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天的火车,从乌市火车站下车的时候,李龙舒展了身子,感觉好像重新活了过来。
小王给他订的是下铺票,应该是很舒服的。火车也不像长途大巴车那么憋屈,走廊里是可以站起身子的。
一路走过来也是吃着餐车的食物,要说待遇肯定是没差的,但李龙就感觉在火车上那么狭小的空间里呆着不舒服,这下了火车,哪怕天气很热,但哪哪都感觉身子是舒展的,呼吸都是广阔的。
背着包提着小王给准备的特产,先去到上次玉素甫一起吃过饭的地方吃了个拌面,好好的把自己的胃给补偿了一下,然后去找玉素甫买了一些干果。
虽然驻京办也有拌面,不知道是面粉不对还是肉菜不对,反正感觉味道不是那么好。也就是在这里吃一顿,才觉得正宗!
葡萄干红枣这些,虽然在二三十年后,是南北疆居民家里最不喜欢吃的零食干果,但这个时候能吃的零食种类还比较少,放在家里当个零嘴还是不错的。
玉素甫在,看到李龙很高兴。他的儿子不在,李龙问了一句,玉素甫说他儿子去学做饭了。他不想跟自己的父亲一样在这里摆摊,他想开个拌面馆子。
也算是有自己的目标,不错。
“阿达西,你可以在你的摊子里摆一些玉器来卖嘛。”李龙聊了一会儿,说道,“玉雕厂边上有个侧门,那里买一些小的玉雕器,这玩意儿过这里来旅游的人是喜欢的,你进一些,加价在这里卖,每天哪怕卖掉一个,也就把本赚回来了。反正你也懂玉,也会和他们聊这些,光卖葡萄干和红枣核桃这些的,赚的不多吧?”
“我可以试一试。”玉素甫觉得过来玩的或者打工的回去带特产的话,和田玉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这只是他和李龙的看法。以前他在广场前面摆地摊卖过,现在这样摆摊不知道行不行。
“试试嘛,反正那些学徒工的玉雕也不很值钱,从小件开始做,可以试试的。”
现在其实一些人已经对北疆感兴趣了,来这里玩的人虽然不多,但有。
北疆地区后来的一些富人,在这个时候大都是从做小买卖开始的,完全可以试一试。
从玉素甫这里离开,李龙把葡萄干红枣都等都放进背包里,然后去托运部把自己和顾晓雨买的给家里人带的那些东西取了,然后就带着东西去了客运站。
这一来一回半个月的时间,他已经有些等不急了,想来李向前那里也会着急。
虽然在燕京打过电话说明了原因,但李向前最关心的还是当前的任务。
好在和其他几个地方打电话,扎大扫把的活干的都不错。说是这么说,李龙也得看到才算。
回到县里,李龙提着东西大步走回大院子。杨大姐和韩芳两个正在院子里陪着明明昊昊,院子靠近厨房的地方小桌子上摆着几牙西瓜,用罩子罩着。明明昊昊两个看到李龙回来,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叫着摇摇晃晃跑过来,抱着李龙的腿不撒手。
还行,还认得,李龙原以为自己这一走半个多月时间,他们都不认得自己了。
把东西放下,把两个孩子抱起来一顿亲,然后回答着杨大姐的问题。
“一路都好着,反正坐着卧铺,舒服,也不挤。吃的也好,我觉得我都又胖了。”李龙笑着说,“明明昊昊也重了,这半个月肯定又胖了。”
“胖了才好哩。”杨大姐笑着说,“胖了有福……”
这时候胖人不多,能胖起来的,家庭条件一般不差,所以才有“胖人有福”的说法。
李龙却知道娃娃小的时候不能吃的太胖,往后想减起来很难。所以他想着等扎大扫把的活结束了,自己得给两个孩子制订一个锻炼的计划了,要把身上的肥肉变成肌肉才行。
当然也不是那种纯力量耐力的,哪怕每天打几遍八段锦活动开身子也行。
知道李龙已经吃了饭,杨大姐就给他说了一下最近的情况,还让韩芳再切个西瓜去。
“切开就行,我拿一半用勺子搲着吃。”李龙说道,“这半个瓜我还是能吃下的。”
韩芳眯着眼笑着,过去抱个大西瓜过来,利落的切一半,把带着瓜把子,甜的那头抱着过来给了李龙,然后又快速的去拿了个铁勺子,李龙接过来笑着说:“小芳长成大姑娘了啊。”
“嘿嘿。”韩芳就在那里笑。
“傻着哩。”杨大姐也笑,“上学晚,学习成绩还行,知道努力……”
“那是一点也不傻。”李龙一边吃着西瓜,一边说道,“以后考个好学校,到时工作了,大姐你也就享福了。”
明明昊昊见李龙吃瓜,立刻就过来想凑热闹,李龙就时不时的一人给喂一块。
“那个叫孟海的过来一次,”杨大姐想起来一件事情,说道,“就三天前过来的,说他们村里和附近其他村里扎的大扫把已经有三千多把了,问你啥时候回来,有空的话过去检查一下,拉一趟。”
李龙走的时候,给孟海那里留了七千块钱,是两千把大扫把的钱,现在有三千多把,那钱肯定不够了。
大哥那里好说,哪怕留的钱不够,大哥和老爹手里有钱能垫上,就算垫不上,村里那些人也能先让钱欠着。
兵团的连队,王明军那里已经有了信任关系,而赵宗明那里是主动求上来的,所以两边都没给钱。
但李龙想着自己既然回来了,就先把这两个地方的大扫把收了,把这一部分的钱结了,这样至少人家那边压力能缓解一下。
不过先休息半天再说,再怎么收,也得到明天了。
“哈里木他们过来了,把拖拉机拉走说去打草,留下的东西还在厢房里放着呢。”杨大姐指了指。
李龙现在也没空看,想着等先拉走一批大扫把,再说吧。
晚上顾晓霞、顾博远回来看到李龙也很高兴,李龙把从燕京买回来的东西,包括顾晓雨让带过来的东西都拿出来。
小王让带过来的特产最受小孩子们欢迎,主要是一些存得住的吃食,果脯点心之类。
而顾晓雨贴心的给每个人准备了衣服帽子玩具文具等也不错,大人孩子都很开心。
顾博远则听着李龙讲和那位领导的对话,随后感慨着:
“能和这位领导在一起说话,你这番去燕京真是去对了。咱们的这个收购站,以后算是真正有了靠山了。”
李龙也觉得是这样。虽然只是简单的会面,聊的事情也很简单,但外面的人想到的可不是这样。
其实李龙也想的简单了,他自己作为全国表彰的先进个人,那位领导主政北疆多年,在表彰大会的时候对他有所留意很正常。但把人召见到办公室聊了半个多小时,那就不一样了。
有心人很快就会了解到这个信息,然后会调整对李龙的评估和应对。
不过李龙不需要管这个,他想着下次过去,给那位老爷子带点这边的真正特产——毕竟这一次带过去的东西太过于随意了。
晚上李龙给大哥打了个电话,说了自己回来的事情,李建国很高兴,他说他那里也已经收了有三千多大扫把了,今年大家扎大扫把的热情很高,为了割芨芨草甚至有人打了起来。
“文玉那边也扎了不少,应该得有一千多把吧。”李建国说了一个李龙忽略的情况,“问我今年你再收不收,我说收啊,就是还是要求质量高一些。他说没问题,你看那边咋弄?”
“那肯定收啊。”李龙自己是真把梁文玉那边给忘记了,主要还是那边没有芨芨草的资源,再加上当时李龙走的比较着急,所以就忽略了。
不过他能想起来找大哥,也是有心,既然扎了,那肯定是收的。
“那就行了。”李建国说,“我让他直接拉到我我这里来吧,到时一起运走比较好。”
也对。
李龙说道:“那就这样吧,让他拿拖拉机拉吧,明天一早我先带车去兵团连队那边检查验收拉运,后天或者大后天再回咱们队里去。”
“你忙你的,看你自己的计划。”李建国说道,“啥时候都行。”
挂了电话,李龙看天色已经晚了,不好再给李向前打电话了,便想着明天带点特产过去,顺便说一下运输的事情。
第二天李龙吃过早饭,带着一些特产就去了供销社。
李龙开着吉普车到供销社大院的时候,李向前骑着自行车也匆匆赶过来,看到李龙提着盒子下来,他放好自行车,没好气的说道:
“回来了?看你这派头,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主任呢!走,去办公室!”
李向前和李龙一起进了办公室,周园赶过来汇报工作,李龙正好把顺手要给他的那份特产递了过去。
“嘿,还有我的呢?”周园笑着接过来,“李龙同志啊,有心了。”
“还有一些在车里,呆会儿给大家分一下。”小王让带的果脯比较多,说实话李龙还真不是很看得上,就带了一些过来,给大家分着吃。
当然,李向前的不一样。
“那交给我了。”周园心领神会,看李向前没啥和他说的,就出去了。
李龙便汇报了一下这趟行程的各种事情,包括见了那位领导。
“真的?”李向前一听李龙这么说,真就坐不住了,站起来在办公室里转两圈,“小李,你有大造化啊!能让这位领导见了你还能聊半个小时,嘿!羡慕死我了!”
“哈哈,主任你说的太夸张了,”李龙笑笑说,“这位老爷子也就是看我是咱们北疆人,所以特殊照顾而已。”
“就算是这样,那你也入了人家青眼了。”李向前感叹着,这个小年轻运气真是太好了。最开始见他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落魄不足以形容他的那境遇,但这才几年?
原来一直是自己的贵人的钱主任对他赞赏有加,甚至于感觉钱主任的家属比对自己还要上心。
而现在又和那位大领导有了关系,这能不让人羡慕吗?
也就是说,李龙如果在体制内的话,三五年内赶上自己都不算问题。
只不过李龙志不在此,李向前才感慨——有这么好的机会啊。
“主任,燕京那边我自己的事情办完了,这边大扫把的事情我今天打算开始,咱们社里的车子能用吗?能用的话,今天我就打算带人到兵团连队那边验收着把大扫把拉回来。”
“今天不行。”李向前摇了摇头,“车子都派出去拉运物资了,你等明天,明天车子回来,一早我就开单子让你带车去。”
李龙想了想说:“那我能不能直接去运输公司雇车拉到县里来?”
“不用不用,不差这一点。”李向前摆手,“兵团那边扎的大扫把去年可是在州里露了脸的,明天我和你一起去,到时验收完,拉着直接去州里。我今天给钱主任汇报一下,各方面都有时间安排。”
李龙没想到李向前还想着这么一出呢。
也行,反正一两天不影响,也幸好他还没给王明军他们打电话。
现在时间确定,就可以打电话了。
周园把李龙带来的一些果脯分给了各办公室,大家倒也挺稀奇,毕竟这玩意儿虽然普通,但一说是燕京过来的,天然就带着一层高级货的颜色。
等李龙出来,大家打招呼的时候更热情了。
李龙开着吉普车回到大院子,开始给王明军他们打电话,打完又给赵宗明打电话。
王明军开心坏了,李龙这一走就是半个多月,比预定的时间长了一些,他带着连队职工扎了那么多大扫把,如果李龙这边放鸽子不要了,那事情就大了。
现在李龙打电话说明天就收货,他的心一下子就落了地。
李龙自然把燕京多呆几天的原因给解释了一下,反正这玩意儿撒谎也容易查证,而且还能扯个大虎皮,有大领导在那里顶着,别说多等了几天,就多等一个月,这边人也不会再有啥意见。
挂了电话,王明军对郑向阳说道:
“看吧老郑,我给你说小李这个人靠谱,人家是在燕京有正事呢!是去看人老爷子了——那家伙——嘿,小李龙还真是深藏不露啊!”
“我不也没说啥嘛,主要是咱们的职工一直说没拿到钱,有人抱怨嘛……”郑朝阳其实超过十天的时候就已经有点牢骚了,毕竟去年是直接见到钱的,今年却没有,自然是有点意见。
现在这话一放出来,啥都不能说了,这谁敢说?
李龙又给赵宗明打了电话。赵宗明那边比王明军还着急,如果李龙再不打电话,他都要跳脚了。
已经答应了职工,扎好的大扫把就有钱,连队截留五毛,一把三块。按流水线的贡献分钱。
现在大扫把都堆成山了,没人拉货,没人结账,这玩意儿不吓人吗?
不能白干啊!
李龙打来电话,成了赵宗明的救星了!
“实在抱歉,”李龙再次解释自己在燕京多呆几天的原因,他这么一说,赵宗明也没办法怪他了——这谁敢怪?
“后天是吧?行,后天我这边准备好,不过我们已经扎了七千多把大扫把了,你得多带几台车啊!”赵宗明把数量强调了一下,李龙明白他的意思,这钱得带过来啊。
“放心,钱会带够的,车子我也会带够,只希望赵连长你们那边的大扫把,和王连长那边一样过硬!”
“这个你放心,我不敢说绝对比他们强,但和他们差不多还是有信心的!”一说到质量,这半军事化的连队,那信心肯定足得很!
李龙这就放心了。
王明军那里有八千多把,因为信心比赵宗明的足,而且准备的早,所以扎的多一些。
两者合起来就已经有一万五六千把了,再加上四小队和清水河村的,这任务已经能完成一半了。
不错不错!今年的效率很高啊!
李龙在大院子吃了中午饭,然后就赶着去了清水河村。
孟海正在自家院子里检查着别人送来的大扫把——他们家里已经堆放不下了,有些大扫把就只能堆到队部去。
放在别人家里也不放心啊。
他还专门找了几个民兵晚上值夜,主要就是看着这些大扫把,一来不让人偷了,二来防火。
李龙到的时候,孟海刚把一驴车的大扫把给验收完,其中三分之二收了,剩下的三分之一让人退回去了。
可能先前孟海发过火,所以拉来大扫把的人乖乖的签字,然后离开。
“嘿,老孟,威信不错嘛。”李龙下了吉普车,把手里的盒子递了过去,“这是从燕京带回来的特产,你拿着给孩子吃,对了,给孩子还买了塑料带吸铁石的铅笔盒,上面这画还带彩板,两色的,给孩子用的。”
“你来就来吧,还拿啥东西呢?”孟海很高兴,不过话还是要说的。
“拿着就是了,现在大扫把有多少了?”
“那天去了你家,说有三千多,这两天又收了不少,合格的有四千一百多把。”孟海说道,“隔壁村子也在扎,一起往这里送,我也没拒绝。你都不知道,现在为了割芨芨草,真有人打起来了——好在附近芨芨草滩比较多,有些人大清早能跑出十几公里外的地方割草……”
李龙知道原因,还不是钱闹的?大家都想往好的生活里奔嘛。
想过好日子,有什么错呢?
“你这里我再过三四天才过来拉,今天是过来和你说一趟。对了,收大扫把的钱不够了吧?我给你带来了,”李龙说道,“给你再放七千,你先用着,等验收的时候咱们一起核算。”
“不用不用,我这点威信还是有的。”孟海摆手。
既然他坚持,李龙也就没再给钱,反正过几天会一起给。
他今天还要进山一趟,看看哈里木他们打草的情况。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adic-99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