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章 初学打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0001章 初学打坐

 

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说紧张也紧张,说悠闲也悠闲。多年苦读应试之后,或多或少有些休息放松的想法,这是人之常情。更何况,年方十八左右,要做自己的成年人意识也油然而生。

所以,李玄吉这个从山区小县城到外省大城市上大学的大学生,学习之余,便经常往学校外面跑。当地乃至周围的风景区,名胜古迹,在大一上半学期,李玄吉便逛了个遍。这期间,有的去过一些寺庙道观。但李玄吉却没有什么感觉,或者高深一点,没有什么感应。总觉得,所至之处,无非是一些披着宗教外衣的商业场所。

莫说玄学修行,便是宗教信仰,也是这般铜臭。恰好,互联网出现。李玄吉,失望之余,也迷上了上网。那个时候,互联网就像现在的AI一样,属于科技最前沿,人类进步的方向,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张开双臂,要热切拥抱。

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拥抱姿势。李玄吉到现在还记得,当时美国网吧兴起,许多人排队上网,硅谷一些精英只要一份精美的关于WEB创业的PPT,便能拿到大笔的投资。而自己,只能用通宵在网吧上网,来证明自己没有落伍,还在学习,是一个懂IT的大学生。

那个时候,腾讯qq刚刚出现,搜在线好友,也就一两页列表。许多乱七八糟的网站,只要你在网吧上网够久,总会突然出现在你的视野,尤其是深夜时分。

于是,李玄吉不幸地染上了不良嗜好。独在异乡为异客,穷人家的孩子到了大学看不懂五线谱,理想与现实,孤独与苦闷,少年维特之烦恼。。。。。。不多久,便多了些“指头儿告了消乏”的之举。

色字头上一把刀。吕祖有诗云,“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李玄吉越来越虚了,越来越枯了。

终有一天,李玄吉对镜看着头皮油腻眼皮浮肿的自己,暗暗发誓,开始了自救。这种事,自然不足为外人道也,更不可能向父亲母亲提起,只能靠己经二十的自己。路径依赖之下,李玄吉开始在网吧上网的时候,换了搜索关键词。

那个时候,腾讯刚刚推出聊天大厅,同城聊天室。那个时候,网络上,还没有百度戒色吧,更没有铺天盖地的养生及修行账号。李玄吉用的搜索词,也并没有修行语系的词语,就是健身,补肾,失眠这样的。

但万维网就是神奇,就是多维,几次链接跳转,手捧着方便面的李玄吉,忽然愣了愣。浏览器,跳出了一个bbs论坛,名字叫做修仙网。

界面简陋,或者说质朴,就是白底黑字,栏目标题背景色是那种常见预设的浅蓝色,连一丝渐变也没有。至于具体的内容,李玄吉现在己经完全不记得了。总之是有很多所谓修行的资料共享,释儒道都有,发布者大多是同一个ID。不少帖子,在讲诉各种修行法门的之前,都提到,欲练此功,须得戒色固阳,须得清心寡欲。

虽不至于抱着街头天线杆痛哭流涕,李玄吉却是颇为触动。此刻身残志坚的自己,忽然看到这个,遇到这个,是不是所谓的机缘?不知怎的,他猛然想到了多年前那个夜晚,脑海里随即浮现有人在窗外唤自己随他去的情景。他放下热气腾腾的方便面,开始危襟正坐,慢慢滑动鼠标。。。。。。

看着看着,李玄吉心里有了个奇妙想法。那些修行法门,虽然到后面又些玄乎,但以自己的资质,恐怕也学不到后面去。法其上,得其中。自己先试试水,想必也不会走火入魔,同时也能强身健体。。。。。。

于是,强身与修行,在这一刻奇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那个时候,大学生很少在外面租房子住的,大多都是住在学校的集体宿舍。像李玄吉这样一个月只有几百元生活费的山区学生,自然更不可能是例外。那个时候,一个宿舍八个人,上下铺。每当到了规定时间,熄灯之后,大学生的夜生活其实才刚刚开始。

李玄吉所在宿舍是这样,熄灯之后,有的上网冲浪,有的玩游戏,有的听随身听,有的听广播,同时开着卧谈会,从同学八卦聊到国际风云。李玄吉没有电脑,也没有随身听,也没买收音机,所以熄灯之后,一般就躺在床上,用手电筒看会书。当然,一般不是课本教材,大多是一些经典丛书或者小说什么的。

自从那次浏览器跳出一个修仙网后,李玄吉从图书馆借了德经浅释,一本易经浅释,每天晚上看一看。

但其实,真要学修仙或着修行,李玄吉觉得还是要先多看看看源头或者根本的东西。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受得又是唯物主义教育,李玄吉到底还是有些忐忑的,不知道自己看这些,是不是在搞封建迷信。现在科学这么发达,人们凭借工具可以上天入地,千里视讯,却现实中根本没有讲过妖魔鬼怪,更无论神佛仙灵。

所以,李玄吉没敢借佛教方面的典籍。道德经易经这样的,还可以勉强说是传统文化。但佛经?你一个二十来岁的大学生,正青春年少,就想着西大皆空,苦海无边,你怎么能这么消极?难道是抑郁了?那得送精神病院治疗啊。所以,李玄吉只能在周末去网吧的时候看看佛教的东西。

经典就是经典,不出三天,李玄吉看着看着便看进去了。某一个夜晚,李玄吉看着关于“群龙无首,吉“的相关卦辞,心中正联想到”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样的诗句。这时候,一个身影,投怀送抱般,落在李玄吉的床上,凑到跟前,随即小声惊呼道,”哇!易经!“

李玄吉扭头,定睛一看。原来是上铺的宋军,解手回来,见李玄吉这几天卧谈会上不积极,看书的姿势和神情有些神秘,起了偷窥之念。

没多久,一些关于大一学生李玄吉的八卦,便传播开来。初到大城市的山区孩子,一开始本就有些木讷;过了段时间,因为肾亏,又看上去有些病怏怏,老气横秋的模样和举止;然后,又晚上躺在床上看易经这样的书籍。李玄吉随即被大家取了个老人家的绰号。

总比被说肾亏好吧?肾亏的李玄吉,自觉理亏,慵懒之余,也懒得辩解,只能捏着鼻子默不做声。

渐渐的,老人家这个绰号,便传开了,甚至传到了辅导员的耳朵里。

有一天,辅导员将李玄吉单独叫到办公室,一番云里雾里,话里话外的意思,全都是要李玄吉调整心态,加强锻炼,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大约,辅导员是简单地以为李玄吉这个山区来的孩子,有些自卑,又有些营养不良,在新的环境,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障碍和问题,所以需得如此这般。

平心而论,辅导员说得其实颇有道理,关心也是真诚的。李玄吉肃然而立,虚心聆听之后,非常感激地表明了态度和决心;从此以后,自己要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度过大学生活。

第二天,早上,李玄吉提前起床晨跑;晚上睡觉前,则盘腿静坐。

没几天,辅导员又将李玄吉叫了去,询问晚上(熄灯之后)在做什么。李玄吉不慌不忙地回答道了西个字,“健身养生”,还举了历史一些名人静坐养生的例子。辅导员,沉默片刻,挥了挥手。

当李玄吉快要走出办公室的时候,辅导员忽然说了一句,“子不语怪力乱神。静坐可以,但绝对不能搞那些神神叨叨的东西。”说完,给了李玄吉一个你懂的眼神。

李玄吉,自然是懂的,满口答应。别人给了自己方便,自己自然也要给对方一个方便。何况,此刻的李玄吉,除了静坐,也没有其他的,或者说也做不了什么其他的。

一方面,修行有门槛,讲次第,李玄吉现在没有师傅,全凭自己读些经典,在那里自个儿理解揣摩领悟,连门都没入呢。另一方面,李玄吉毕竟还是大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学习这块;也就是平时时常提醒自己要清心寡欲,少做伤神伤身之事,每天晚上若是空闲,便坚持看书打坐。

因为某种坚持,所以生活便有了某种意义上的锚。作息有了规律,人也不容易胡思乱想,开始进入一种“静”的状态。李玄吉就这么安安静静地日复一日,学习生活娱乐。渐渐的,他慢慢戒掉了一些不好的习气,整个身心也慢慢恢复了健康。走路从容端正,眼神清澈明亮,平时话不多,但一开口则往往语出不凡。大家看在眼里,依然风趣地喊他老人家。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dhcef-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