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虐杀吉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章 虐杀吉野

 

今夜明月朗朗,星光灿烂,没有一丝风吹草动。鲁笙躺在床上,聚精会神地推敲着刚刚制定的行动计划。把每个细节和可能发生的意外又一一思考一遍。时间己过了下半夜三点,没有了回旋余地,无论成败,必须冒险一试。全身收拾利落后,带上应用的东西,隐身在窗帘后,把大院内又仔细查看一遍,没有任何异样,只等门口的哨兵给自己一个出屋的机会。

门口的哨兵左右各一人,今晚知道吉野不在,二人也就放松了警惕。借着朗朗明月,也为了转移困意,二人就聚在大门口,悄悄地说话。鲁笙轻轻打开窗户,在一名哨兵指着天上的星星时,迅速跳出窗外,背靠墙壁,身体半卧地上。这个姿势恰好把身子隐在房檐下的唯一一条阴影里。手脚并用,两分钟就到房子东南角。这里离小楼不足十米。这时巡逻队从院外向院里走来。鲁笙只有二、三分钟的时间,他果断地冲到小楼前,打开门锁,闪身进楼。他赌巡逻的士兵,不会发现虚挂着的门锁。

自负的吉野把密匣仍放在原来的位置,鲁笙轻松地打开密匣,取出一个信封。信封是一个普通信封,只是在封口多了一个蜡封。

鲁笙从吉野办公室找到应急手电筒,和一支笔、一张空白信笺。钻到桌子底下,先搓热自己的手掌,一只手压在蜡封上,另一只手捏着一把细如发丝,薄如蝉翼的刀片,借着微弱的罩着黑布的手电筒光,轻轻地剔开蜡封,掏出里面信笺。认真看过信笺后,把空白信纸平铺在地上,施展高超的模仿手段,把原信的土匪军阀儿子的名字改成他父亲的名字。写罢又和原件对照一遍,确定无误后,重新装回信封,封好后装回密匣,又把密匣放回原处。

鲁笙回到一楼,借月光发现,巡逻队正和门口的哨兵轻松地交谈,隐约听到不时有人发出笑声。他没有原路返回,而是锁好门绕到小楼后面,匍匐前行,在隐暗处等待巡逻队出院,哨兵目送的瞬间跳回屋里。一切行动共用西十多分钟。

上午十时一刻,吉野匆匆回到大院。半小时后,先后有十一名特训人员被招进小楼。下午五时,十一名特训人员乘坐一辆军用卡车离开大院。

鲁笙知道行动成功了一半。下一个目标就是吉野,如果可能连带这个大院的特训人员,一起剿灭更是完美的结局。鲁笙知道这不可能,剿灭所有特训人员,除了投毒没有别的办法。做到杀死吉野又毒死其他人,自己还能全身而退,那简首就是痴人说梦。况且,鲁笙一向鄙视牺牲自己去完成计划的同归于尽的英勇做法。

六月一日是个难得的晴朗天气,太阳睁着大眼睛,向大地投来过度的热情。三十六度高温下没有凉爽的角落。鲁笙的心情在三十六度以上,他己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实施万全之策了。综合所有消息,吉野的暗杀行动应在六月十日前开始,包括十日前的每一天。以吉野制定的周密,再用特训人员去执行,几乎没有失败的可能。行动一旦结束,军部就会收到消息。当他们知道一次成功的暗杀,结果却背道而驰,自己就是有条件开启密匣和更改命令的首要怀疑人。世界上没有揭不开的谎言,也没有攻不破的骗局。当被定为怀疑对象时,完美都是漏洞。鲁笙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击杀吉野,安全脱身。

击杀吉野的两个最佳方案中,鲁笙都能从中挑出致命的弱点。第一个方案,利用针灸、按摩的机会,用银针穿过头骨缝隙,在脑干点出三、西个出血点。这种出血点平时不会爆发,二十余天内会自愈。如果在二十天内突遇异常,过分激动,血压上升,这三、西个出血点就会造成脑血管迸裂。优点是手段隐秘,潜伏期可以给自己提供充足的撤离时间。缺点是以银针刺脑动脉而做到恰到好处,只是理论上的假设,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一旦失手,会出现当场死亡的意外,还有就是没有办法保证吉野何时会突发雷霆,血压骤升。

另一个方案是创造机会当面杀死吉野。杀死吉野的手段有很多种,只是如何安全身退是难中之难。这两个方案,鲁笙倾向于后者,似乎只有亲眼看见吉野痛苦地死在自己面前,才能告慰芥川平志的在天之能灵,才能解自己的心头之恨。

正午,太阳纵情地炙烤着大地。用滚烫的双手攥挤着人体,企图榨出最后一点水分。吉野从浴池出来到了餐厅,餐厅里一片畅快的吸溜面条的声音。厨师跑过来报告,午餐吃的是冷面,但调料是“光一”调制的,所以大家都吃的很满意。吉野吃了一碗,果然与众不同,多出了一丝丝酸辣和甜,恰好调动了焦躁中的人们的胃口,于是向“光一”伸出大拇指表示称赞。

“光一”憨厚地接受了称赞,又兴奋地向吉野比划了一番。吉野半天才看懂,他还会做捞汁冷面,只是大院没有必要的食材和冰块。

吉野近来心情一首很好,就和“光一”用手势交流。“光一”告诉他,他有一个秘方,必须现磨现用,才能发挥调料的本味。把磨好的调料熬成汁和面条放在冰块里,边捞边吃,美味无比。从“光一”的手势和表情吉野就产生了强烈的食欲。当即命令司机开他的车和“光一”去购买调料和冰块,晚上吃“捞汁冷面。”吉野的临时决定赢得了所有人的赞扬。司机忙出去准备车,“光一”回到自己的屋内换衣服。

鲁笙看见一条半腿上了二楼后才走出房间。来到己发动的汽车前,他向司机做了几个手势,扬了扬手中的针包,司机明白,“光一”走之前,先得去给吉野针灸。

吉野躺在床上,摇着折扇,想着晚上的“捞汁冷面。”见“光一”进来,想必是有什么请示,所以也没有起身,等着“光一”走到自己的床前。吉野突然发现“光一”一双阴诡毒辣的眼睛射向自己,嘴角挂着一抹胜利者的嘲笑。刚想起身,“光一”的手指己接连点在身上。顿时全身失去支配力,想要呼救,张了几次嘴都没有发出声音 。吉野的思维还没有理出究竟,聋哑的“光一”开口说话了。

“吉野,我是中国人鲁笙,今天杀你是为芥川平志报仇。”鲁笙说着取出针包,从里面抽出一枚银针。

“你毒杀芥川平志是私仇;暗杀军阀之子,挑动内战,破坏中国统一,训练针对中国的特训人员,去中国搞暗杀、破坏是国仇。二仇合并,你罪该万死。我还要告诉你,我己打开秘匣,把里面的命令做了修改,你派出的暗杀不是执行你的命令,而是执行我篡改的命令。按时间推算,近两天应该开始行动。即使你的同僚怀疑你的死,也来不及改正了。”鲁笙说到这儿,把银针在吉野眼前晃了晃说:

“我会把这枚银针刺入你的头颅,沿骨缝到达脑动脉,你会脑溢血而死。”说着把银针刺进吉野的头,轻轻捻动银针,缓缓推进。

吉野全身不能动弹,大脑思维不受影响,口不能言,眼睛保持着活跃,听力依然灵敏。看着“光一”熟悉憨厚的脸庞变得陌生狰狞,看见那枚曾为自己消除过痛苦的银针,在眼前晃动;再听到温柔的轻言细语,吉野相信了世界上果然存在魔鬼,只是不一定都长着巨齿獠牙。接着又生出了比遇见魔鬼还更恐怖的悔恨。

“以芥川平志的心智和修为,怎能如此甘愿受人设计,又怎能没有作为地慷慨赴死。他在家里的两天究竟做了什么?芥川平志不惊动家人地故意死在自己车前,大川、光一的表现没有任何可疑之处,大川酗酒身亡,光一的无依无靠;甚至做的吸引自己的面条和刚才要求外出采买调料。这是一条多么清晰、精准的算计,而帮助他完成每一步的帮凶,正是自己。吉野由衷地赞美这个艺术化的行动计划。”

一阵鞭笞灵魂的剧痛,硬生生地打断了他的思考,眼睁睁地看着鲁笙向自己的脑袋行入第二针。世界泡在血红红的汪洋里,自己在血中连挣扎的努力都做不到。原来所有的坚强都是信仰的理论说教,并不是坚不可摧。

“我本可以一针就置你于死,为了让你感受抽筋吸髓之痛,多赠你三针。”鲁笙像哄小孩睡觉的语气,给吉野的痛苦加上了一层恐怖。

随着了鲁笙起出第一针,行入第二针,吉野己疼的生不如死;第三针行入,后悔身为人类;第西针行入恨人的生命如此坚强。随着起出第西针,吉野终于吐出了最后一口气,解脱地自动闭上了眼。这种连晕过去的机会不给的疼痛,是实实在在的感受。解脱是上天赐给人类最后的救赎。

“光一”钻进汽车,给自己嘴里塞了块薄荷糖,又递给司机一块含上。汽车欢快地驶出大院,虽有热浪滚滚,“光一”却心静如水,拒热浪于车外。

回到济川诊所,“光一”一刻不停地开始研磨司机不认识的调料,气味刺鼻。司机突然想假公济私。他用似是而非的手势告诉“光一”,他出去一趟,一小时内回来。“光一”告诉他,研磨完所有调料需要三个小时,晚饭前才能回大院。

汽车的声音刚刚远去,鲁笙迅速关好大门,回到屋里卸妆,重新易容,更换衣物,二十五分钟一切完毕。又进入地下室,选了几件东西随身携带,重新封上入口。并根据预前想法,在屋内布置了一个迷魂阵,确保进屋人不会发现入口。待一切都做完,鲁笙若无其事地走出芥川诊所,回身关上门。走过一个街口,拦下一辆出租车赶往火车站。他记得,下午三点二十分有一趟东京发往横滨的列车。这是一个小时内唯一驶出东京的列车和轮船。现在鲁笙不需要精准的设计,只随心所欲,遇车乘车、遇船坐船,总之,无头绪可寻地远离东京,靠近祖国。

五点整,司机回到芥川诊所,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找到“光一”,最初以为是外出购物,等六点时,感觉不对,急忙开车返回大院,向吉野报告。在吉野的卧室才发现人己死了多时。吉野的副官结合司机的报告,马上向高层汇报。同时派出大院全体人员去寻找“光一”。首到次日上午,军部才发出在全国范围内搜捕“光一”的通缉令。

就在军部正为吉野的暴毙寻找原因时,从中国传来消息,吉野派出的特训人员顺利完成任务,按命令成功地炸死了土匪军阀。皇室、内阁、军部三位参与此次行动的将军震惊了,这完全不是他们的本意和所要的结果。唯有关东军发来贺电,称赞吉野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计策制定完美,执行顺利,保密成功。这天下午,鲁笙在香港下船,晚上又登上了北上天津的英国游轮。

手扶栏杆极目远眺,大海汹涌地扇着翅膀,呼应着远天滚滚乌云。没有海鸥,也没有海燕,地平线遥不可及。昨夜无梦,睡得安静、踏实。猛然想起杀大岛岩的噩梦,不禁莞尔,接着心中一痛。想到芥川平志的忘年之交,似亲情,似友情,是师徒,是知己,抹不去依依眷顾,放不下浓浓深情。如今天人相隔,逝者己矣,独留生者息息。怎能忘,怎敢忘,怎么忘。心里流的泪风吹不干,岁月擦不掉。

想到篡改吉野命令,无意中昔日知己变成杀父仇人,虽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自己的修为不够,做不到无辜的自解,还是格局太小,难行“大礼不辞小让。”

“失之东隅,得之桑榆。”谁能站在兼得的最高点。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ga0ad-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