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辉回到公司后,日子照旧忙碌。项目推进得顺利,他被安排负责一个新片区的规划协调工作。每天早出晚归,手机里却总存着几张家里的照片——沈嘉在厨房做饭的样子,小禾蹲在院子里喂鸡的模样,还有那张孩子画的歪歪扭扭的星星图。
那天晚上加班到十点,刚走出办公楼,就收到一条微信消息:“老知青群里说要聚会啦,你有空来不?”
发消息的是张建国,退伍军人出身,一向说话干脆。
王超辉笑了笑,回了个“好”。
第二天,他在饭桌上提起这事,沈嘉一边给小禾夹菜,一边问:“什么时候?”
“下周末。”他说,“地点在城南的农家乐。”
沈嘉点点头:“带孩子去?”
“这次是大人聚聚。”王超辉顿了顿,“你要是想来,也可以。”
她笑了一下:“我就不去了,你在那边多聊聊吧。”
王超辉没再说什么,低头扒了几口饭。
到了周末,天还没亮他就出门了。车开得稳,路上人不多,太阳刚冒头时,他己经到了聚会地点。
农家乐门口停了不少车,几个熟悉的身影正在门口招呼人。王超辉一进门就被李志强拍了拍肩膀,两人相视一笑,像是把过去那些恩怨都揉进了风里。
“人都到得差不多了。”李志强说,“就差你这个大忙人。”
王超辉笑了笑:“路上堵了一会儿。”
屋里己经坐满了人,大家围坐在几张圆桌旁,有人嗑瓜子,有人翻看老照片,还有人在讲笑话,气氛热闹得很。
沈嘉也在,穿着一件碎花衬衫,头发扎成马尾,笑起来露出标志性的虎牙。看见王超辉进来,她招手让他坐下。
“你来得正好。”她说,“我们正说到当年的事呢。”
“说什么?”王超辉一边坐下一边问。
“说起那时候在村子里抢馒头吃的事。”旁边一个男知青笑着插话,“你还记得吗?你每次都能抢到两个。”
王超辉也笑了:“那是我跑得快。”
大家哄笑起来,气氛一下子热络了许多。
周美兰也来了,烫着卷发,指甲还是鲜红的。她见王超辉坐下,主动递了一杯茶过来:“听说你现在升职了?恭喜啊。”
王超辉接过茶,点头道谢:“还在努力。”
周美兰笑了笑:“你一首都是最拼的那个。”
屋外阳光明媚,院子里支起了几顶遮阳棚,几个小孩在草地上追着气球跑。王秀英和赵德发坐在角落,正低声说着什么,脸上带着笑意。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围成一大桌,端上来的都是当年下乡时最爱吃的饭菜:炖土豆、炒酸菜、红烧肉,还有自酿的米酒。
“来,咱们敬一杯。”李志强举起杯子,“为了我们的青春,为了我们的友谊。”
众人纷纷举杯,碰在一起,清脆的一声响。
饭后,大家三三两两地坐在院子里聊天。王超辉靠在藤椅上,手里拿着一杯温水,听着他们回忆起当年在村里一起干活、一起熬夜写总结的日子。
“那时候真是苦,但也真开心。”陈慧轻声说,“现在想想,好像也没那么难。”
王超辉点点头:“是啊。”
沈嘉走过来,把一张纸递给他:“这是大家提出来的想法,说以后可以定期聚聚,或者搞个微信群,方便联系。”
王超辉接过纸,扫了一眼,上面写着几个活动建议:乡村义工日、知青子女夏令营、农产品互助平台。
“挺有意思。”他说,“我觉得可以试试。”
“你愿意牵头?”沈嘉看着他。
王超辉沉吟片刻,点头:“行。”
下午的阳光暖洋洋的,风吹过树梢,发出沙沙的声音。大家围坐一圈,开始轮流分享这些年的生活经历。
有人做了老师,有人开了餐馆,还有人返乡创业。每个人都讲得认真,听的人也都专注。
轮到王超辉时,他简单说了几句:“从村里出来,一路走到现在,不容易,但也不后悔。感谢大家,一首都在。”
说完,他看向沈嘉,她朝他轻轻点了点头。
最后,大家提议合影留念。一群人挤在镜头前,摆出各种姿势,笑声不断。
摄影师按下快门的那一刻,王超辉忽然想起多年前那个暴雨夜,大家在泥泞中扛着沙袋抗洪的情景。那时他们年轻、莽撞,却也真诚、团结。
如今重聚,虽己各奔东西,但那份情谊,依旧在。
相机闪了一下,画面定格。
“再来一张!”有人喊。
大家又重新站好,笑容灿烂。
王超辉站在人群中,看着眼前这一切,心里忽然踏实下来。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eadib-7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