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1945年春,江南水乡的雨丝裹着潮湿的硝烟,将青石板路润得发亮。白野拄着木棍站在石桥上,左腿的旧伤在阴雨天隐隐作痛,怀中的怀表像块温润的古玉,却依旧固执地传递着震动。表盘内侧的投影在雨雾中弥散,勾勒出日军据点与伪政权机关的分布,十几个红点围绕着苏州城的粮仓与兵工厂闪烁,最醒目的标记首指城中心的电报局,下方一行灰字透着凝重:"黑莲伪造投降密电,诱杀抗日志士"。远处,美军轰炸机的轰鸣从云层深处传来,隐约能看见机翼下的炸弹正朝着日军军火库坠落。
深夜,白野摸进苏州城的玄妙观。三清殿后的偏房里,几个穿着绸缎马褂的人正围着发报机忙碌,袖口露出的黑莲刺青在烛火下若隐若现。"按这个版本发,"留着分头的男人用镊子夹起电报纸,"就说日军己无条件投降,让游击队到城隍庙接受改编。"白野屏住呼吸,怀表的录音功能清晰捕捉到对话,同时显示他们使用的密码本——封面印着"汪伪政府宣传部"的字样,内页却是日军情报部的加密符号。
突然,怀表发出高频震动,观门外传来皮鞋踏过水洼的声响。白野翻身躲进神像背后的暗格,看见三个穿学生装的年轻人被捆绑着推进来,其中一人怀里还揣着未译完的电报。分头男人掏出铜制钢笔,笔尖处暗藏的毒针闪着幽光:"说!你们的电台藏在哪个茶馆?"年轻人咬着嘴唇,被按在钉满铁钉的供桌上,鲜血顺着桌腿滴进香炉,与香灰混成暗红的泥。
白野握紧腰间的驳壳枪,趁着空袭警报撕裂夜空时冲出。雨幕中的搏斗声被雨声吞没,他的匕首精准挑落对方手中的钢笔。混战中,他发现这些黑莲成员的手法与华北敌后的汉奸截然不同——更擅长心理胁迫,惯用欺骗与分化,显然受过专门的情报训练。怀表的定位功能指引他绕到观后的放生池,枪声击碎池边的石灯,惊起的鲤鱼在水面划出银亮的弧线,也让对方的合围计划彻底落空。
"燕双鹰,你以为能拆穿这场戏?"分头男人举着手枪后退,枪口对着被绑的学生,"只要这封假电报发出去,至少能钓出两百个送死的。"白野的枪口稳稳对准对方胸口:"你们在电报纸上做的手脚,当我没看见?"他指着电文末尾的特殊符号——那是黑莲组织与日军约定的屠杀信号,"投降是假,围剿是真。"
僵持间,怀表突然剧烈震动,表盘投影出紧急情报:日军己在城隍庙周围布下重炮,只要游击队进入射程就立刻开火。白野果断开枪击中分头男人的手腕,趁其分神时扑过去夺过电报纸,却见对方按下钢笔上的机关,藏在笔杆里的微型炸药开始冒烟。他抓起供桌上的香炉砸过去,炸药在半空爆炸,飞溅的瓷片划伤了他的额头。
黎明时分,白野带着缴获的密码本赶到游击队的秘密电台。一间堆满丝绸的仓库里,戴耳机的报务员正对着电键皱眉,桌上的雨前龙井还冒着热气。"燕先生来得正好,"报务员推过来一杯热茶,"刚收到一封奇怪的电报,说日军要投降。"白野铺开密码本:"是黑莲的圈套,他们想用假投降诱杀我们的人。"报务员猛地拍桌,茶碗里的水溅出大半:"这群畜生,连最后的体面都不要了!"
接下来的三天,白野乔装成绸缎商,在苏州城的茶馆酒肆间穿梭。怀表的解密功能帮他破解了黑莲组织的另一封密电,发现他们还计划在日军"投降仪式"上投放毒气弹,目标包括前来围观的百姓。在观前街的戏院里,他发现一个扮成京剧演员的黑莲成员正在往油彩里掺东西——那是能让人短暂失明的化学粉末,显然是想在"受降"时让游击队失去抵抗力。白野假装点戏,趁其不备打翻油彩,却被对方甩出的马鞭缠住手腕,露出的手背上赫然有黑莲图腾的刺青。
"课长让我们演完这出戏,"演员被按在化妆台上时嘶吼,"等你们的人一到,皇军就把苏州城炸平!"白野心头一沉,立刻赶往日军司令部外围,果然在城墙根的隐蔽处发现了二十箱毒气弹,弹身上印着的"特种烟"字样下,藏着黑莲组织的螺旋暗纹。怀表显示这些毒气弹将在"投降仪式"当天释放,足以覆盖整个苏州城的核心区域。
8月10日深夜,日军的"投降密电"如期传遍江南。白野跟着情报员潜入电报局,怀表的警示灯全程闪烁,显示发报机房里藏着三处引爆点。在日军情报官开始记录"受降地点"时,他突然切断电源,大喊:"是陷阱!"混乱中,他看见分头男人的同伙正往发电机扔燃烧瓶,立刻举枪射击。子弹击穿对方的油桶,火舌瞬间吞没了半个机房,却也让日军的加密系统陷入瘫痪。
当最后一份揭穿阴谋的电报发往各游击队时,白野的右臂被弹片划伤。他望着电报局窗口冲天的火光,怀表的历史修正进度条艰难爬升至94%。雨丝卷着烧焦的纸屑飘过护城河,远处传来日军的警报声,其中夹杂着黑莲成员的绝望嘶吼。他握紧怀表望向城墙外的稻田,那里的谷堆旁,游击队员正用马灯传递着警示信号,有人用竹竿挑起的红灯笼在雨夜里连成一片。
破晓时分,白野沿着水路撤离苏州城。岸边的石碑上,有人用红漆写着"抗战必胜"的字样,被炮弹炸缺的地方,不知谁用砖块补上了缺口。怀表内侧浮现出新的文字:"长夜将尽,旭日即升"。
他着表盘上深浅不一的刻痕,从黄花岗的硝烟到江南的雨雾,这块怀表见证的牺牲与抗争,正像运河里的水,在曲折的河道里奔腾不息。
远处,东方的天际己泛起鱼肚白,雨雾中的苏州城轮廓渐渐清晰,隐约能听见百姓们敲锣打鼓的声音,像是在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ccfha-2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