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辉终于接到了社区服务中心的录用通知。他被安排在青年辅导组,负责组织青少年活动、协助心理辅导以及处理一些日常事务。虽然工资不高,但总算有了一个正式岗位。
第一天上班,他在办公室里认识了几位同事。组长李姐是个精明能干的女人,说话干脆利落;小张是本地人,平时爱开玩笑,看起来挺热情;还有个叫赵敏的女同事,总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很少主动搭理人。
起初几天还算顺利,王超辉做事踏实,也愿意学习,渐渐熟悉了工作流程。可没过几天,情况就变了。
那天上午,李姐召集大家开会,布置下周的青少年夏令营筹备任务。每人分到一部分工作,轮到王超辉时,赵敏突然插话:“让他负责场地布置吧,反正他在村里干过体力活。”
小张笑了笑,“那得看他会不会搬桌子。”
王超辉没吭声,只是点点头接过任务单。会后,李姐把他叫到一边,轻声道:“别往心里去,赵敏就是这性格。”
王超辉嘴上应着,心里却有些不舒服。接下来的几天,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原本属于集体分工的任务,总是有意无意地推给他一个人做;明明是几个人一起策划的活动方案,最后都变成他一个人整理成文稿;甚至连打印资料这种小事,也有人首接丢给他。
最让人生气的一次,是关于一次户外拓展活动的安排。原计划由赵敏和王超辉共同负责路线规划,结果她临走前把所有地图和资料都塞给他,自己却请假去看病。王超辉一个人跑遍了几个公园,实地考察了路线安全性,又连夜写了份详细报告,第二天才勉强赶上进度。
下班回家时,他整个人像散了架一样瘫坐在椅子上。沈嘉端来一杯热水递给他,看他脸色不好,便问:“今天怎么了?”
“没事。”他摇头,声音低沉。
沈嘉没再追问,只是默默地帮他揉了揉肩膀。过了好一会儿,王超辉才开口说起这几天的事。他说完后,叹口气:“我是不是太窝囊了?”
沈嘉轻轻握住他的手,“你不是窝囊,是你太实在了。”
她顿了顿,又说:“可你要明白,职场不是乡村,没人会因为你老实就对你好。你要学会保护自己。”
王超辉沉默了一会儿,“我不想跟他们对着干。”
“我不是让你去争斗。”沈嘉看着他,“我只是想帮你找到更好的办法,既不委屈自己,也不影响工作。”
当晚,两人坐在桌边,沈嘉翻着他带回来的工作笔记,一条条分析问题。她指着其中一项任务说:“你看,他们给你安排的都是具体执行类的活儿,几乎不让你参与决策,这样你就永远只是个执行者。”
王超辉皱眉,“那怎么办?总不能不做吧。”
“当然要做。”沈嘉点头,“但你可以换个方式去做。比如,每次他们给你任务的时候,你不妨先问一句‘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或者‘能不能给我一点参考资料’,让他们知道你在认真对待,而不是随便应付。”
她继续道:“另外,你可以把这些任务记录下来,完成后写一份总结发给他们,让大家看到你的付出。时间久了,他们就不会觉得你只是个干活的工具。”
王超辉听得认真,慢慢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早,他带着新做的任务清单走进办公室。赵敏见他来了,照例扔过来一张纸,“昨天那个问卷调查,你帮我做了吧。”
王超辉这次没有立刻接过去,而是笑着说:“你能不能给我看看模板?我想按照统一格式来做,省得改来改去麻烦。”
赵敏愣了一下,没说什么,转身从抽屉里抽出一份旧问卷递给他。
当天下午,王超辉就把做完的问卷交了上去,还附了一张简要说明:“根据上次活动反馈,调整了部分问题顺序,以提高回收率。”
李姐看了之后点点头,“嗯,考虑得挺周全。”
赵敏的脸色有点不太好看。
接下来的几天,王超辉开始尝试用沈嘉教的方法应对那些刁难。他依旧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但在过程中主动沟通,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且在每项工作完成后都会整理一份简短的总结。
慢慢地,同事们对他的态度也开始变化。小张不再拿他开涮,反而有时候还会请教他一些活动组织的经验;李姐也在会议上公开表扬了他的执行力和细致程度。
只有赵敏还是老样子,不过她也没再明目张胆地使绊子。
某天傍晚,王超辉刚走出办公楼,沈嘉己经在门口等他。他笑着迎上去,“你怎么来了?”
“来看看你这个‘职场新人’过得怎么样。”她眨眨眼。
王超辉拉住她的手,“谢谢你,真的。”
沈嘉轻轻一笑,“别谢我,是你自己肯改变。”
他们沿着街边的小路慢慢走着,路灯刚刚亮起,昏黄的光洒在两人身上。远处传来孩子们放学的笑声,空气中夹杂着炒菜的香味。
“其实我现在明白了。”王超辉忽然说,“城市不像乡村那样温暖,但也不是完全冷漠的。只要你不放弃自己,总会有人看到你的努力。”
沈嘉靠在他肩上,“那你打算一首在这儿待下去吗?”
王超辉想了想,语气坚定地说:“我想试试。”
这时,一辆公交车从他们面前驶过,车窗映出他们的影子,模糊却又清晰。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eadib-3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