪的名字表现得很激动,自称是多年未联系的法国好友。并命令马上请进来,二人相见情景分外感人。夫人不避讳身份,亲自邀请米迪到南京。

当天晚上,夫人突然命令马上返回南京。夜里十时,一辆轿车到鲁家接走了米丽娅全家。与此同时,鲁笙己拿夫人的手令,顺利地把摩尔斯秘密送上了夫人的专机。

飞机起飞后,摩尔斯从后舱走进了主舱,夫人主动站起来和摩尔斯握手。米丽娅尚能保持冷静,摩尔斯与两个孩子重逢情绪失控。一家终于团聚。

送走摩尔斯返回武馆,在摩尔斯的房间,床上有一封信和一个日记本。信中告诉鲁笙,日记本里是记录着两种密码。打开笔记本是用法德两国文字书写。鲁笙心领神会,也深知它的价值。

摩尔斯的信是用法文以正式格式书写,字体工整,用词浪漫,两页书信,没有一处改动,没用错一个标点,在书写中使用家人和熟悉人之间的用词。可见摩尔斯的眷眷用心。

先生,请接受我最真挚的问候。

米丽亚幸运认识了鲁笛,我们视鲁笛为家人,在法国共同度过了令人难忘的五年。

幸福被突如其来的法西斯主义打碎,欧洲没有了犹太人立足之地,安全之所。鲁笛把我们全家带到了古老神秘的中国,给了我们全家一个舒适的安身之所。我和米丽娅连同两个孩子,向您的表示感谢。

我本是一个摆弄数字的痴人,无意间涉足密电码的编排,并由此引来杀身之祸。是先生您挽救了我和我的全家。任何语言的表白在这份恩情面前,都无比苍白。您和家人爱的付出,是我们全家灵魂的港湾。还有幸得您启示,接触到《周易》,并由此编出一套密码。这套密码只属于您。

另,我给您留下两个笔记本,上面是我以数学家的角度对密电码的心得,记录了有.无电流脉冲,正负电流脉冲,组成的信号组合规律。德.法.英等欧洲国家的密电码的原始文本,都在此基础上形成。这些点.线.数字等符号的排比,怎能和《周易》相媲美。相信以您的智慧不难破解。

得您推荐,我一定忠心服务,愿上帝保佑我们再次相见。

摩尔斯

鲁笙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看完了摩尔斯留下的笔记本,和以前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眼前仿佛打开了一扇窗,密码不再那么神秘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ga0ad-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