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1938年深秋,武汉的江雾裹着硝烟,将长江两岸的码头笼罩得一片朦胧。白野靠在轮渡的生锈栏杆上,粗布短褂沾着泥浆,怀中的怀表持续发出低沉震颤。表盘内侧的投影在雾中若隐若现,勾勒出三镇街巷的轮廓,十几个红点沿着汉水沿岸排列,最醒目的标记首指汉阳兵工厂的弹药库,下方一行黑字透着冷意:"黑莲潜伏兵工厂,十月底,炸毁新制炮弹"。远处,日军的飞机正掠过龟山,投下的炸弹在江面掀起冲天水柱。
深夜,白野摸进汉阳兵工厂外围的棚户区。一间挂着"修鞋铺"招牌的矮屋里,煤油灯映出几个身影正在分装零件,桌上散落的弹壳刻着黑莲组织特有的螺旋纹。"这批'臭弹'要混进运往前线的炮弹里,"留着山羊胡的男人用锉刀打磨引信,"只要二十发哑火,守军的防线就会出缺口。"白野屏住呼吸,怀表的录音功能清晰捕捉到对话,同时显示这些人腰间藏着的通行证——印着兵工厂总务处的印章,照片却是伪造的。
突然,怀表发出急促蜂鸣,巷口传来皮鞋踏水的声响。白野翻身躲进煤堆,看见两个穿工装的人被押进来,其中一人正是负责炮弹质检的老技术员。山羊胡掏出铜制烟盒,弹出的烟签上淬着蓝汪汪的毒药:"说!新炮弹的引信密码改没改?"技术员啐了一口带血的唾沫,被按在钉板上狠狠碾压手指。
白野握紧背后的短铳,趁着雨势冲出。煤堆扬起的黑雾中,他的弯刀精准挑落对方手中的毒药瓶。混战中,他发现这些黑莲成员的手法与淞沪会战中的汉奸如出一辙——专打关节、偷袭要害,显然受过相同的暗杀训练。怀表的定位功能指引他绕到屋后,火铳子弹击碎屋檐下的马灯,黑暗中,他借着闪电看清山羊胡脖子上的刺青:黑莲缠绕着步枪。
"燕双鹰,你以为能保住这座破厂?"山羊胡挥着锉刀扑来,刀刃上沾着技术员的血。白野侧身避开,反手将对方按在铁砧上,从其怀中搜出一本账簿,上面记录着与日军的交易:每提供一发哑弹,可换五十块银元,签字处盖着兵工厂副厂长的私章。怀表显示距离这批炮弹出厂仅剩三天,而前线正等着这批武器阻击日军的攻势。
黎明时分,白野带着账簿赶到武昌的指挥部。一间挤满伤兵的民房里,穿军装的中年人正对着地图发愁,桌上的电报纸被雨水泡得发皱:"日军己经突破田家镇,再不送炮弹去,前线就要顶不住了。"白野铺开账簿:"黑莲和厂里的内鬼勾结,把好炮弹换成了哑弹。"中年人猛地拍桌,搪瓷缸子摔在地上:"这群蛀虫,国难当头还发横财!"
接下来的两天,白野混进兵工厂当杂工。他借着送水的机会排查车间,怀表的金属探测功能帮他在成品堆里找出二十七个被动过手脚的炮弹。在热处理车间,他发现一个烧炉工正往淬火池里加特殊溶剂——这种化学物质会让炮弹外壳变脆,遇热就炸。白野假装添煤,趁其不备将溶剂泼进煤渣,却被对方认出身份,烧红的铁钳带着火星砸来。
搏斗中,烧炉工的工装被扯破,露出胸前的黑莲刺青。"副厂长让我们月底炸掉仓库,"他临死前嘶吼,"到时候让你们手无寸铁!"白野心头一紧,立刻赶往弹药库,果然在墙角发现伪装成消防桶的炸药,引信连接着定时装置,显示倒计时:48小时。他小心翼翼拆除引线,发现炸药里掺着硫磺粉——遇潮会加速燃烧,显然是针对武汉的秋雨天气设计的。
10月25日清晨,日军的轰炸开始了。白野跟着工人往江对岸转移炮弹,怀表的警示灯突然狂闪,显示黑莲组织在轮渡的底舱装了炸弹。他疯了一样冲向跳板,对着搬运的人群大喊:"船要炸了!"混乱中,他看见山羊胡的同伙正往底舱扔燃烧瓶,立刻举铳射击。子弹击穿对方的油桶,火舌瞬间吞没了整个跳板。
当最后一批炮弹被转移到驳船时,轮渡在江中心炸开。白野望着冲天的水柱,怀表的历史修正进度条艰难爬升至81%。江风卷着传单掠过水面,上面印着日军的劝降书,角落却藏着黑莲的莲花标记。他握紧怀表望向北岸,那里的枪炮声正越来越近,而南岸的百姓们正推着独轮车,将自家的门板、木料往江里扔,想要搭起临时浮桥。
暮色中,白野跟着撤退的队伍往长沙方向走。路边的石碑上,有人用鲜血写着"誓与武汉共存亡",字迹被雨水冲得模糊。怀表内侧浮现出新的文字:"城池可失,民心难撼"。他摸了摸表盘上的凹痕,那是淞沪会战留下的弹痕,如今又添了几道新的刻痕。
远处,江雾中传来船夫的号子,混着隐约的枪炮声,像是在诉说着一场未完的抗争。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ccfha-2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