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帮闲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章 帮闲

 

沧源宗的杂役弟子,号称两万人!

而宗门内的各种杂事,均由杂役弟子承担,其中劳苦自不必说。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杂役弟子们为了减轻劳作辛苦,便想出一个帮闲的办法来。

所谓帮闲,来自于世俗的衙门。

当衙门的师爷或衙役们忙不过来的时候,便会招揽一些闲人。

如落魄书生、泼皮、混子、地痞之类,又或一些没有正经营生的亲朋好友来协助衙门办事。

然后衙役或师爷自己掏钱给这些闲人发放俸禄。

这些帮闲拿着少量的俸禄,干着最重的活计。

这点和苏牧前世的劳务外包有异曲同工之妙。

杂役的帮闲,就是沧源宗的杂役弟子雇佣的闲人。

当然,这里的闲人可不是普通人,是年龄较大,或者宗门没有收的,灵根品质低下的修仙者。

这些修仙者修为不高,掌握一两个小法术后,便能承担杂役们的大部分工作。

既然是沧源宗杂役弟子的帮闲,自然是不能十二时辰都待在宗门内的。

帮闲只能白天进入宗门做工,傍晚时分必须离开宗门。

于是在宗门附近,出现了集市。

以方便这些杂役弟子雇佣的帮闲们晚间居住。

集市、坊市乃修仙界修士们居住和交易各种物资的重要场地。

坊市通常由高阶修士或者宗门所开,里面店铺林立,商品种类繁多。

更有很多独门小院供给散修或宗门弟子居住。

当然,这些小院都是要付租金的,而且价格并不便宜。

坊市内有修士巡逻,并有高阶修士守护。

在坊市中,修仙者的安全能得到极大保障。

自然,坊市内的商品价格和房屋租金自然也要高上一些。

而集市则类似世俗界的乡村集市,其中的店铺很少,通常是散修们摆摊的地方。

集市通常是依附宗门的修仙者家族所开。

当然,这些修仙者家族大多和宗门长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例如苏家父子两人所在的田家集,便是沧源宗一个长老的后人所建。

据说田家扎根田家集己经三百多年,家中有筑基老祖坐镇,以守护整个集市的安全。

整个田家集有一个镇大小,周围万顷良田均属于田家。

田家俨然是这片土地的最大地主。

田家集内有数千间房屋,房屋的结构简单,一灵石便可租一年。

帮闲、散修、佃户等便长居于此。

苏父带着苏牧在田家集住下。

一来是是挣些灵石,一旦回到世俗界,只需西五个灵石,便可令他们一家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其次就是苏父想等苏牧炼出灵气,成为一阶炼气期修士。

如果苏牧能成为炼气期修士,则有一丝机会留在宗门,成为杂役弟子的帮闲。

苏远山幼年时,跟随苏牧的爷爷在田家集当过一段时间佃农。

苏牧的爷爷有着下品灵根,后拜入沧源宗,成为一名光荣的杂役弟子。

可惜没有后台和修炼资源,只有杂役弟子那微薄的俸禄。

苏牧爷爷修为在达到炼气期五层的时候,便停滞不前。

既然筑基无望,苏牧的爷爷在八十岁的时候,便拜别宗门,来到凡俗界娶妻生子,建立世俗家族。

在苏远山十一岁那年,苏牧的爷爷带着他来到沧源宗检测灵根。

可惜苏父灵根不好,和苏牧一样没有被宗门录取。

尔后苏牧的爷爷便带着苏远山于宗门附近种地谋生,试图通过走帮闲的路,进入沧源宗宗门。

毕竟苏牧的爷爷在沧源宗当过杂役弟子,一些人脉还是有的。

可惜的是,苏远山的根骨悟性亦是不行,首到二十二岁才引气入体,才成为炼气期修士。

而在此期间,苏牧的爷爷意外去世。

苏远山便扎根宗门附近,靠帮着各大修仙家族种田为生。

而苏远山经过三十多年的修炼,也才堪堪达到炼气期五层。

自觉仙途渺茫,苏远山便离开修仙界,返回世俗。

从此娶妻生子,建立自己的世俗家族。

苏家也是悲催,家族孩子的灵根是一代不如一代。

父子两人都无缘沧源宗。

苏远山幼时认识一朋友,名叫吴开达,后来进入沧源宗,成为了沧源宗杂役弟子。

自苏远山来到田家集后,吴开达也来过苏远山租住的房屋,两人喝过几次酒。

吴开达这些年混的不错,其弟己经成为沧源宗外门弟子,据说修为达到炼气期十层,有筑基潜质。

有着弟弟照顾,吴开达手中颇有些小权。

吴开达和苏远山有着几十年的交情,两人相识于微末,自然惺惺相惜。

也把苏牧当成自己的子侄看待。

吴开达承诺,只要苏牧引气入体,便招收苏牧为他名下帮闲,从而有进入沧源宗的资格。

正所谓宁为牛尾不为鸡头。

修仙者亦是如此。

即便宗门周边生活艰难,甚至连凡俗界都不如。

只不过这里有成仙的机会,哪怕机会渺茫,普通散修也不会舍得放弃。

“这次秋收后,我们便有五十灵石,到时候打点一下外门执事,你便可以进入沧源宗,成为帮闲!”

苏远山对着苏牧郑重道:“当然,前提就是你必须是炼气期修士。所以,你这一年,无论如何,你怎么都要成为炼气期修士。”

“是,父亲。”

苏牧点头。

其实苏牧也很烦恼,本来以为自己有灵根,修仙应该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谁知道,这几年来,他完全找到不到气感,更别说引灵气入体。

每天种地、浇水、除草、除虫,然后打坐修炼。

生活单调且枯燥,看不到一点奔头。

即便他废寝忘食,还是无法引灵气入体。

这五行杂灵根,真是废啊!

由于苏远山有着几十年佃农经验,对于收割灵稻很有心得,到得傍晚时分,两父子终于收割完一亩稻田,这可比普通佃农快上好几倍。

将工具和一捆捆灵稻放入储物袋,父子两人便朝着田家集中心走去。

这储物袋还是爷爷留下来的,是苏家珍贵的财产。

田家集的中心,有房间数千间。

大多数房间结构简单,只有一间房,主要用于租赁,供散修和佃农居住。

在田家集东边的位置,有一片开阔的广场。

随着帮闲们从宗门回到集市,广场上开始热闹喧嚣起来。

散修和佃农以及沧源宗帮闲,要出售自己的物品,只能租用广场上的摊位。

摊位一年五块灵石的租金,仅仅只有七八尺长宽,面积非常的小。

当然,散修们也不可能大批量出售货物。

在广场上,这种摊位足足上千个,每年带给田家大量的灵石收入。

田家在这一带,可谓富得流油。

可见,有着宗门背景,就是不想发财都难。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f0hhf-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