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缝纫机票消失的惊蛰清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章 《缝纫机票消失的惊蛰清晨》

 

1983年3月6日清晨5:30 | 地点:上海弄堂石库门 。马名扬10岁,刘仙仙10岁,刘静静10岁。

天还没亮透,马名扬像只壁虎似的扒在五斗柜上。铁皮饼干盒在晨光里泛着冷光,里头三张浅蓝色的“上海工业品购货券”正安静沉睡——这是母亲陈金花锁了三年的宝贝。

“最后一张蝴蝶牌缝纫机票……”他舔了舔嘴唇,指尖刚碰到票角,楼下突然传来刘仙仙吊嗓子般的尖叫:“马名扬!你妈在生煤球炉了!”

灶披间里,双胞胎姐妹正蹲着熬粥。刘仙仙的羊角辫翘得像蟋蟀须,突然捅了捅妹妹:“静静,赌五根皮筋,他今天准挨揍!”

“赌十根。”刘静静头也不抬,往粥里撒了把虾皮。

话音未落,阁楼传来“哐当”一声。陈金花的沪剧唱骂穿透薄雾:“小赤佬!侬动我的命根子啊!”

马名扬连滚带爬翻出窗户时,饼干盒里飘出一张缝纫机票,晃晃悠悠落进刘仙仙的搪瓷脸盆——正泡着她昨晚的洗脚水。

老张头叼着烟斗,眯眼打量三个泥猴崽子。马名扬举着湿漉漉的缝纫机票,声音发飘:“张伯伯,这个能换三轮车不?”

墙角那辆凤凰牌三轮车缺了脚踏板,车斗锈迹斑斑,链条上缠着半截脏兮兮的红领巾。

“小棺材胆子比黄浦江还宽!”老张头吐着烟圈,突然被刘静静塞了个盐水瓶到手里。“加这个!国光汽水厂特供酸梅汤配方!”女孩推了推圆框眼镜,活像个小科学家。

刘仙仙“唰”地掀开花布裙,内衬十几个口袋里哗啦啦作响:“还有奶油冰砖冷链技术、连环画消毒服务、代写暑假作业……”

老张头的烟斗“吧嗒”掉在地上。

半小时后,三轮车吱呀呀驶出废品站。马名扬把数学课的木头算盘往车把手一卡,转头宣布:“从今往后,这就是星辰大海商贸集团的旗舰!”

“明明是咸鱼号。”刘静静戳了戳漏风的车斗,突然瞳孔地震:“九点钟方向!你妈拎着鸡毛掸子杀过来了!”

陈金花趿拉着塑料拖鞋,鸡毛掸子舞出残影:“马名扬!侬偷缝纫机票是要我老命啊!”

三轮车在晾衣竿迷宫里左冲右突。车斗里的玻璃弹珠跳着踢踏舞,刘仙仙突然掏出口香糖塞进车铃:“上消音器!”

“叮铃——噗嗤!”放屁般的铃声响彻弄堂。

晒霉干菜的王阿婆吓得菜筐脱手,刘静静眼疾手快抓了把菜干往后撒:“陈阿姨小心地雷战!”

“刺啦——”陈金花踩在菜干上滑出两米远,抬头看见车斗上飘扬的“战旗”——分明是她那条压箱底的的确良床单!

“小棺材等我抓到侬……”骂声未落,车头突然传来马名扬的惨叫——算盘方向盘散架了!

调解主任老周推了推裂了缝的眼镜,看三个小泥人把“证物”摆满办公桌:泡发的缝纫机票、二十三个钢镚、手绘价目表,还有贿赂他的半块大白兔奶糖。

“陈同志,孩子们这是响应改革开放嘛。”老周憋着笑,“昨天我家囡囡还租了他们的《大闹天宫》。”

陈金花攥着湿漉漉的票据,眼圈突然红了:“这缝纫机票……是他爸工伤补助换的……”

马名扬突然举起蟋蟀罐哗啦啦倒钱:“今天赚的够买三斤鸡蛋!等我们成万元户,给您买十台缝纫机!”

“徐家阿婆赊账三次都还了,王家弟弟用粮票换冰棍……”刘仙仙翻开校服内衬,密密麻麻的客户档案惊得老周钢笔都掉了。

窗外梧桐沙沙作响,陈金花望着儿子发亮的眼睛,突然想起丈夫临终前的话:“扬扬脑瓜子活,别让他像我们困在厂里……”

夕阳把三轮车的影子拉得老长。马名扬用红墨水在硬纸板上写下“营业执照”,刘静静正往车斗绑冰棍箱——里头垫着外婆的羊毛围巾当保温层。

“开业大酬宾!租两本连环画送酸梅汤!”刘仙仙举着铁皮喇叭喊到破音,突然变戏法似的摸出三个铝饭盒:“葱油拌面!你妈空投的!”

饭盒底赫然躺着半张工业券。三个孩子愣了片刻,突然笑作一团。

蟋蟀罐“叮咚”吞下第一枚五分钱时,弄堂口传来冰棍厂的汽笛声。马名扬把算盘珠拨得噼啪响:“明天进二十根奶油冰砖,酸梅汤换葡萄糖瓶装……”

阁楼窗户悄悄支开条缝。陈金花望着楼下三个小脑袋,把撕碎的缝纫机票撒进煤球炉。蓝色灰烬飘向星空时,星辰大海号发出了首航铃——

“叮铃噗嗤!”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e0afd-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