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一见王超辉就急着说:“镇里又来了通知,说是要优先照顾有家庭困难的知青。”
王超辉眉头一皱:“具体怎么定?”
“说是按条件打分,父母病重、兄弟姐妹多、独生子女这些都能加分。”小李喘了口气,“现在大家都在打听别人家的情况,有人己经开始拉关系了。”
王超辉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他心里明白,这种时候最容易出乱子。
回村后,王超辉先去了村委会,把镇上的新要求汇报给了赵德发老队长和王秀英。两人听后都沉思了一会儿。
“人心要稳住。”赵德发缓缓开口,“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乱。”
王秀英也点头:“我们村里几个长辈的意思是,尽量让大家都公平参与,别让人钻空子。”
王超辉应了一声,转身出了门。他知道,真正的问题不在政策,而在人。
刚走到宿舍门口,就听见屋里传来激烈的争论声。他推门进去,看到李志强正坐在桌边,手里拿着一张纸,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
“你们看,我叔那边己经答应帮我说话了。”李志强语气轻快,“只要我这边提个建议,名额就能往咱们这边倾斜。”
“你这是什么意思?”张建国冷冷地问。
“意思就是,聪明人都知道该找谁帮忙。”李志强笑着扫了一圈屋里的人,“你们要是愿意站队,我也不是不能帮一把。”
王超辉站在门口,默默地看着这一切。他没有出声,只是慢慢走近,在角落里坐下。
沈嘉看了他一眼,低声问:“你怎么想?”
“我不想掺和。”王超辉回答得很平静。
“可你不表态,别人就会觉得你好欺负。”她有些担心地说。
王超辉摇了摇头:“我不怕被人欺负,我只怕自己变成那种人。”
第二天一早,王超辉照常去田里干活。干到一半时,周美兰凑了过来,笑嘻嘻地说:“王哥,听说你还没填申请表?”
“嗯。”王超辉没抬头。
“那你是不是不太想走?”她试探地问。
“我还在考虑。”他说。
“哎呀,你就别犹豫了。”周美兰压低声音,“我知道李志强那边在拉人,你要真不想走,最好早点说明,不然他们可能会排挤你。”
王超辉停下手中的活,看着她:“你是来劝我的,还是来吓我的?”
周美兰脸一红,支吾了几句,转身走了。
中午吃饭时,王超辉听到两个知青在私下议论:“昨天晚上,有人看见李志强家门口停了辆小车,好像是镇里的干部。”
“不会吧?那他这不是……”
“嘘——小点声,别被听见。”
王超辉低头吃饭,心里却己经明白了几分。
下午开会前,李志强主动找到王超辉,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王哥,咱们都是知青,应该互相照应一下。”
“你想让我做什么?”王超辉首截了当地问。
“也没什么大事。”李志强依旧笑眯眯的,“就是希望你能支持我提出的名单,毕竟大家都知道你说话有分量。”
“名单是谁定的?”王超辉问。
“当然是根据政策来的。”李志强眼神闪烁了一下,“不过嘛,有些细节可以灵活处理。”
王超辉沉默片刻,然后淡淡地说:“谢谢你看得起我,但我最近确实挺忙的,可能顾不上这些事。”
李志强脸色变了变,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没关系,以后有机会再说。”
会场上,王超辉主持会议,再次强调了返城政策的原则。他说完后,让大家自由发言。
陈慧站起来,说:“我觉得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符合条件的人,不能因为某些人有关系就优先。”
李志强立刻接口:“陈慧说得对,但我们也要考虑到实际情况,比如有些人家里确实特别需要帮助。”
“那就更应该公开透明。”张建国插话,“否则谁知道你说的是真是假?”
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王超辉没再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他知道,这场争夺才刚刚开始。
散会后,王超辉一个人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天色阴沉,风有点冷。
他想起赵德发早上说的话:“你自己心里有答案。”
可是,这个答案真的那么容易找到吗?
回到宿舍,他看见桌上放着一个包裹,上面贴着一张字条:“王哥,一点小心意,请收下。”
他打开一看,是一些土特产,还有一封信。信里写着:“感谢你在村里这些年对我们家的帮助,如果能帮我争取一下名额,我会永远感激。”
王超辉合上包裹,心里一阵沉重。
他放下包袱,拿起笔,准备写点什么。可笔尖悬在纸上,迟迟落不下。
夜深了,外面的风更大了。
忽然,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是敲门声。
王超辉起身开门,是小李。
“王哥,”小李喘着气,“我又听到消息了,说是有几个知青昨晚偷偷去找镇上的干部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eadib-10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