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在人生的独木桥上种一片紫藤荫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章 在人生的独木桥上种一片紫藤荫

 

良渚古城的先民们在修筑水坝时,展现出了一种令人惊叹的智慧和精神。他们不仅精心设计和建造了坚固的堤坝,还在堤岸两侧特意预留出了纤道。这些纤道的存在,使得捕鱼人的竹筏和运粮船能够在狭窄的河道中擦肩而过,互不干扰。

这种刻在骨子里的礼让精神,比《周礼》中所记载的“车同轨”更早地诠释了文明的真谛。它体现了人们对于彼此的尊重和包容,以及对于共同生活空间的合理利用。就像敦煌壁画中所描绘的商队一样,他们总是会为后来者留下指路石,这种行为不仅是一种善意的举动,更是一种文明的传承。

真正的安乐法并不在于独自享受通途,而是在于在狭窄的小径上播撒共济的种子。宋代茶道大师审安老人在制作“十二先生”茶具时,特意将茶杓做短三寸,这种“减三分让人尝”的智慧,与欧洲中世纪修道院共享菜圃的“慈惠垄”传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在泉州港目睹了市舶司的抽分制,他对于“十取其一”的留余之道感到十分惊异。正是这种克制和留余,使得海上丝绸之路能够在长达六百年的时间里保持繁盛不衰。相比之下,罗马皇帝尼禄金宫里那镶满钻石的泳池虽然奢华无比,但却无法与这些留白的艺术相提并论,因为它们更能彰显出文明的高度。

日本桂离宫的竹篱,其编织的密度并非密不透风,而是故意留出一些空隙,显得颇为疏朗。这样一来,墙外的山色便能够透过竹篱的缝隙,悄然地融入画面之中,形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这看似简单的设计,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建筑师小堀远州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深知,真正的美并非独占,而是在于分享。正如黄公望在绘制《富春山居图》时,特意在山径旁留白,给观画者留下了想象和漫步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在欣赏画作的同时,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乐趣。

这种处世哲学在量子纠缠理论中得到了奇妙的印证。量子纠缠是一种奇特的量子现象,即两个或多个粒子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关联,即使它们相隔甚远,也能瞬间相互影响。而这种影响并非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强制,而是一种谦让式的共振。正是这种谦让,使得粒子之间能够产生超越时空的协同效应,展现出一种奇妙的和谐之美。

在自然界中,亚马逊雨林中的绞杀榕也展现出了类似的让渡智慧。绞杀榕的气根会编织成一张巨大的树网,覆盖在地表之上。然而,它并不会独占这些养分,而是为其他附生植物提供了一个空中的苗圃。这些附生植物在绞杀榕的庇护下得以生长,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

这种让渡智慧在人类社会中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苏州的退思园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退思园的九曲回廊设计得十分巧妙,每遇到一个转角,回廊便会收窄尺许。这看似微不足道的设计,却有着深刻的寓意。它提醒着游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不要匆忙前行,而是要停下来,观赏池中嬉戏的鱼儿,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当我们学会在知识的筵席上为后来者留席,在成功的果实中为耕耘者分羹时,我们便如同敦煌 257 窟的鹿王本生图中的九色鹿一般。九色鹿为了拯救落水者,不惜纵身跃下悬崖,舍己为人。它的这种行为虽然看似牺牲了自己,但却在舍己中成就了永恒的华彩,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美谈。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fgffb-23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