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施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4章 施救

 

“林大人,不必忧心,这护卫粥棚管理难民一事儿,便由我长公主府应下了。”远远传来赵西不着调中却带着些许笃定的声音,原来是长公主和赵拓飞一起来了,不光是林如海要教女,长公主也是想教子的。

“本宫曾接过皇祖父的一把配剑,如其亲临,今由本宫做主,开长安城存粮在城外救人,便由拓飞和玉儿共担,林大人觉得可好。”长公主紧接着开口道。

林如海知道长公主的意思,长公主做主的开仓放粮,说的自然不是长安城里这点经年囤积的救灾粮,而是安仓之粮,确实是非天子令不可妄动的东西,而让玉儿在其中插一脚,这是在向他说明并无谋反之心。

这些顾虑他想的到,也有些其他的顾虑不得不防,如这些粮草,足以支持银龙卫带领十万之兵,首取京都。

便婉言谢绝了长公主的提议,“殿下之言,微臣及玉儿心领了,只是安仓之粮,非天子令不开,臣实在不敢。”

迎着长公主锐利的目光,林如海带着黛玉回到了了林家,

只是让黛玉动用经年的囤积粮,并拨了不少可靠的家丁侍卫,在远离城门、相对开阔的南郊官道旁,搭起了一座简陋却己是城外难民眼中“天堂”的粥棚。

黛玉几乎是倾尽心力。她亲自核算米粮,监督搭建,甚至细致到要求粥要熬得稀薄些,可掺些麦麸沙粒,要使真的有需要这一口救命粮的人真正能用上。

开棚那日,她不顾林如海和贾敏劝阻,裹着厚厚的玄色斗篷,戴着风帽,亲自来到了现场。

当第一缕带着米香的白色蒸汽在凛冽寒风中袅袅升起时,人群像枯草被火星点燃,爆发出难以置信的骚动和带着哭腔的欢呼。

“有粥了!有人设了粥棚!”

“活菩萨啊!活菩萨!”

“快!快去排队!孩子有救了!”

巡抚府上的侍卫们奋力维持着秩序,用木棍划出界限,嘶喊着“排队!排队!林巡抚家的林小姐大恩,一家许领一海碗,只许老人孩子和妇女来领,有序往前,扰乱秩序着斩!”

黛玉站在临时搭建的避风棚下,看着那一张张被冻得皲裂、此刻却因希望而微微发亮的脸庞,看着那些颤巍巍伸出的、捧着破碗的枯瘦双手,心中既酸楚又涌起一丝微弱的暖意。

她甚至亲自拿起长柄木勺,为最前面的几个老人和孩子舀粥。那滚烫的粥水落入碗中,仿佛也落入了她干涸的心田,带来片刻的慰藉。

然而,这微弱的暖意和希望,在无情的现实面前,迅速冷却、凝固。

闻讯而来的难民从西面八方涌来,仿佛无穷无尽。粥棚前迅速排起了数条蜿蜒曲折、望不到头的长龙,一首延伸到风雪弥茫的远方。

黛玉原本预估能支撑十五日的米粮,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速消耗。

但依旧以每天的定量熬制,希望能有足够多的人能熬到朝廷的救灾使赶到。

巨大的木桶里,原本满满当当、热气腾腾的稠粥,不到两个时辰,便见了底,只剩下桶壁上粘稠的糊糊和底部薄薄一层。家丁们费力地刮着桶壁,勉强再分出几十碗稀薄的“米汤”。

当“没粥了”的消息从前面传到后面,剩余几十人的长龙瞬间崩溃。

后面有些混在队伍中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不顾前面的老人孩子,不顾一切地向前拥挤、推搡,哭喊声、咒骂声、哀求声、家丁的呵斥声、维持秩序木棍的敲打声、碗碟破碎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片绝望的狂潮。

“怎么就没了?我们排了这么久!”

“官爷!行行好!再施舍一口吧!孩子快不行了!”

“前面的别挤了!要踩死人了!”

一个瘦小的妇人抱着气息微弱的孩子,跪倒在雪地里,对着黛玉的方向,额头重重磕在冻土上,发出沉闷的响声:“小姐!活菩萨!求求您!再给一口!就一口!救救我的儿啊!” 那凄厉绝望的哭喊,像冰锥刺穿了黛玉的心脏。

她看着空空的粥桶,看着老仆焦急又无奈地对她摇头,低声道:“小姐,今日的份额…全光了。

长安府里能动用的…也就这些了…” 巨大的无力感攫住了她。她个人的善心,长安的存粮,在这数万嗷嗷待哺的饥民面前,渺小得如同投入冰湖的一粒石子,连涟漪都微弱得看不见。

她精心设计的排队秩序在饥饿的洪流前不堪一击。看着混乱拥挤、互相践踏的人群,看着家丁们疲于奔命却无法阻止的骚乱,她感到一种深深的挫败和恐惧。

她的善举,似乎并未带来秩序,反而在绝望中点燃了更危险的混乱火星。

最让她难以承受的,是那些目光。后面没领到粥的人,眼中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骤然熄灭,取而代之的是更深的麻木、怨毒、甚至是对她这个“施粥者”的隐隐恨意——恨她为什么不能救所有人?

为什么给了希望又亲手掐灭?而那个磕头哀求的妇人,那濒死孩童微弱的气息,更是像一座山压在她的心头,让她几乎喘不过气。

风雪依旧肆虐,卷起地上的雪沫,扑打在黛玉苍白冰冷的脸上,钻进她的斗篷。

粥棚简陋的棚顶在风中吱呀作响,仿佛随时会被掀翻。刚才还热气腾腾的地方,此刻只剩下冰冷的铁锅、空荡的木桶和一片狼藉的雪地。

这寒冷破败的景象,正是她内心无力感的外化。

黛玉僵立在寒风中,斗篷下的手指紧紧攥着,指甲几乎嵌进掌心。她看着眼前的人间地狱,看着自己那点微薄努力被瞬间吞噬的痕迹,心中翻涌着巨大的悲怆和无声的呐喊:

这…就是我能做的全部吗?

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为什么这么冷?为什么粮食这么少?

个人的仁心,在滔天的苦难面前,竟是如此…如此不堪一击?

“小姐,后边有些人家竟然换了人,让家中孩童来领第二碗。”劝阻不下,跟着黛玉一起来的石斛望着队伍中或抱着儿童,或领着孩子闹的最欢的那几个青壮年道。

陷入深深自责中的黛玉,听到石斛的话,漠然抬头顺着石斛的视线望过去,眸光仿佛与这场大雪一般,渐渐冷冽起来。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acfcg-7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