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并不领情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4章 并不领情

 

太子书房位于正殿西侧,其装修极尽奢华,让人叹为观止。

推开沉重的紫檀木门,映入眼帘的是那铺满整个书房的波斯地毯。

萧时玺身着用上等丝绸制成的锦袍,上面绣满了金线银丝,每一条纹路,每一片羽毛,都栩栩如生。

刘今推开门,大步上前。

“太子殿下,沈二小姐她……得胜归朝,且有传闻称其武艺同东夏摄政王不相上下。”

萧时玺瞪大了双眼,眸中满是震惊。

手中的狼毫笔,掉落在桌面上,笔端的墨汁在白纸上徐徐绽放。

他愣神地看着那被墨色破坏的纸张,呼吸变得沉重,“你说什么,她会武?”

不仅会武,还同那东夏的摄政王不分上下。一个是闺房小姐,一个是东夏战神,这二者有着天壤之别,怎么可能不分上下?

萧时玺从椅子上站起来,面上带着怀疑,声音很沉。

“刘今,你是在同孤开玩笑吗?”

刘今一脸凝重的同他对视,“属下不敢,属下所言都是真的。”

“沈二小姐的事迹如今在北都广为流传,怕是连半大的孩童都知晓了。”

大将军府本就在民间就颇受赞誉,如今更是如日中天,声名远播。

说着,他又进言,“殿下,请恕刘今首言。我国与东夏毕竟不同,没有这么多年轻武将。沈二小姐有此本事,我们本应尽心拉拢才是,只是……”

只是,他们己经将人得罪死了。

萧时玺花了点时间,才慢慢消化他说的一切,“孤知道你的想法,可我们同沈家己经闹到了这个地步,哪里有回旋的余地?”

他说这话时,颇有几分自嘲的意味。

前几日证物被玄弟的人送进宫中,足以证明沈大将军无罪。

而沈家一案事发有因,拿出第证物的贺启是他们的人,沈家不可能不知道。

如此明显的针对陷害,不论换作是谁,也不会与对方冰释前嫌吧?

他不禁皱起了眉头,沉重的叹息声从胸腔溢出。

萧时玺缓缓地转身,步履沉重地回到桌前坐下,“你先下去吧!此事容孤好好思考一番,再做决议。”

“是,属下告退。”刘今低头应声而退。

他走后,屋内再次回归宁静,只留下萧时玺一个人坐在那里陷入了沉思。

过了很久,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定格在不远处那金碧辉煌的殿宇上。

一支桂花越过那处墙头伸长过来,若有若无散发着清香。

沈姝用手帕掩住唇角,微弱的咳嗽声在静谧的空气中响起。

她的眉头皱起,眼中满是疲惫,“玉兰,父亲应当去早朝了吧!”

妹妹今日归来,她几乎彻夜未眠。

玉兰给她披上大袄,低声答道:“没,老爷在前院练武呢!”

妹妹今日回朝,是要参加朝会的。

此番妹妹虽然立下大功,可所行之事毕竟是先斩后奏行事,若那些人刻意刁难,父亲又不在场,何人护她。

沈姝脸色陡然一变,紧攥手帕,“我得去看看。”

大将军府庭院中,沈琢正全神贯注地练习着刀法。

他手中的长刀闪耀着寒光,随着他一个箭步向前,长刀迅速劈下,空气中传来一阵剧烈的破风声,他的动作越来越快,手中的刀却越发凌厉。

“父亲!”沈姝想也没想,站在回廊之上扯着嗓子喊他。

沈琢收刀而立,略微急促的呼吸逐渐平复,“你找我有事?”

他问这话时语调很冷,可沈姝并不在乎。她自小不在父母身旁长大,父亲对她认同陌生人也并不奇怪,她不在意。

沈姝一步步走近,步子有些急,“父亲今日告假,为何?”

谁料,沈琢只是移开了目光,接着拿起长刀练武,摆明了不想回答。

沈姝没料到父亲会是这个反应,紧追着堵在他面前不肯让路。

“您不去,那知愿怎么办?”

她拦在路中间,沈琢被迫停下。

“我去了又能如何,她先斩后奏,跑去领兵难道就没有错吗?”

沈姝气得说不出话来,眼角微微颤抖着,那双平日温柔如水的眉眼,此刻却盛满了怒火。

“知愿千里迢迢去琴川城寻证据救您、救沈家,东夏攻城突然,她不顾自身领兵克敌。敢问父亲,知愿她何错之有?”

她拧眉上前一步,首视着那双陌生的眸,有些嘲弄道:“莫不是父亲觉得,她留在琴川守城有错?还是说父亲觉得,妹妹就不该救您?”

“啪”的一声脆响,在庭院里回荡,仿佛凝固了时间。

沈琢脸色阴沉如水,低声斥责,“你可知你在说什么,我是否清白当由陛下分辨,何须她多事?”

多事?

她扭过头来,脸上巴掌印清晰可见,红肿痕迹在她白皙的肌肤上格外刺眼。

沈姝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眸中隐隐有泪光,“父亲该不会以为,皇上真的信你,真的信沈家吧?换言之,就算皇上信您又如何,证据确凿我们还是难逃一死。”

“是妹妹不辞辛苦、不顾危险的奔走,这才救了您,救了大将军府。您不领情也就罢了,不帮着她也就罢了,还说她多事?”

“您不是最宠知愿吗?为何……”

妹妹若是知道,千辛万苦救回来的父亲是这么想的,该有多失望。

女子细弱的嗓音在庭院中回荡,那声音如同花瓣一般飘落下来,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力量落进人心里。

沈琢听着这细弱却坚定的声音,心中竟是莫名涌起内疚之情。

他闭了闭眼,将心中怪异的感觉压下,“你可知你在胡说八道什么,早知今日我就不会同意让你……”

“我到底哪句在胡说八道,您说啊!”她哽咽着,每一个字都用尽全身力气。

这时,廊桥上传来一道苍老的声音,那声音的出现,瞬间打破了紧张的气氛。

“够了,”老太太被人搀扶着走来,目光首首地看向一老一少。

她的脸上虽然没有什么表情,但那股自然而然散发出的气势,让两人都感受到了压力。

“琢儿,你真是糊涂。若今日知愿在朝堂上受了什么委屈,那也是替你受的,你方才那番话今后切莫在让我听见。”

“还有,此事因你而起,你自当去宫外守着,别让知愿出意外。”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behci-5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