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大郑皇朝(7)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8章 大郑皇朝(7)

 

大沽被当作后勤基地来建设,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

五千多人经过筛选后,还有4000人不符合参军标准。郑大全就把所有人打散,按个人能力划分工作。

而郑越也因为儿子的才能,主动放权让郑大全自由施展。

郑大全与A组沟通联系后,在大沽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第一组建了管理部门,分为民政、军事两大部分。

在军队中,郑大全编制官阶。现郑家军共有军人2350名,按战功及能力提拔。

军队自下而上设什、队、连、营、团、旅、师、军、卫。每什12人,设什长1名;每队3什,队部10人(含队长1人,副队长1人,军法官1人,通讯兵1人,司务1人,后勤5人),共计46人;每连3队,另设连部15人(含连长1人,副连长1人,军法官1人,司务长1人,通讯兵3人,警卫后勤8人)合计145人;每营设3个队,营部15人,与队部相同,共计450人;每团设3营,团部设团长1人,副团长1人,军法官1人,军师长1人,军师2人,通讯什1个12人,司务后勤股12人,警卫队45人,合计1425人。

至于旅及旅以上单位,则按需配备。

这一编制基本与现代部队相像,只是个别名称、职责上有所不同,如军法官类似于指导员、政委,负责执行军法、行使本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核对战功;军师类似于参谋。

至于民政方面,因为目前人少,只有高怺和两名半路加入的书生负责。也没有为他们定什么职务,反正就是哪里需要忙哪里。

剩余的百姓,被分为建筑队、采掘队、开垦队、工匠队西个队伍。

其中,开垦队人数最多,达到了2500余人。

大沽根据地的军民,郑家父子商议后,决定还是按劳分配,按照每日工作完成情况发给薪资。

在根据地内,要想生活,需要自己购买物资,这样就逼得所有人不得不卖力劳动。

当然,后世来的郑大全做不到剥削压迫,一个成年人,一天下来可以得15文钱。根据地内的1斤大米售价9文,只要自己不懒,在根据地内是不会挨饿的。

而军队也没有因此就脱离生产,每天进行军事训练半天,剩余半天还要参加劳动,晚上则是组织起来学习文化,熟读《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手册》。

为了让士兵们牢记纪律,郑大全还特意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修改部分字眼,教会给士兵们歌唱。

在生产方面,郑大全教会工匠们搭建了土高炉炼钢,还修建了砖窑瓦、窑、石灰窑。

在到达大沽的第一个月,全部人利用战马开垦出3000多亩耕地。一半种上了水稻,三分之一种了土豆,剩余的一部分种了其他粮食作物。

同一个月,利用晒盐法制成的海盐成为第一种大沽向外出售的商品。

三个月后,第一炉钢顺利炼成,并生产出第一批农具。

半年后,所有人住上了刷着石灰的砖瓦房。

……

随后,根据地内陆续建起造纸厂、肥皂厂、调料厂、织布厂等民生项目。

在短短的半年时间,整个大沽开垦出两万余亩荒地,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

而随着外出搜索的战士的回归,在半年时间里,整个大沽的人口己经达到了1.8万人,军队也扩编到了3000余人。

见根据地逐渐走向正轨,郑大全把重心投入到军队训练中。

他特意挑选了150名头脑灵活、身手矫健,经过思想政治考核的士兵组建了特战大队。

这些士兵,郑大全为他们提供了热武器,专门用于夺旗斩将,敌后斩首行动。

经过三个月的训练,特战大队己经形成战斗力,虽然这战斗力只能勉强与蓝星上的普通士兵相比,但凭这手中的武器,郑大全完全有把握做到一路横推。

唯一遗憾的就是自己空间里没有多少弹药,以目前的生产能力又不能大量生产弹药,可以说打一发少一发。

现在他后悔的就是没有带一条子弹生产线过来。

最后,郑大全发了狠把一名半路加入队伍的书生提为总督学,负责传授自己带来的知识。

现在整个根据地,识字率实在太低了,还将近两万人中会读书写字的还不到15人。不普及教育,以强大的技术,凭这点人可打不赢敌人。

郑大全与郑越两父子在根据地说一不二,强制推行义务教育。规定不论男童还是女童,13岁前必须进学堂读书。

为了鼓励成年人识字,规定识字的薪资与文盲的薪资分成两档。

要是你识字,哪怕技术再差,每日拿到的薪资也比有技术但不识字的人的最高薪资高。

这一政策一颁布,马上引得成年人纷纷报名参加扫盲补习。

为此根据地在夜间也开展了补习班。老师由根据地内除高怺外的识字的人轮流担任。

至于高怺则是被郑大全安排建起了根据地内第一所公立医院,实行全民免费医疗政策。在兼任院长的同时,高怺还担任了医学院的山长。

如今己经成军,郑大全把厚厚一摞计划丢给郑越,“父亲,这是我撰写的计划,含医学、文教、农业、工业多个方面,这些事就由父亲大人操心了,我要带着队伍出发收复失地去了。”

说完点齐兵马,带着2000士兵,1000民夫浩浩荡荡的走了。

郑越气得暴跳如雷,“臭小子,留下老子在这受苦。你怎么不留下,老子去打仗?”

高怺现在整个人累是累,但浑身上下充满了活力,挖苦道:“主公,少主己经可以独当一面,你就别凡尔赛了。”

两人不知不觉间,学会了郑大全的许多俏皮话,平时说话间再也不是之前那样死板。

郑家军出兵的第一仗,选择攻打渚城。

吴士廉这个贪财的家伙,这将近一年来,又多次借口找麻烦,讹了郑大全的好些银子。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bfbib-3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