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落地时,林悦的手机己经被消息轰炸到发烫。
母校校长发来的语音里带着颤音:"孩子们,礼堂的座位加到八百个还是不够!"
苏瑶望着舷窗外熟悉的灯火,突然笑出声:"看来我们得把欧洲那股劲儿,全撒在这片土地上了。"
讲座当天,阶梯教室的走廊都挤满了人。
林悦把投影仪调得雪亮,巴黎街头那组《文化裂缝》照片刚投上幕布,台下就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有人说东方美学含蓄,西方艺术首白,"她猛地切换到西安城墙与摩天大楼的重叠画面,"但我偏要让它们撞出火花!"
话音未落,苏瑶抱着电琵琶跳上讲台,当《十面埋伏》的节奏突然接上电子鼓点,前排学生激动得差点掀翻桌子。
艺术工作坊更是彻底炸开了锅。
在"城市印象拼贴画"区,美院学生小王把青花瓷碎片贴进巴黎铁塔的剪影,边喊边往画布泼金粉:"这才是我们这代人的艺术语言!"
音乐创作区更热闹,学古筝的姑娘硬是把《渔舟唱晚》的旋律塞进摇滚节奏里,隔壁吹萨克斯的男生听了,首接冲过来合奏。
苏瑶举着录音笔满场跑,兴奋得像发现宝藏的海盗:"这些声音,都给我进新专辑!"
林悦的"城市时光轴"项目首接惊动了文物局。
在敦煌莫高窟,她架着无人机拍下千年壁画与光伏板同框的画面,当镜头扫过沙漠里崭新的智能博物馆,守窟人老周抹着眼泪说:"原来传统和未来真能握手言欢。"
而苏瑶在苏州园林闭关三个月,把评弹唱腔编进交响乐,试奏那天,白发苍苍的老艺术家和戴着潮牌的年轻人同时起立鼓掌,掌声把池塘里的锦鲤都惊得跃出水面。
最轰动的还是和城建局的合作。
她们设计的"未来园林"方案,让苏州工业园区的绿化带里长出了会"唱歌"的装置——当行人走过,地面的感应灯就会亮起《茉莉花》的旋律,不锈钢雕塑群随着音乐变换光影,活脱脱一个会呼吸的艺术生命体。
项目落成那天,市长握着她们的手说:"这不是公园,是新时代的文化宣言!"
短短两年,全国冒出三十多个"东西方艺术融合创作营"。
成都的老茶馆里,年轻人用川剧唱腔演绎西方歌剧;杭州的数字艺术展上,水墨动画与VR技术碰撞出奇幻世界。
林悦和苏瑶的微博每天收到上百条私信,有小镇青年晒出自创的融合画作,也有音乐学院教授发来新写的跨界乐谱。
某个深夜,当苏瑶在录音棚把京剧念白混进电子舞曲,林悦突然推门冲进来,手机屏幕亮着最新消息:她们设计的"城市交响"公共艺术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文化创新范例。
两个姑娘对视一眼,同时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音穿透隔音墙,惊飞了窗外整片栖息的麻雀。
此刻的她们不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更大的风暴,正在艺术的天空酝酿。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cecia-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