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返城风波,人心浮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1章 返城风波,人心浮躁

 

王超辉正翻看着手中的评估报告,沈嘉的保温桶还放在桌上。门外的脚步声急促而慌张,紧接着有人在门外喊:“王哥!出事了!”

他和沈嘉对视一眼,立刻起身开门。来的是村里的小李,气喘吁吁地说:“镇上来了通知,说是要安排第一批返城名额了,知青们都炸锅了。”

屋内的空气仿佛一下子凝固了。

沈嘉的脸色变了变,但没说话。王超辉皱了皱眉,问:“具体怎么说的?”

“说是根据政策调整,先解决一部分人回城的问题。”小李一边擦汗一边说,“现在宿舍那边都乱成一团了,有人吵着要优先,有人担心被落下……”

王超辉点点头:“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我随后就到。”

门关上后,屋里又恢复了安静。沈嘉低头看着自己的手,轻声说:“我以为还会再等等。”

王超辉把报告放在桌上,语气平静:“事情总要来的。”

两人出了门,一路往知青宿舍走。天己经黑了,风有些大,吹得路边的树枝沙沙作响。远远就能听见宿舍楼里传来的争吵声。

一进门,果然是一片混乱。周美兰正站在桌边大声嚷嚷:“凭什么让那些本地农村出身的人优先?我们可是城里下来的!”

“你懂什么?”陈慧坐在床沿,声音不大却很坚定,“有些人家里情况特殊,确实需要先走。”

“特殊情况?那你呢?你不也是本地人?”周美兰尖着嗓子反驳。

“我是本地人没错,但我不是第一批。”陈慧站起身,语气依旧温和,“我愿意等。”

王超辉扫了一眼屋内,看到李志强也站在角落里,脸上带着若有所思的表情。张建国则靠在墙边,目光冷峻地盯着人群。

“大家都静一静。”王超辉开口,声音不高,却压住了所有嘈杂。

众人慢慢安静下来。

“返城是政策调整的结果,不是谁想走就能走的。”他说,“名额有限,肯定要按实际情况来定。”

“那谁来定这个‘实际情况’?”周美兰不甘心地追问。

“由镇上统一审核。”王超辉答,“我们会配合提供必要的信息,确保公平。”

“可你说的公平,谁能保证?”一个男知青低声嘟囔。

王超辉没有回避这个问题:“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但我们能尽力做到透明、公正。大家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但不要互相攻击。”

气氛缓和了些,但每个人的眼神里都藏着不安。

沈嘉悄悄走到王超辉身边,低声说:“你怎么看?你会走吗?”

王超辉看了她一眼,摇了摇头:“我不知道。”

夜深了,宿舍楼终于安静下来。王超辉一个人走在回村委会的路上,脑子里全是刚才的争论。

他并不排斥回城。曾经,那是他唯一的愿望。但现在,他有了新的牵挂,也有了新的责任。

第二天一早,王超辉就去了镇上开会。会上关于返城名额的分配标准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也强调了必须严格遵守纪律,杜绝暗箱操作。

回到村里己是中午。刚坐下喝口水,就听到外面有人喊他的名字。

他走出去,看见赵德发老队长正在院子里站着。

“听说你们昨天晚上吵得挺凶?”老队长问。

“是有点乱。”王超辉点头。

“人心浮躁啊。”老队长叹了口气,“当年我们也经历过这种事,越是这个时候,越要稳住。”

王超辉沉默片刻:“您觉得我该怎么办?”

老队长看着他,缓缓说道:“你自己心里有答案。”

下午,村里组织了一次知青大会。王超辉主持会议,重申了返城政策的基本原则,并鼓励大家保持理性。

“无论结果如何,希望大家都能尊重决定。”他说,“我们在一起的日子不长了,别伤了感情。”

会场上,有人点头,有人低头沉思。

散会后,沈嘉追上来问他:“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王超辉停下脚步,望着远处的田野:“我不知道该不该走。”

沈嘉轻轻笑了:“你还是那个王超辉。”

“什么意思?”

“总是替别人考虑,忘了自己。”她顿了顿,“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我都会支持你。”

王超辉没有回答,只是点了点头。

傍晚时分,王秀英来找他,说村里几位长辈希望他能留下来带大家发展生产。

“你是我们看着成长起来的。”她说,“现在项目刚起步,正是用人的时候。”

王超辉听着,心里五味杂陈。

夜幕降临,他独自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手里拿着一张返城申请表。

风吹过,树叶簌簌作响。

他低头看着表格,迟迟没有动笔。

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

“王哥——”是小李的声音,“又有新消息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eadib-10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