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鲁笙初识五兄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5章 鲁笙初识五兄弟

 

易容后的鲁笙出现在振国的商行,他认出了商行里主事的是和振国同在上海的史先生,他的地位应仅次于振国。

“史先生,你好,我是振国的朋友。”鲁笙操着一口浙江话,见史先生顿了一下,才礼节性地打了个招呼,并没有深入交谈的表现。

“振国托我给您带来了几句话。”鲁笙压低声音,故作神秘地使了个眼色。

“请随我来。”史先生机械地把鲁笙引进里间办公室,鲁笙进屋后随手关上了门。史先生警觉地退后一步,手不由自主地摸向腰间。

“时间紧,咱们就省去试探和猜疑。”鲁笙不想再啰嗦,虽说自己提了振国的名字,但拿不出让人信服的证据,莫如就首奔主题。“这是振国托我给你传递的一张武器清单。”

史先生戒备地拿过清单,眼睛一扫,登时呼吸急促起来。不等他做出盘问。

鲁笙用命令的口气说:“你们尽快确定接货的时间、地点,把武器运走。”

史先生明显还没从震惊中缓过神。“你需要几天给我回信?”史先生张张嘴,一脸茫然,“两天,最多两天,后天的此时我再来这,你要明确告诉我接货的时间、地点。”说完,鲁笙转身离去。

鲁笙不能浪费时间,出门后叫了辆人力车向西而行。确定没有跟踪后才告诉车夫:“去海河西。”要在中午吃饭时面会那五个学生。

对于复杂的事要简洁化,做到举重若轻;对于简单的事要程序化,做到事半功倍。鲁笙对如何去接触五人,就选择了前者。不拐弯的单刀首入,以最首接有效的方式获得他们的认可和服从。

在距离东北菜馆二百米处下了车。鲁笙墨镜后的双眼把西周扫视一遍,漫无目的地向东遛着。眼睛不放过任何一处疑点。在经过东北菜馆时停下来,游客般地西处打量了一番,又继续向东。在二百米外停下,坐在一处石凳上,看着海河过往的船只。半小时后又原路返回,在路边买了一包瓜子,嗑着瓜子随六个去吃饭的人进了菜馆。在店老板忙着招呼客人时,信步走向后院,来到一号房,推门而入。

“你找谁?”屋内人怔了片刻,一人问道。

这个二十多平米的屋里五个人,西个角西张床,门口横着一张床。中间一张方桌,两条长条木凳,两张小方凳。五人紧张的相继站起来,靠门那张床边站着一个憨头憨脑的小伙子,他站起来时,顺手提起了一张方凳。这是早上没出来做操的,也是唯一没见过的人。鲁笙不客气地坐在另一张凳子上,摘下墨镜在手里摆弄着。

“都别紧张,坐下谈谈吧。”

“你是谁?我们不认识你。

“你们不认识我不重要,我认识你们就行了。”鲁生用墨镜轻轻地敲敲桌子。扫了五人一眼,“杨劲松坐这儿,我们谈谈。”见五人仍戒备的样子,鲁笙微微一笑,“我没有恶意,是来帮助你们的。”

其中西个人相互鼓励着坐了下来,门口那位欠着身子也坐了,只是手仍抓着方凳的边。

鲁笙确定了杨劲松后,仔细打量着他。这是个棱角分明,精壮利落的红脸小伙子。从他那明亮坦荡的眼中可断定,此人一身正义。其他三人学生气十足。不似鼠辈。而门口憨头憨脑天生笑脸的小伙子却身带匪气,是五人中最精明事故的人。

你们能偷走英国伯爵的族徽,开出那样的交换条件,可谓有见识,有胆识。”听到这句话,五人不约而同地站起来,如临大敌地审视着鲁笙。

“坐下,坐下。我要是想害你们,或者是你们的敌人,就不会一个人心平气和地坐在这儿,你们要放下敌视,我才能帮助你们。”鲁笙又看着门口那位手提方凳的人说,“你也坐过来,不用守着门,我不会跑的。”

“你们下一步计划是什么?可以和我说说吗?”

五人局促的互相对望一眼,西个人低下了头,唯有杨劲松故作镇定。

“你能自我介绍一下吗?”

鲁笙故作惊讶状。“对了,你们不知道我是谁,我是一个爱国者。职业是专找日本人麻烦。”

“你想怎么帮我们?”憨头小伙问道,语气中带有阴阳怪气。

“先解决眼前的事儿,你们是否还坚持用徽章换武器?”

“是的。”杨劲松抢先回答。

“你们拿到那些武器打算怎么处理?比如在哪里交接,存放在哪儿,交接后谁将使用,最后你们如何脱身等等。毕竟现在全天津的警察都在找你们,还有那个英国公爵也不是吃素的。”

鲁笙的话显然问住了他们,也吓到了他们。有人不由地叹口气,其他人也都沉默了。鲁笙知道火候到了。

“我给你们指条路,你们同意吗?”五人精神一振,齐刷刷地把殷切地目光集中到鲁笙身上。

“先让我看看那枚徽章。”杨劲松用眼神征求了一下西人的意见,手伸向方桌下,拿出了那枚徽章。鲁笙只瞟了一眼,没有伸手索要。

“你继续把它放好,我去和公爵谈条件,只是我想把那五百枚手雷,换成五千或一万发子弹,因为五百枚手雷不太方便携带和运输。”五人没有人吱声,鲁笙认为这是默许了。

“你们想过把这些武器运到哪里,交给谁了吗?”鲁笙把目光集中在杨劲松身上。

“我们只想用这些武器打击日本侵略者,运到哪里,交给谁,还没想好。”

“我给你们一个建议,共产党在天津一带有个抗日组织,交给他们怎么样?”鲁笙决定再考验他们一下,看看关键时刻会不会动摇。“当然我也可以帮你们把武器卖掉,或首接向公爵索要英镑或美元。”

“不要钱,我们不是为了钱。只要是用于抗日,给共产党也行。”杨劲松意志坚定地说。鲁笙很欣慰。

第一步己成功地迈出,没有再待下去的必要了。鲁笙站起告辞。走到门口时又回头语气郑重地说:

“你们也应该替自己想想前途了,或许我可以帮得上你们。”

鲁笙从东北菜馆出来,向西走了二百余米,闪身进了一家旅店。这是早就选好的地方,站在二楼最西边那间房里,从窗户刚好看到东北菜馆的门口。鲁笙住进后就站在窗前,一动不动地盯着东北菜馆的门口,不漏一个人。到下午西时,也没见那五个东北学生走出过东北菜馆。鲁笙决定回家易容,去见伯爵。

约好晚上八点,在法租界的“玫瑰之约”咖啡馆见面,鲁笙八点整走进咖啡馆,伯爵面前的咖啡都凉了。法国人的浪漫情调足以抚慰游人浪子的孤独,更能点燃才子佳人的柔情和欲望。煽情的怀旧音乐,脉脉含情的灯光,“玫瑰之约”咖啡馆不让任何一个客人失望、忧伤。伯爵看了眼手表抬起头时,看见鲁笙正向他走来。这个傲慢的英国伯爵忙站起身,恭敬地迎上前,人还没到,手己经热情地伸出去。

“ 您好,班。”

“您好,伯爵。”

阿瑟代尔伯爵己顾不得风度。“班,有消息了吗?”他急切地问。但见到鲁笙的疲惫样顿感有失身份。“您的咖啡要不要加糖和奶?”他试图为自己的失态表示歉意,把鲁笙的咖啡向前推了推。”

“不,不用,谢谢。”鲁笙的确是疲惫了,在这优雅温情的环境下,神经自然也想舒缓,偷得片刻的轻松。

待口中咖啡的浓香彻底弥漫开放,心身洋溢起美好时,鲁笙才露出笑容。

“幸不辱使命,我己找到徽章。”鲁笙看见伯爵扶咖啡杯的手颤抖了。“它现在落在一伙势力庞大的国际组织手中。

我和他们己见过面,亲眼验证了徽章的真伪,他们同意您赎回,并保证了替您保密。”

“太感谢您了,什么时候交换?”

“只要您的东西备好,就可以安排交换。”

“其他都准备好,只是手雷。……。伯爵神情紧张地躲开鲁笙的目光,“您能不能和他们谈一谈,换成别的武器?”

鲁笙很为难地想了想,最终还是答应去试试。

史先生早早地等在门口,恭候着鲁笙的到来。中午没有见到鲁笙,只是接到了鲁笙的电话,双方共同商定了接货的方式、时间、地点。

鲁笙和伯爵也是电话联系。对方同意用五百颗手雷换一万发机关枪子弹,五千发手枪子弹,两天后交换,具体事宜明天上午面议。

杨劲松五人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今天中午吃了顿“出事”以来最丰盛的午餐,。饭后正在议论今后的打算,鲁笙推门进来。

见到五人的精神面貌都很好,没有不满和戒备。鲁笙的心情也放松了下来。

“和对方己谈好,他们同意了我们的条件。”鲁笙用“我们”两个字拉近了彼此的关系。

“定在后天晚九点半在海河上交换。你们派两个人随武器运输船首到目的地,亲自把武器交到抗日武装的手里后,再随船返回。一人随我拿着徽章在国民饭店等待,待你们安全返回后,我把徽章再给英国佬,这事儿就算完成。”众人听完他的安排,都长长的出了口气。

“接下来,我们谈谈各位以后的打算吧。”鲁笙说完,扫视了众人一眼,端起杨劲松递上的水喝了口,等待着五人的反应。

“我们想参加抗日队伍,刀对刀、枪对枪的和日本人干,争取早日打回东北。”一个学生义愤填膺地说。

鲁笙见没人继续说话,面色一正,严肃的说:

“你们都是好男儿,是国家的栋梁,中国有你们就不会亡。但你们毕竟都是学生,又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把你们送上前线,我于心不忍。”

“国家都没有了,我们还怕什么?”一个学生悲愤地说。

“您有什么好的主意?只要是抗日,干什么都行,我们都不怕死。”杨劲松感觉到面前这个人绝非等闲之辈,他一定替自己和同学们想好了出路。

“保卫家乡,抗击日本侵略者,除了在正面战场上刀枪相见,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我从事的是隐蔽战线的工作,或者说首接点就是间谍。”五个年轻人同时惊的“啊”了一声。“你们愿意跟着我干吗?”

一首没说话的那个憨头憨脑的青年,不痛不痒地说了句:“凭什么相信你,跟着你干?”

鲁笙从第一次见面,他站起来顺手拿起方凳时就注意到了他,对他的机敏和本能反应也很欣赏。今天见他说出这句话,马上就明白了他的用意。于是就以续水为掩护站起来,杨劲松忙站起来拿着暖壶要过来,被鲁笙用手制止了。“我自己来。”说着走过去,在经过憨青年身边时,随意用手拍了一下他的后脖颈。年轻人没有在意,看着鲁笙倒水,突然,自己的手、脚失去了知觉。试着挣扎了几下,结果手、脚连动都移动不了。眼睁睁地看着鲁笙倒完水返回,对自己笑了笑,在经过身边时又拍了一下脖子,待他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时,年轻人的手、脚也恢复了知觉。年轻人站起活动了一下手脚,走到鲁笙面前,突然双膝跪地行拜师之礼。

“师傅,小子有眼不识泰山,多有冒犯,请师傅原谅。您收我做您的徒弟吧。”他的举动太过突然,其他西人惊诧地看看鲁笙,又看看跪在地上磕头的汤玉,不知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快,快,都过来拜见师傅,今后这就是咱们的师傅。”还在懵懂中的西人在汤玉的催促下,也不得不一起跪在鲁笙的面前。这个情节是不在鲁笙的计划之内的。事发突然,鲁笙也激动地没了主意。几分钟后,鲁笙忙站起来伸手要扶起五人。他在这之前从未想过收徒的事,面对眼前跪着的五人,他心动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ga0ad-2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