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 章 随军商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4 章 随军商人

 

随后朱槿对着沈万三说道:“沈叔叔,所以我希望你能将你的海上贸易生意暂停一下。”

那可是自己最挣钱的生意。沈万三面露难色,端着茶杯的手微微发颤,喉结上下滚动了好几下。

他望着庭院里那棵老槐树,恍惚间回到了三十年前 —— 那时他还是周庄数一数二的地主,家里良田千亩,佃户上百,每年秋收时粮仓堆得冒尖,银子流水似的进账。

可他总觉得守着土地发不了大财,看着刘家港码头那些南来北往的商船,心里像有蚂蚁在爬。

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是元至正年间那场大旱。田里颗粒无收,佃户们饿得啃树皮,他粮仓里的粮食虽多,却不敢高价售卖,怕激起民变。

恰在那时,一个从南洋回来的船主找他借粮,说愿意用一船胡椒抵账。沈万三看着那麻袋里黑亮亮的胡椒,闻着那奇异的香气,心里忽然亮堂起来 —— 这东西在江南是稀罕物,一小撮就能换半匹绸缎,比种粮食划算多了。

于是他拿出十顷良田的地契,换了艘半旧的三桅船,又从佃户里挑了十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当伙计。

第一次出海去暹罗,船刚过黑水洋就遇上了海盗,他把随身携带的银子和两箱绸缎全扔了出去,才保住一船人的性命。到了暹罗,语言不通,他连比带划跟当地人打交道,用带去的茶叶换了一船象牙和苏木,回程时又被台风刮得偏离航线,在荒岛困了半个月,靠着捕鱼挖野菜才活下来。

回来以后他请了懂航海的老船工画海图,请了会说番语的通事当向导,把家里的土地变卖了不少,陆续添了五艘船。从一开始跟着别人的航线走,到后来自己开辟出新航路,从只敢运些茶叶、丝绸,到后来敢把瓷器、粮食远销南洋、西洋,这才有了如今二十艘大货船、三百多个伙计的规模。

那些在惊涛骇浪中死里逃生的夜晚,那些被人算计后独自舔舐伤口的日子,都成了他生命中最深刻的烙印。现在船队每次出海回来,船舱里的香料、象牙、珠宝能堆成小山,这可是他拿祖宗留下的家业拼出来的家底啊。

沈万三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最终只化作一声长叹:“二公子,这海上贸易…… 是我这辈子的心血啊。”

朱槿则是缓缓说道:“沈叔叔,禁海是我爹势在必行的。如果实施禁海之后,您的海上贸易又将何去何从?”

沈万三不语。他不是没想过,可真要放弃,就像要剜掉他一块肉。

朱槿继续说道:“沈叔叔,如果您相信我,就近期将您的船只全部售卖出去。我可以让沈叔叔负责北伐大军的随军商人,等到天下平定,沈叔叔可以在边塞开展茶马互市。虽然不可能将所有茶引分配给您,但是我能保证,到时候分给您的必然不少。”

这茶马互市,与盐引之于盐业一般,茶引便是其中的关键。朝廷对茶叶同样实行专营,要参与茶马互市,必须持有茶引,它是官府颁发的合法经营茶叶贸易、尤其是与边疆少数民族进行茶叶与马匹交易的凭证。有了茶引,才能从指定茶场收购茶叶,运至边塞与少数民族换取战马等物资,整个交易流程都在官府监管之下。

沈万三一怔。随军商人?他倒听过那些跟着军队走的商人,虽然辛苦,可仗着军队的威势,没人敢轻易劫掠,而且军需生意稳当,只要能拿到官府的许可,利润未必比海上差。

尤其是茶马互市,那可是朝廷垄断的买卖,有了茶引,就等于捧着金饭碗。

朱槿见他神色微动,又补充道:“我可以替我爹做主,如果您成为随军商人,可根据您提供的粮食,为您换取盐引。这盐引,可是官府颁发的至关重要的售盐凭证,在当今盐铁专营的大背景下,是商人合法售卖官盐的唯一依据。”

自宋代起,盐引就己出现,历经数朝不断发展完善。 要获得盐引,商人需先向官府缴纳相应钱款或按要求输送物资,像如今北伐,便可用粮食换取。得到盐引后,商人可凭借它前往指定盐场,按引上所标数额支取食盐,再运至规定区域售卖,整个流程皆受官府严格监管。

盐引分为长引和短引,长引销外路,短引销本路,且有着严格的批缴手续和缴销期限,长引一年,短引一季。每‘引’一号,分前后两卷,盖印后从中间分成两份,后卷给商人的,称为‘引纸’,前卷存根称为‘引根’。

“凭借盐引,您从边疆购买的商品,朝廷只收取三十税一。”

盐引这东西,沈万三再清楚不过。当年在张士诚麾下时,他就做着贩卖私盐得买卖。

那时候,一袋粗盐从盐场弄出来成本不过百文,运到缺盐的地方能卖到五贯,翻了五十倍的利!他曾用三船私盐换得的银子,买下了苏州半条街的铺面。

可自从张士诚兵败,朱元璋下了死令,私盐贩子抓到就是砍头的罪,他才不得不把这门生意停了。

如今朱槿说能给盐引,这意味着他能光明正大地做盐业买卖。官盐虽不如私盐利润那般夸张,可胜在安稳,凭着沈家的门路,把盐运到西北、西南那些缺盐的地方,一本万利不在话下。多少商人挤破头想求一张盐引而不得,现在这机会就摆在眼前。

这话像块石头投进沈万三心里,荡起层层涟漪。盐引啊,多少商人求而不得的东西,凭着这个,就算没了海上贸易,沈家的家业也未必不能再攀高峰。

这话像块石头投进沈万三心里,荡起层层涟漪。盐引啊,多少商人求而不得的东西,凭着这个,就算没了海上贸易,沈家的家业也未必不能再攀高峰。他望着朱槿坚定的眼神,心里那点不舍,渐渐被另一种念头取代。

沈万三心里打起了算盘,要是成了随军商人,有了茶引和盐引这两样宝贝,那可就不一样了。有了盐引,就能合法售卖官盐,凭着自己的门路把盐运到缺盐之地,利润滚滚而来;有了茶引,在茶马互市中就能占据一席之地,用茶叶从少数民族那里换来战马、毛皮等,再转手倒卖,又是一笔丰厚收益。

不光如此,还能从军中购买士兵的战利品,那些从元兵手里缴获的金银器物、毛皮绸缎,士兵们急于换些现银或粮食,往往低价就出手,转手运到江南,价钱能翻好几番。

而且从边境购买的中原没有的物品,像西域的玉石、毛皮,草原的良马、药材,运到富庶的江浙一带,哪一样不是暴利?这么一算,这买卖可比海上贸易稳妥多了,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沈万三指尖在茶盏沿上轻轻着,眉头拧成个疙瘩,语气里带着几分小心翼翼:“二公子,不是草民揣着私心不信您,只是茶引、盐引都是朝廷专营的命脉,您今儿个许了草民这等厚利,日后吴王殿下要……”

话没说完,可那层担忧明明白白地浮在脸上。

朱槿听了这话,忽然朗声笑起来,笑意从眼角漫到眉梢,语气里满是笃定:“沈叔叔这是把心提到嗓子眼了?您瞧,我今儿特意把大哥请来,可不是让他来喝茶得。”

他抬手朝朱标那边一引,眼底闪着狡黠的光,“他可是吴王世子,日后是什么身份,沈叔叔应该再清楚不过。有他当这个见证,您总该把心放回肚子里了吧?”

朱标坐在一旁,听到这儿哪里还能蒙在鼓里。朱槿这小子,今儿拉自己来压根不是春游,分明是看中了自己这世子身份,要借去当块金字招牌作保。

沈万三听着朱标掷地有声的保证,又看了看朱槿胸有成竹的模样,心中最后一点犹豫瞬间烟消云散,既然决定了依靠吴王殿下这边,那便没必要再瞻前顾后。。

他猛地一拍大腿,站起身来对着二人深深作揖:“世子殿下,二公子。海上贸易的生意,我回去立马就停,船只也会尽快清点售卖。随军商人这差事,我亲自带队,保证不辱使命!”

朱槿见他如此干脆,脸上笑意更盛,说道:“沈叔叔果然爽快!关于随军所需的文书,您明日一早让管家带着您的名帖去钦天监下属的勘合司,找一位姓王的主事。我会提前打招呼,让他给您办理‘随军贸易勘合’和‘路引’。‘随军贸易勘合’是证明您随军商人身份的核心文书,上面会注明您的商号、带队人数、可交易物资种类以及随军区域,一式两份,一份您自己留存,一份由军中备案。‘路引’则是沿途通行凭证,注明了您从应天出发至北伐前线的路线,途经各关卡见此引便会放行。”

他顿了顿,又强调道:“这些文书办理起来很快,不出明日午时便能拿到。您拿到文书后,让队伍做好准备,立马出发,争取早日与北伐大军汇合。路上若有什么阻碍,凭文书出示即可,没人敢为难您。”

沈万三仔细记下朱槿的话,再次作揖:“多谢二公子指点,草民明日定当办妥一切,即刻启程!”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che0d-14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