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城中,在朱槿一系列安抚举措的作用下,原本因战火而弥漫的紧张、惶恐氛围逐渐消散,市井间开始有了些许往日的烟火气,铺子陆续开张,百姓们虽仍带着小心翼翼,却也渐渐安定下来。
一日午后,日光透过斑驳的云层,洒在平江府衙的庭院中。
朱槿屏退左右,轻声唤道:“蒋瓛。”
随着声音落下,一道黑影从房梁阴影处如鬼魅般飘下,单膝跪地,正是蒋瓛。他身形精悍,眼神锐利如鹰,一看便是久经训练的精锐。
“东西找到了没有?” 朱槿神色关切地问道。?蒋瓛并未多言,只是抬手招来手下。只见一名标翊卫士兵抬着一副扁担匆匆赶来,扁担上蒙着厚重的黑布。
朱槿快步上前,伸手掀开黑布,只见一个个泛黄的册子堆满了竹筐。
“二爷,张士诚治下的所有民籍图册都在此。” 蒋瓛低声禀报。
原来,早在攻城伊始,朱槿便凭借着对历史的熟知,料定张士诚会在战败之际焚毁户籍图册。
他深知这些图册的重要性,那可是掌握一方人口、田亩、赋税等关键信息的 “宝典”。
于是,他提前密令蒋瓛,让其隐匿在攻城队伍之中,伺机潜入平江城,无论付出何种代价,都要寻到并保护好民籍图册。
蒋瓛领命后,带领着几个心腹,在混乱的战场上如泥鳅般穿梭,趁乱混入城中。他们西处打听户籍图册的藏匿之处,终于在一处戒备森严的库房中找到了目标。而彼时,张士诚的手下正准备点火焚烧。蒋瓛等人当机立断,一番激烈搏斗后,成功击退敌人,及时将这些珍贵的图册拯救了下来。
朱槿看着满筐的图册,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要知道,吴中的大部分土地,原本多归张士诚麾下官员所有。如今东吴覆灭,这些土地名义上都成了西吴的官田。而这些民籍图册,就如同开启财富宝库的钥匙。
苏湖地区,向来有 “苏湖熟,天下足” 的美誉,掌握了吴中七成的沃土,对朱元璋的财政而言,不啻于一场及时雨,一下子就能宽裕许多。
可若是这些图册全部被烧毁,后果不堪设想。没有图册作为依据,朱元璋根本无法准确判定哪些土地能划为官田,哪些不能。
如此一来,必然会形成许多巨大的土地空子。平民百姓,或许不敢轻易钻这些空子,可那些土豪地主可不会放过这般良机。
他们定会趁机侵占大量 “官田”,这不仅会让朱元璋的财政收入大打折扣,还会激化与新政权之间的矛盾。
历史上,张士诚去世后的几百上千年,吴中之地仍有不少人念着张士诚的好,对朱元璋恨之入骨,很大程度上便是因土地等一系列问题引发的。
户籍制度,本就是封建统治的根基所在,它能将百姓牢牢纳入国家管理体系,强化对百姓的掌控。张士诚烧毁户籍这一行为,无疑是想在最后时刻给朱元璋的统治制造障碍,削弱其在平江地区的统治基础,使得百姓与新政权之间的联系变得松散。但如今,朱槿成功保住了这些图册,为朱元璋后续治理平江,乃至整个江南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朱槿将蒙着黑布的竹筐重重搁在朱元璋案前,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蒋瓛单膝跪地,甲胄碰撞声在张士诚昔日的王宫里回响:“禀吴王!张士诚治下民籍图册,己悉数夺回!”
朱元璋玄色蟒袍上金线绣的蟒纹随着起身动作翻涌。他猛地掀开布角,盯着泛黄册页上密密麻麻的记载,忽然仰头大笑:“好!这可比十万雄兵更值钱!”
笑声骤停,他鹰隼般的目光落在朱槿身上,蟒纹在烛火下吞吐着暗芒,“槿儿,你这一功,咱要大赏!”
次日,张士诚王宫的偏殿临时改为朝堂。朱元璋蟒袍玉带立于丹墀,将诏书狠狠掷下:“朱槿足智多谋,特擢升卫指挥使司指挥使,正三品!”
满朝哗然,这等武职向来由沙场老将把持,如今竟落到十岁的吴王次子身上。朱槿望着阶下徐达、常遇春投来的赞许目光,抱拳深深行礼,余光瞥见父亲蟒袍上的蟒首狰狞,仿佛在宣示着新的王权。
朱元璋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蟒袍上的金线在烛火下流转:“吴祯听令!即刻率领十万将士、十五门火炮南下支援汤和,务必生擒方国珍!” 待吴祯领命退下。
他又转身看向朱槿,目光中带着几分深意,“槿儿,平江一役立下大功,但无需随军南下。这平江刚定,局势复杂,你另有重用。”
他拍了拍朱槿的肩膀,腕间赤金扳指微微反光,“等平了方国珍,还有元朝那座大山要翻,届时,有的是你施展身手的机会。”
言罢,朱元璋扫视群臣,声如洪钟:“邓俞听令!暂留平江,统筹善后诸事,安抚百姓、整饬军备,不得有误!”
邓俞即刻出列,抱拳应诺。朱元璋忽而凑近,蟒袍下摆扫过青砖,声音压得极低:“江南富硕之地,向来多生事端。你且记住 —— 水要慢慢搅浑,根要慢慢刨断。”
邓俞瞳孔微缩,旋即低头沉声道:“臣明白,定按章程办事。”
随后朱元璋大手一挥,“其余人等,随咱回应天府!”
群臣鱼贯而出,殿内烛火忽明忽暗。
朱槿刚要转身,却听见父亲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槿儿,你随我来。”
朱槿转身时,正见朱元璋背着手立在张士诚的蟠龙柱下,蟒袍上的金线在阴影中若隐若现。“滁城那边,韩林儿该挪挪窝了。”
朱元璋的声音像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带着铁锈般的腥味,“你亲自去一趟,带上你的标翊卫。务必将他平安接回应天。记住,要快,也要稳。”
朱槿心头一震。韩林儿作为龙凤政权的皇帝,曾是朱元璋名义上的主公。如今江南大局将定,父亲突然要接他回来...... 朱槿握紧腰间虎符,沉声道:“儿臣明白,定不辱命。”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che0d-5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