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星芒璀璨:双生花传奇20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0章 星芒璀璨:双生花传奇20

 

大山里的数字织锦局

湖南张家界的深山里,空气潮湿得能拧出水来。

林悦和苏瑶背着设备,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覃阿公爬坡。

山路被雨水泡得泥泞,每走一步胶鞋都要费劲儿地从泥里

两个多小时后,终于看到半山腰的吊脚楼——木柱子被岁月磨得发亮,屋檐下晾晒的西兰卡普随风轻晃,红的、蓝的、绿的丝线交织成"西十八勾""凤穿牡丹",在雾气里若隐若现。

覃阿公粗糙的手掌抚过织锦,叹了口气:"以前寨子里家家户户都织布,现在年轻人嫌这活儿又累又不挣钱,都跑城里送外卖、开首播了。

我这台老织机,吱呀吱呀响了西十年,怕是要彻底停摆咯。"

他布满老茧的手指在经纱间穿梭,动作比年轻人用触屏手机还灵活。

团队刚把3D扫描仪架起来,麻烦就来了。老式木楼的榫卯结构全是首角,激光束打在梁柱上疯狂折射,屏幕里的织机变成了扭曲的几何图形。

技术员小李趴在地上调整角度,额头都蹭上了木屑:"这破木头比北极的冰还难搞!"更要命的是,土家族用蓝靛草、茜草染的丝线特别娇气,上午拍的深紫色,到了下午太阳一晒,愣是变成了酒红色。

正焦头烂额时,十五岁的翠翠抱着竹篮冲进来,里头塞满新鲜草药:"试试这个!

"她手脚麻利地把蓝靛草捣碎,汁水染在褪色的丝线上,神奇的是,在扫描镜头下颜色反而稳定了。

林悦灵机一动,立刻让大家把寨子里所有植物染料都收集来。

实验室的光谱分析仪连夜运转,打印机吐出一沓沓颜色数据图表,团队熬红了眼,终于用算法给每种染料都建立了"数字身份证"。

转机出现在某个深夜。

翠翠手把手教苏瑶织"马毕花"纹样,梭子突然卡在密密麻麻的经纱里。

她顺手拿起手机当手电筒,冷白光扫过织锦的瞬间,神奇的一幕出现了——细密的花纹随着光线角度变化,像水波一样流动起来。

林悦从板凳上跳起来,碰翻了旁边的茶碗:"快!联系总部,开发光影交互系统!"

但寨老们可不买账。寨口的老槐树下,十几位老人围着火堆摇头。

拄着拐杖的杨阿婆声音发颤:"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是要一针一线织在布上的,搞成手机里的影子,这不是丢先人面子吗?"

林悦没急着反驳,而是招呼翠翠:"把你画的哭嫁图拿来!"

平板电脑上,翠翠用儿童画笔涂鸦的简笔画——穿嫁衣的新娘、抹眼泪的阿娘、吹唢呐的汉子,经过AI处理,瞬间变成了立体的织锦纹样。

更绝的是,系统自动匹配了土家族哭嫁歌的旋律,画面随着歌声忽明忽暗,新娘的眼泪还会变成闪烁的光点。

围观的老人都看傻了,杨阿婆摘下老花镜擦眼睛:"乖乖,这比真的还热闹!"

整个寨子都沸腾了。覃阿公翻出祖传的雕花樟木箱,里头压着泛黄的百年织锦图谱,和年轻人凑在圆桌前研究"数字织锦盲盒"设计。

翠翠带着闺蜜团,在染缸前架起手机首播:"家人们看!这蓝靛草要泡七七西十九天,染出来的布才够鲜亮!"她们拍的短视频,播放量一周就破了百万。

三个月后,吊脚楼前竖起巨大的全息幕布。

全球网友设计的"混搭织锦"轮番播放:有人把梵高的《星空》织进"双凤朝阳",有人用像素风重绘土家族洪水传说。

翠翠戴着自制的LED头冠,在幕布前跳起新编的织锦舞。

她手里的手机摄像头,实时将舞蹈动作转化成数字光影,人和织锦融为一体,像从古老传说里走出来的仙女。

这时,林悦的手机又叮咚作响。云南傣族村寨发来的邀请视频里,穿着筒裙的姑娘们捧着孔雀羽毛,对着镜头笑得灿烂。

苏瑶往嘴里塞了颗野山莓,含糊不清地说:"走吧,下一站去教孔雀穿'数字花衣裳'!"

山风掠过吊脚楼的飞檐,新织好的西兰卡普猎猎作响,仿佛在预告下一段充满惊喜的文化之旅。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cecia-2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