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2章 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王超辉放下茶杯,看着窗外渐暗的天色,茶馆里的人还在低声交谈。有人己经起身去结账,也有人正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他轻轻拍了拍女儿的小手,孩子在他怀里睡得香甜。

“咱们走吧。”沈嘉轻声说,把孩子的帽子又往下拉了拉。

王超辉点点头,站起身来。屋子里热气腾腾的气息渐渐散去,大家三三两两地往外走,彼此打着招呼,约定下次再见。有几个知青还留恋地回头望了一眼,仿佛不舍这短暂的重逢。

他们一起走到门口,晚风迎面吹来,带着一丝凉意。街边的路灯亮了起来,映着斑驳的树影。几个老知青站在路边挥手告别,有人提议回村里看看,声音被风吹得断断续续。

“你也想回去吗?”沈嘉问。

王超辉望着前方,点了点头:“回去看看也好。”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院子里,王超辉正在喂鸡。沈嘉抱着孩子坐在门槛上晒太阳,脸上带着笑意。

“昨天聚会你说了什么?”她问。

“我说我们打算扩大农场规模。”王超辉一边撒着饲料一边回答,“现在县里推广现代农业,我想试试智能大棚。”

“那你有把握吗?”

“没把握的事谁都不敢做。”他笑了笑,“不过总得有人先试。”

沈嘉没有说话,只是低头亲了亲孩子的额头。远处传来几声狗叫,一只母鸡咯咯地跑过院子,扑棱着翅膀钻进了草丛。

几天后,村口来了个陌生的年轻人。他背着包,手里拿着一张地图,在路口张望。王秀英从地里回来,见状上前问了一句。

“我是来考察农业项目的。”年轻人笑着说,“听说你们这儿有个小农场?”

王秀英一听就明白了,赶紧带他往王超辉家走。路上,她絮絮叨叨地讲起王超辉这些年种菜养鸡的事,语气里满是自豪。

王超辉正在棚里整理工具,听见外面有人喊他名字,赶紧出来迎接。两人寒暄几句,便开始聊起项目的事。

“县里这次是想推广智能温室,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年轻人拿出一份资料,“你们这边有没有兴趣参与试点?”

王超辉接过资料,翻了几页,点点头:“有兴趣,但我们经验有限。”

“没关系。”年轻人说,“我们会派技术人员来指导,还有专项资金支持。”

沈嘉在一旁听着,插话道:“那得先修路吧?现在的路太窄,运输不方便。”

“这个我们也考虑到了。”年轻人点头,“如果你们愿意配合,我们可以优先安排基础设施改造。”

王超辉和沈嘉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希望。

“我们愿意试试。”王超辉说。

当天晚上,他们一家三口围坐在饭桌前,桌上摆着简单的饭菜。王超辉把白天的事讲了一遍,孩子趴在沈嘉肩上打了个哈欠。

“你是真打算干这事?”沈嘉问。

“嗯。”王超辉夹了一口菜放进嘴里,“我觉得是个机会。”

“那就干吧。”沈嘉笑了,“我陪你。”

几天后,王超辉召集了几位村民开会。大家围坐在村委办公室里,听他讲新项目的情况。

“这是个好机会。”他说,“如果我们能搭上这班车,以后种地就不是靠天吃饭了。”

赵德发坐在角落里抽着旱烟,听完之后点了点头:“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但咱们也得量力而行。”

“我知道。”王超辉认真地说,“所以我想请几位叔伯一起参与,大家合伙干。”

村民们互相看了看,有人点头,有人皱眉。最后还是王秀英开了口:“行,咱就试试。”

会后,王超辉和沈嘉带着孩子去了趟镇上,买了些新农具。回家的路上,孩子趴在车窗边看外面飞驰的风景,眼睛亮晶晶的。

“你看,她多喜欢这里。”沈嘉说。

王超辉握着方向盘,嘴角微微上扬:“等大棚建好了,她就能在地里玩了。”

回到村里,天己经黑了。他们刚进院子,就听见手机响了。王超辉掏出来一看,是群里消息。

“大家在讨论下次聚会的事。”他念出内容,“有人建议秋天回村里聚一次。”

“可以啊。”沈嘉一边哄孩子一边说,“到时候带上食材,在院子里办个露天晚餐。”

王超辉笑着点头:“好主意。”

夜色深了,院子里静悄悄的。王超辉坐在门口抽了根烟,抬头望着满天星斗。他知道,未来的路不会一帆风顺,但他己经不再害怕。

第二天一早,他给县里的项目负责人打了电话:“我们准备好了,可以开工了。”

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好,我这就派人下来。”

挂掉电话,王超辉走进厨房,看见沈嘉正在给孩子喂奶。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洒在她们身上,暖洋洋的。

“今天天气不错。”他说。

沈嘉抬头看了他一眼:“是啊,适合干活。”

王超辉应了一声,转身出门。院子里的鸡己经醒了,咕咕地叫着。他打开门,让它们出去觅食。

远处的地里,几只麻雀飞落在田埂上,叽叽喳喳地叫着。风吹过来,带着泥土的清香。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eadib-5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