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月兰离去后,林晚知独坐灯前,眉心微蹙。祖父之事如一团乱麻,在京都,她不过有几间铺面,却无半分官场人脉,想要探查谈何容易。
素手执笔,在纸上细细勾勒。当务之急,须得先理清来龙去脉。祖父尚且在渭城,不会有危险。案情始末、涉事官员、证据证词,桩桩件件都要查证。家中能问的不过祖母与叶子杨二人,也不知他们知晓多少内情。
她又取过一张信笺,给远行的邵大哥写信托付。墨迹未干时,忽听得珠帘轻响。
“小姐,用些牛乳茶吧。”茶茶捧着杯盏进来,见案头烛花己结了大半,“时辰不早了,您该歇息了。”
林晚知揉揉发酸的手腕,将信笺收入描金漆盒:“备水吧,我想沐浴更衣。”
“奴婢这就去。”茶茶轻手轻脚退下,不一会儿,屏风后便传来温水注入浴斛的声响,混着玫瑰香露的暖雾在室内氤氲开来。
卯时三刻,晨光熹微,桩子上的众人己在院中列队站好,准备开始晨练。就连年迈的叶老太太也被叶氏唤醒,搀扶着来到院中。“母亲,这是咱们家的规矩,每日晨起都得活动筋骨。”叶氏一边帮老太太整理衣襟,一边温声劝道:“您别看现在辛苦,这几年坚持下来,我连汤药都少喝了许多。”
祁嬷嬷在一旁笑着附和:“可不是,老奴这陈年的腰腿毛病,如今也松快多了。”她说着还特意扭了扭腰身,逗得老太太展颜一笑。年幼的叶子杨和叶子皎睡眼惺忪,却也有模有样地跟着大人们比划动作,时不时因动作笨拙惹来阵阵善意的笑声。
晨练过后,众人回房稍事梳洗。不多时,邵老婆子便带着新来的厨娘将早膳摆在了庭院的老槐树下。清粥小菜,虽不丰盛却透着家常的温馨。叶子杨捧着粥碗,悄悄打量着正在给老太太布菜的表姐。见她虽家资丰厚,却甘愿住在这寻常院落,与众人同食粗茶淡饭,心中不由升起几分敬佩之情。
林晚知温声道:“母亲,这些日子恐怕要劳您费心,暂且由您来督导杨哥儿的学业。至于皎姐儿——”她顿了顿“皎姐儿从前在闺阁多是做些女红针黹,虽识字却疏于文章,比起茶茶她们怕是差了一截。”
叶氏闻言轻轻颔首,目光扫过正在用膳的两个孩子。叶子杨虽年幼时在叶府得名师指点,可这三年来在渭城服苦役,莫说读书,连笔墨都难得一见。想到此处,她不由心中一酸。
“我己着人寻访合适的夫子,”林晚知继续道,“待寻得良师,便请到院里单独教授。这段时日若有疑难,不妨多问问茶茶,她们都会教你的。”
叶氏赞同的点头:“你考虑得周到。孩子们荒废的功课,总要慢慢补回来。”
阳光斜斜地洒在院子里。用过早膳的人们该去镇上忙活的忙活。几个妇人利落地收拾着院落——这方小天地很快就要成为孩子们的学堂了。
狗蛋将书分给眼巴巴等着的叶子杨。叶子杨接过书,却不住地往院门外张望:“表姐不和我们一起读书吗?”
“知姐姐的学问可比我们强多啦。”狗蛋翻开书页,压低声音道:“而且她总有忙不完的事,哪有空陪我们授课。”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bb0gf-11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