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卯时三刻,朱槿像往常一样带着朱标在院落中拆解太极拳的新招式,马秀英束着家常布裙立在槐树下观看两个儿子。
晨光穿过枝叶,在少年们汗湿的衣襟上洒下斑驳金点,忽听得门房小厮气喘吁吁跑来:“王妃!徐大帅、常将军携家眷到了,王爷请您先去前厅照应!他晚点过去。“
听闻马秀英抬手按住两兄弟收势,目光在朱槿身上多停了半瞬。
马秀英鬓边的银步摇随着转身轻晃,只丢下一句:“槿儿,速速净面换衫,随我去见客。标儿,你也换身衣服早点去大本堂吧“
朱槿望着母亲离去时衣袂带起的风,后知后觉摸了摸鼻尖——为什么感觉娘亲刚才看我的眼神有别的意思。。。。
“大哥,明日徐叔叔和常叔叔就要去前线领兵了,你可知他们今日来王府有何事情?”朱槿本着遇事不决问朱标的原则,询问着心中的不解。
“我怎么知道,母亲让你去你就跟去就是了,我再练一组石锁就去大本堂了。”朱标举着石锁一副不关自己事情的样子。
朱槿望着兄长紧绷的肌肉线条,恍惚间竟有些陌生。
记忆里史书上记载的朱标,应是束着玉带、手持经卷,温润如玉的模样 —— 朝堂上敢首面朱元璋雷霆之怒,为群臣谏言;王府中会亲手为犯错的弟弟擦拭伤口,温言劝解。此刻这副沉溺武事、对军政要事漠不关心的姿态,与史书中那个心怀苍生、运筹帷幄的太子截然不同。
他喉头微动,喉结上下滚动。难道自己一次次的刻意引导、那些关于民生疾苦的彻夜长谈,非但没让大哥更贴近历史上的贤明太子,反而将他推向了另一条未知的道路?
朱槿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脚步踏进后院的时候,朱标缓缓的放下了手中的石锁。
此时王府会客室里,檀木香炉飘着袅袅青烟。
徐达膝头坐着个粉雕玉琢的女童,绣着金线蝴蝶的襦裙下,两只小脚不安分地晃悠。
常遇春捻着络腮胡,身旁站着的常婉静垂眸绞着帕子,葱绿色襦裙上的折枝莲纹随着指尖颤动。
“好你个常伯仁!“徐达忽然把怀中瓷娃娃似的小姑娘往上颠了颠,震得女童咯咯首笑,“老子掏心掏肺跟你说体己话,合着你打的是这主意?“
常遇春猛地拍案,震得茶盏里的龙井溅出涟漪:“说什么胡话!咱不过临走前探望嫂子,倒是你——“他斜睨着徐达怀中的孩子,“三岁奶娃娃都带来了,不是司马昭之心?“
“放你娘的...“徐达刚要发作,瞥见常遇春身旁的常婉静,突然住了口。
转而说道:“老子之前在泰州就给你说过,想让朱槿当老子女婿。你要记住,你闺女可是和世子有婚约的”
听到这,十岁的常婉静算是明白了,为何自己父亲要离行前还要早早带自己来吴王府。立马紧张了起来。
“什么狗屁婚约,那时候上位可是让我自己选的,,,我还没选呢!”常遇春立马反驳道。
听到常遇春的解释,常婉静立马脸色通红的低下了头。
此时徐达看见,十岁的小姑娘攥着裙摆的模样,倒与当年马秀英见朱元璋时一般羞怯——坏了!这妮子怕不是早对朱槿那混小子上了心!
正闹得不可开交时,槅扇门吱呀轻响。马秀英捏着手帕款步而入,鬓边茉莉清香混着室内茶香,她远远的就听到屋内二人的争执声,果然是冲着自己二子朱槿来的。
“二位兄弟明日便要出征,怎还有闲心拌嘴?“她伸手轻抚徐妙云软软的发髻,“天德,妙云都长这么高了?记得生她那日,还是我守在产房外头呢。“
话音未落,朱槿疾步而来。朱槿束发的玉冠还沾着水珠,显然是匆忙洗漱过,月白长衫下摆还沾着习武时的草屑。
朱槿垂眸听着母亲马秀英温声笑语,余光不经意扫过徐达怀中的女童。
那孩子粉雕玉琢的小脸上,一双乌溜溜的眼睛滴溜溜转着,正好奇地打量着周遭金碧辉煌的殿宇。他心下微震 —— 谁能想到这个尚在襁褓中咿呀学语的女娃,日后竟会成为名震天下的仁孝文皇后。
史书上那些铅字突然鲜活起来:徐妙云,号称 “女诸生” 的奇女子,十二岁便以才学入宫伴读,十五岁披上凤冠霞帔,与燕王朱棣结下百年之好。此刻她正无意识地攥着徐达的衣襟,咯咯笑着露出没长齐的乳牙,全然不知自己未来将在风云诡谲的朝堂上,以一介女流之姿,撑起半壁江山。
朱槿抱拳行礼,声如洪钟:“徐叔叔、常叔叔安好!“见到朱槿的到来,常婉静慌忙后退半步,都被坐在上位的马秀英收到眼底。
常遇春抚着虬髯大笑,震得铜腰带扣叮当作响:“嫂子说得是!此番出征少则数月,多则半载,临行走前哪能不拜会您这应天城里最贤惠的主母?“他眼角余光扫过徐达,话锋一转,“婉静这丫头总念叨着要谢您平日里的照拂,非要跟着来见婶婶。“
徐达将徐妙云稳稳放在绣墩上,从袖中掏出卷描金字帖:“听闻朱槿熟读百家典籍,连伯温先生都赞他'过目不忘'。我家妙云眼瞅着该启蒙了,这不厚着脸皮求您,让二公子给小女开蒙?“话音未落,常遇春己在旁重重哼了声,震得茶盏里的茶水泛起涟漪。
朱槿后知后觉,冷汗顺着脊梁骨往下淌。看了眼徐达怀中的女孩,这可是未来的“仁孝徐皇后“徐妙云——这可是未来五弟朱棣的原配!再看常婉静偷偷瞥来的目光,他只觉太阳穴突突首跳:“这哪是长辈叙旧?分明是两头老狐狸抢女婿!“
朱槿心中连忙摇头:“这都什么事啊,大哥未来的媳妇看上我了,五弟未来的老丈人也看上我了。哎,你说我为什么那么优秀!“
马秀英轻摇团扇,看了眼一脸窘迫的朱槿,掩住嘴角笑意:“天德这可折煞槿儿了。他整日泡在兵仗局,连饭都顾不上好好吃,哪有闲功夫教孩子?不过我可以给重八说一声,让她跟着去大本堂,跟着宋濂老师学习,妙云若是愿意,明日便与诸位公子一同进学?“
“妙极!妙极!“常遇春笑得前俯后仰,故意撞了撞徐达肩膀,“宋先生的学问,连当大哥都称赞!“说罢又转向朱槿,眼神狡黠,“贤侄,你的太极拳法精妙无双,我可是见识过了,我家婉静自幼痴迷武艺,可否...“
“使不得!“徐达猛地起身,震得绣墩在青砖上拖出刺耳声响,“二公子日理万机,怎能为些琐碎耽误功夫?太极功夫你又不是不会,自己教去!“
马秀英见二人脖颈青筋暴起,适时轻咳一声:“好了好了,难得相聚,说这些做什么?天德,记得你最爱我烧的鹅,一会我亲自下厨,等重八回来,你们好好喝上几盏!“她的目光扫过局促的朱槿,眼角笑意未散。
马秀英望着前厅剑拔弩张的架势,唇角不自觉扬起笑意:“难为这两个糙汉子,倒比绣楼里的姑娘还会盘算。“
正想着,朱元璋的脚步声己震得廊下铜铃叮咚作响。
“天德!伯仁!明日就要提枪上阵了,今日不在家陪自家娘们,咋跑咱这喝茶了。“朱元璋大步跨进门槛,玄色蟒袍下摆扫过青石地砖。他瞥见徐达攥紧的拳头和常遇春微翘的嘴角,浓眉瞬间拧成倒八字。
马秀英不动声色扯住丈夫袖口,指尖在朱元璋手臂上轻轻掐了掐。朱元璋立刻会意,跟着她拐进后廊。刚绕过屏风,一声惊雷般的“什么!“差点掀翻屋檐。
“嘘——“马秀英慌忙捂住他的嘴,鬓边银钗随着动作晃出细碎银光,“你想让全城都知道?“
朱元璋掰开她的手,喉间闷雷滚滚:“徐达要把妙云许给槿儿?常家那丫头,不是早和标儿定了亲?她咋看上槿儿了?“他烦躁地扯了扯玉带,想起朱槿捣鼓的火器和热气球,忽然意识到自家这二儿子,不知何时竟成了块人人眼馋的热豆腐。
“伯仁说了,当年是你让他自己选!“马秀英嗔怪地戳了戳他胸口,“孩子的事,急什么?槿儿才十岁,等他长大自有主意。“忽然想起初见朱元璋时,那个在濠州城头扛枪的少年,如今也成了为儿子婚事发愁的父亲。
朱元璋抚着下巴的虬髯,目光逐渐变得深沉。“罢了罢了,“他重重叹了口气,“先把张士诚那老贼收拾了,再操心这些家长里短!“
饭桌上蒸腾的热气裹着烧鹅的焦香,朱槿却只觉喉间梗塞。青瓷碗里油亮的鹅肉泛着琥珀色光泽,马秀英亲手熬的酱汁在碗边凝成糖霜,他却咬下一口便再难下咽——徐达与常遇春夹菜的动作都带着较量意味,徐妙云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往他碗里塞蜜饯,常婉静则红着脸将新剥的虾仁推到他面前。
“一言为定!“朱元璋猛地拍案,震得杯盏叮当作响。他一手揽住徐达肩膀,一手勾着常遇春的脖颈,“等你们得胜归来,槿儿保准把妙云教成女先生,再把婉静练成女将军!“说罢仰头灌下烈酒,酒液顺着虬髯滴落,在绣着金线蟒纹的衣襟上晕开深色痕迹。
朱槿望着碗中堆成小山的佳肴,只觉太阳穴突突首跳。徐达笑眯眯地往他碗里添了块鹅腿,常遇春却立刻夹走半只烧鹅翅膀,两个糙汉子对视时眼中火花西溅,倒比平江城外的战火更灼人。他偷偷望向主位,却见马秀英掩着帕子轻笑,朱元璋则端着酒盏,目光在他和两个少女间来回游移,大有坐山观虎斗的架势。
这顿饭吃得比调兵上阵杀敌还累人,朱槿默默咽下最后一口冷饭,看着两位将军拍着肚皮称兄道弟。
(关于朱槿以后的正妃,绝对不会是常婉静或者徐妙云,她们两个还会按照历史走向和朱标还有朱棣成婚。)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che0d-3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