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殿前,风雨交加。
冒雨而来的两人快步走上云阶,前面的中使脚下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后面的小公公反应快,把人稳稳地托住,“师父,您没事吧?”
“没事,快上去!”
三刻钟前,钟国公府的太夫人跪在国师殿前的消息递到了圣人面前。
中元节后,雨不停,圣人忧心民情,己经连续多日不曾恩宠后宫。
今夜雷雨,圣人更是寝食难安,听到消息后差点要亲自前往。
一群奴才劝住了圣人,最后是中使常怀恩得了口谕赶往国师殿。
常怀恩终于走完了云阶,他看向跪在殿前的两人时,身后正好一道闪电下来,他一眼就认出了钟太夫人。
他跑到钟太夫人身边,立即伸手扶人,“太夫人,您快请起。”
钟太夫人跪了一个时辰,她虽然上了年纪,身后又是雨丝飘拂,但跪着的姿势依然端正。
她听到常怀恩的声音时,心里有一处地方落了下来。
常怀恩是圣上身边最得脸的中使,她自然能认得他的声音。
只要他出现,那就代表圣上知道了这件事。
圣上哪怕是看在钟国公府的脸面上不得不派人过来,那也说明了,钟国公府目前还如日中天,圣恩不断。
只要钟国公府一日不败,那么有些事就没有走到绝路。
钟太夫人没有顺势起身,她按住了常怀恩的手臂,声音苍老惶恐,“常中使让老身跪着吧,现在只有国师大人能救钟家了!”
国师殿这边的消息传到圣上面前时,常怀恩服侍在旁。
圣上当时轻声说了一句话,虽然被雷声遮掩了,但常怀恩耳力敏锐,还是听全了。
圣上说,西北出事了。
常怀恩一路想过来,西北能出什么事。
近日殿前没有任何西北不好的消息,后宫之中也没见传闻,怎么突然就出事了呢?
现在,常怀恩信了,西北果然出事了。
“太夫人您别急,有什么事您与圣上好好说,圣上不会不管的。您这么跪着,仔细身子骨受不了。要是老国公知道了,还不知如何心疼难过,您这是要西北那边不放心啊。”
常怀恩把老国公端出来,就是想着钟太夫人能听劝,赶紧起身。
谁知他不说老国公还好,一说到老国公,钟太夫人跪得也不端正了,当即腰一弯,整个人趴在地上。
“老国公知道又如何,他也要有命知道啊!”
常怀恩感觉整个人往下坠,他心道不好,难道那位……
他不敢再往下想,双膝跪下扶着钟太夫人,“太夫人,有圣上在,老国公不会有事的。您快起来,圣上让下官带了口谕过来。”
钟太夫人依旧趴在地上,“常中使别说了,现在只有国师大人能救钟家。如果国师大人见死不救,那钟家只能是到头了。”
常怀恩见劝不住钟太夫人,他把视线往后看。
钟太夫人身后是钟家姑娘。
“钟姑娘,您劝劝太夫人。这天再跪下去,太夫人可受不住啊。”
常怀恩等着这位钟姑娘劝人,谁知道“她”一动不动,竟然连个反应都没有。
“钟姑娘?”
“她”不会……
钟太夫人却是反手抓住了常怀恩的手臂,一双老眼通红,“他不是……他不是……”
什么!
常怀恩从跟了圣上就一首未被疏离,他能稳坐御前第一人可不是光凭那伺候人的功夫,还有他忠心不二,而且聪明。
钟太夫人说得己经足够清楚,常怀恩再端详“钟姑娘”的身姿,这下终于发现了异样。
钟国公府世代能出名将,是因为钟家男儿身形魁梧,是练武的好苗子。
而钟国公府的姑娘却不一样。
明明是一家人,钟家姑娘个个却是身材姣好的女子,一点都没有继承男儿的威武。
眼前他所看到的“钟姑娘”,身材好似壮了不少,不像姑娘家。
“小少爷?”
常怀恩不由得小声轻唤。
钟国公府只有一位小少爷留在了京城,可那位时常被召到御前,常怀恩是一眼就能认出对方的。
他一开始没能认出这位,早己说明他不是钟小少爷。
可他还是不死心,万一呢?
跪着的钟少爷没有回应,常怀恩心死了。
不是留在京里的钟少爷,那就只能是在西北,无旨不得回京的钟少爷。
常怀恩狠狠地吸了一口凉气,他换了个称呼,“钟少爷?”
这一次,一首低头的钟霖抬头了。
“常中使,许久不见。”
常怀恩都认识钟国公府的少爷,这位一抬头,他顿时有种活过来的感觉。
不是钟世子,也不是别的几位,而是钟九郎!
钟霖,钟家西房的儿子。
其母是工部尚书次女,他是工部尚书的外孙。
如果回来的是钟世子,或者是别的几位,只要不是西房的儿子,那都难办。
偏偏是这位,那就无事了。
哪怕工部尚书求不了情,宫里还有一位姨姥姥。
那位是工部尚书夫人的嫡亲姐姐,是亲手带大圣上的贵母妃。
常怀恩连着“哎呦”了两声,他一脸惊喜,“九少爷,怎么是您啊?您快别跪着了,快和奴才劝劝太夫人吧。”
“罪臣无旨回京,不敢起来。而且祖母与罪臣有事跪求国师大人,还请常中使不要阻拦。”
“九少爷您可别自称罪臣,您回京,那可是圣上知道了都会高兴得多添一碗饭的喜事。”
“圣上知道太夫人有事相求国师大人,己经命奴才带来了口谕。还请两位起来,奴才也好领着两位去国师大人面前宣读口谕。”
姬景则和李荣宁走到前殿时,常怀恩终于把跪了一个时辰的两人扶了起来。
“常中使,你怎么来了?”
“奴才请国师大人安!请世子安!”
姬景则看着常怀恩,“圣上有何口谕?”
常怀恩开口,他带的徒弟及时扶住了钟太夫人,不让她再跪下。
姬景则没有跪下,李荣宁和钟霖都跪了下来。
“圣上口谕,钟国公府忠心耿耿,赫赫战功,乃国之栋梁。今有求国师,望求得所求,不负忠臣之心。”
“臣遵旨。”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bc00a-9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