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红煞幕后之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章 红煞幕后之人

 

解皑不知何时己立在药铺斑驳的门槛前,玄色官服下摆沾着的棺木碎屑在晨光中泛着森冷的光。

他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着剑柄,转角的医馆就是昨日碰见白清颐的地方。

药铺二楼的厢房内甜腻的香气与死亡的气息诡异交融。

解皑以剑鞘挑开垂落的床幔,锦被之下的万守仁面容安。

死者十指交叠置于丹田,唇角凝固的笑意似嘲似讽,偏转的面容始终朝向窗棂,仿佛在等待某个永不会到来的黎明。

五斗橱内三十六只白瓷瓶森然排列,瓶身泛着冰冷的釉光。

解皑指尖划过账册泛黄的纸页,每月十五子时的交易记录在墨迹间蜿蜒成毒蛇。

当他揭开"黄泉引"的朱砂标签时,瓷瓶底部暗刻的梅花纹在晨光中骤然显现。那分明与三年前白清颐在太医院赠他的灵枢护心丹瓷瓶上的纹章如出一辙。

枕畔散落的绯色药粉在解皑指间流转,甜腻的香气,昨日白清颐的药箱里逸散出的何其相似。

他忽然想起那年宫墙之内,她捻着银针说过的话:"医毒同源。"

当时她将剧毒入药,硬是从阎王手中夺回了太后的性命。

解皑凝视着万守仁嘴角凝固的诡异微笑,剑鞘在青砖地上叩出沉闷的回响。

即使在不愿意相信,面前的一切几乎明示着万守仁的死跟白清颐有关。

后院的棺木,经过辨认就是陈家丢失的冥婚新娘李莲儿的木棺。

解皑行至窗边,晨光透过万字纹窗棂,靠窗的案台上信笺用镇纸压着,纸角染着淡褐色的药渍。

纸边摆着几朵风干的木槿花。

罪民万守仁泣血顿首:

我本应山采药人,茅檐三楹,竹篱绕舍。

长女阿蘅及笄那年,于应山采蕈时失踪。

老妻握女未绣完的嫁衣,呕血三月而亡。

己亥年惊蛰,我儿与童伴入山寻姊,遇应山前村大火,只在焦尸堆中寻得吾儿独剩半块银锁。

我亲属尽失,欲悬绳于老槐,忽有蒙面人掷入染血绢帕,帕角墨字洇透"扬州瘦马"西字。

千里跋涉,终于在钱塘水阁见着戴面纱的琴娘,她腕间胎记与阿蘅幼时烫疤分毫不差。

可当我唤她乳名时,这苦命儿竟解了罗裳,以为我要做那皮肉生意。

赎女那日,鸨母笑纳三百两雪花银。才知晓,长女阿蘅于山道遇李阅问路,遭迷香所害,被其姑母李三娘将吾女卖入扬州烟花巷。

庚子年寒露,蕙心咳血亡于归途。弥留之际忽识亲父,从妆奁底层取出包碎银,每块都用绢帕裹着"初夜""酒资"等腌臜字样。

攥着我袖口说:"爹,把银钱熔了重铸,莫脏了弟弟娶亲用。"

却不知天命弄人,小儿早己命丧火场。

典当祖宅置药铺,誓要找李阅报仇。

黑市偶遇锦袍玉带的李阅,他改名周丰,通过王启轩,借贺家酒船贩童。

得知我经手的毒药,被他混在水里灌进个七岁女童喉中,我心如刀绞。奈何他势力强大,我黑市悬赏都发不出去。

祭奠阿蘅那夜,《阴符纂要》随纸钱飘落我院中的。

李怜儿原是被继母李三娘所害,后被其配与陈氏死尸结冥婚。我于陈家祖坟挖掘其棺材,以血饲棺,使其怨气凝成血珀。

启阵那夜,见红衣娘子从槐木棺中坐起。

今大仇得报,特留书以告天道:王启轩协助李阅在贺家酒坛里藏人运出;李阅每贩一人,必取其私物,洗其记忆。此二人之罪,当受万鬼噬心之刑。

惟愧对李娘子芳魂,令其玉骨再染杀孽。

今服七日噬心散,此毒需经六日锥心之痛,终在第七日心血爆裂而亡——正合我失去阿蘅、亡妻、幼子之七年煎熬。

窗外木槿又开,恍见阿蘅挎竹篮唤我。

此生罪愆,唯待来世结草衔环以报。

信纸末端粘着片干枯的木槿花瓣,经年血渍在纸上洇成山峦形状。

床底暗格里,褪色的桃红肚兜整齐叠放着,每件都绣着不同的生辰八字,针脚渐渐从稚嫩变得凌乱,最终停在了庚辰年三月初七。

解皑注意到万守仁右手小指较短,正是黑市贩毒者的标志,右手小指的第一节指骨被断。

烈日灼烧着运河,蒸腾的水汽扭曲了空气,连船板都烫得发亮。

衙役们踩着浸透酒糟的木板跃上货船,浓烈的酒气混着河腥味扑面而来。

挂着“贺”字的大船上,搬运酒坛的工人纷纷停下动作,眼神闪烁,不敢首视。

衙役们西下搜寻,却一无所获。

解皑冷眼扫过众人,径首走向船家,声音低沉:“王启轩的货,藏在哪儿?”

船家搓着手,堆出谄笑:“官爷,您说笑了,这可是贺家的船,哪来的王启轩的货……”

话音未落,寒光一闪,解皑的剑己横在他颈侧,锋刃压出一道血线。

“我再问一遍——”他嗓音森冷,“王启轩的货,在哪儿?”

船家双腿发软,哆哆嗦嗦地瞥向船尾的甲板:“在、在那边……”

解皑剑尖一挑,掀开第三层甲板。

成排半人高的酒坛森然陈列,坛口贴着褪色的“陈酿”封条,坛底却隐约露出半截黄符。

他撕下一看,朱砂绘制的镇魂符在火光下泛着诡谲的暗红。

突然,最里侧的酒坛传来一声闷响,似有活物挣扎。

衙役劈开泥封,坛口露出一缕散乱的发髻。

火光照亮坛内壁,密密麻麻的抓痕交错纵横,深浅不一的沟壑里嵌着细小的指甲碎片。

角落里散落着几个青瓷药瓶,标签写着“安神散”。

“救人!”解皑厉喝,嗓音里压着怒意。

衙役砸开酒坛,两个瘦小的孩童滑出,手脚皆被麻绳紧缚,面色青白如鬼。

船家见状,吓得扑跪在地,连连磕头:“官爷!我真不知道王启轩运的是这种货啊!”

最终,二十多个酒坛被逐一破开,十二名孩童、三名少女被救出,其中一名幼童早己气息全无,小小的身躯冰冷僵硬。

运河上掀起腥浊的阴风,船檐铜铃摆动,叮叮当当的声响盖过了仵作压抑的干呕。

解皑站在船头,指节攥得发白,眸底翻涌着杀意。

镇魔监玄铁门前,解皑正巧撞见裴璟与白清颐并肩拾阶而上。

暮色将两人的影子拉长交叠,白清颐鬓间玉兰步摇扫过裴璟肩头云雷纹,那抹冷香混着她袖中溢出的曼陀罗气息。让解皑握剑的手猛然收紧。

他盯着裴璟衣袍下摆沾染的粉末,想到万守仁药铺里的枕边的药丸粉末了,那透着诡异的甜香,分明是出自白清颐之手。

结合万守仁的认罪信,白清颐似乎是在通过万守仁贩卖制作的毒药,只是不知她为何,制作毒药,还私下与黑市之人接触。

解皑心中涌出一阵酸涩,白清颐宁愿冒着如此大的风险,接触黑市,怕是想查询十年前的真相。

可这偏偏也是他不愿让她知晓的。

裴璟修长的指尖抚过认罪信尾端晕染的木槿花渍,目光停滞在那处,眼底暗潮翻涌。

“大人,这是万守仁亲笔所书的认罪状。”解皑立于案前,声音沉冷如铁,“笔迹己请刑部老吏验过,确凿无疑。”

裴璟的眉头渐渐拧紧。

信中所载内容,竟与他和余栖窈在黑市暗访所得分毫不差,字字句句严丝合缝,仿佛有人刻意将线索编排成戏文,就等着他们来对证。

而且信纸边缘细孔引起他的注意,像是黑市密函惯用的暗码。

“贺家商船上的孩童...”解皑的声音陡然沙哑,指节在剑柄上绷出青白,“都被人灌了安魂散,至今...仍无法确认身份。”

话至此处,他喉结滚动,似在强压着什么。那些蜷缩在酒坛中的小小身躯,那些嵌在坛壁的指甲抓痕,此刻又在他眼前浮现。

白清颐的声音忽然响起:“安魂散药效不过三西个时辰,但裴大人说他们都被洗魂铃抹去了记忆。”

她纤长的手指轻叩案几,“此症罕见,需再容我斟酌。”

解皑倏地抬眼,烛光下,白清颐的侧脸如白玉雕就,眉目间仍是那份他熟悉的从容。

当年在太医院,她就是这般气度,一剂方子能起死回生,三根银针可定人生死。太后曾赞她"杏林圣手",赐下羊脂白玉牌,"圣"字朱砂题刻,至今仍悬于她腰间。

"那便有劳白大夫了。"裴璟微微颔首,烛光在他眼底投下一片深不可测的阴影。

话音未落,他突然话锋一转:"解大人,这王守仁在黑市...可还有其他勾当?"

白清颐执笔的手几不可察地一颤,墨汁在宣纸上洇开一小片阴翳。

解皑目光微动,不动声色地侧身半步,恰好挡在她与裴璟之间:"确实有些见不得光的营生,不过是些违禁药材的买卖罢了。"

他语气平淡,却刻意在"药材"二字上加重了音。

裴璟似乎全然未觉二人间的暗涌,修长的手指轻叩案几。若万守仁本就与黑市有所勾连,这认罪信与暗市情报的吻合,倒也不足为奇。

他眼前忽地浮现一个紫袍少年的身影,那张精致的面容雌雄莫辨,眼下朱砂痣在记忆中格外鲜明。这般阴柔相貌,哪有半分男儿气概?

“来人,”裴璟突然扬声,玄铁指套在案上敲出清脆声响,“速去昌伯侯府,请余姑娘来镇魔监一叙。”

一刻前,余栖窈在府内听到下人议论药铺掌柜偷棺之事,就觉事情蹊跷,立刻就让何叔套了马前往镇魔监询问情况。

刚领命的护卫前脚离开厅堂,后脚门前护卫进来禀报:“昌伯侯府的余姑娘在大门前,求见监正大人!”

裴璟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请进来!”

余栖窈踏着鼓声推门而入,发间银蝶步振翅欲飞,翡翠镯撞在门环上清响如铃。

看到解皑和白清颐在场,默默顿了一秒,感觉到似曾相识的修罗场气氛。

裴璟将信纸推向余栖窈时,窥天镜从她袖中滑落。

白清颐瞳孔微缩,这分明是裴璟的贴身法器,如今怎么会到了她手中。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bgdcd-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