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一场玄乎的对话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1章 一场玄乎的对话

 

陈乐山听闻陈乐旎去了一趟镇上,买了许多牲口,止不住好奇,特意过来瞧一眼。

他刚进院子,一眼就瞧见廊下搁着的几个猪笼和鹅笼。

扭头望向另一边,杜家兄妹和陈知行正在搭棚。

“堂兄,你这是真打算当农民了,昨天下地干活,今日养上牲口了。”

陈乐旎随口应道,“这不挺好的,田地里有粮食,池塘里有鱼虾,菜地上有蔬菜,再添上几头牲口,往后就自给自足了,连去镇上赶集都不用了。”

陈乐山在脑海里描绘了一下她讲述的画面,确实蛮好的。

不过,他在陈家村当了几十年的农民,深知这“自给自足”也只是想象中才美好。

现实中,各种赋税徭役,还有不期而至的天灾人祸,随便哪样就能轻易击垮这样的生活。

他不自觉轻叹了口气,说道,“堂兄,也就是你,才会觉得当农民不错哩。我们这些当了一辈子农民的,就希望下辈子能投个好胎,不求投生在那些公侯大户,最起码是官宦或者财主之家,不用担心哪天饿肚子哩。”

陈乐旎并非不知人间疾苦,她点点头,附和道,“是呀,我也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当腻了官,一时新鲜说要当农民,可是哪里真正当得了,昨天捡个麦穗都让我腿疼腰疼半天。”

陈乐山不想把话题拉得太沉重,连忙岔开道,“对了,提起捡麦穗,你不是说要搞什么大赛么?我估摸着大后天就能办了。”

陈乐旎诧异道,“这么快?你不是说得过个西五天么?”

陈乐山解释道,“一来呢,天祥那个新农具确实好用,今年收麦子的速度快了不少。二来呢,大家听说第一名的奖励是一头小猪崽,都想要早点将小猪崽搞到手,这不就铆足了劲头干么。”

陈乐旎笑了笑,确实一头小猪崽对普通家境的村民吸引力蛮大的。

她接着说道,“要是大后天就能办的话,那明儿个,就得先把奖品置办起来了,除了小猪崽,其他东西还没买呢。”

陈乐山笑道,“这我早想到了,我来前列了个单子,虽说你前儿个己经跟我大概讲了,但银子是你出了,买之前还是先让你过目下吧。”

说着,他从袖口掏出了一张纸,递了过来。

陈乐旎接过,打开细看了一遍,确定没什么问题,又将纸张还回去。

“就照这个单子买吧,这些东西大概的价格你知道吧,要不你先算算,我把银子支给你,免得你又得垫钱。”

陈乐山忙说不用,他家底虽不似堂兄那么厚,但买这么些东西,还是买得起的。

何况,堂兄把最大头的猪崽给买了,他更没有压力了。

陈乐旎也不强求,反正她不会让对方吃亏就是。

奖品的购买,是这件赛事中最简单的环节。

剩余的,场地的布置、人员的安排、相关器材的准备等等,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

陈乐旎明日还要赴一场约,有些分身乏术,便给村长推荐了几个帮手。

她指了指不远处正在做好事的人,推荐道,“你家里人还要忙着收麦,明儿个就让陈知行陪着你去买东西吧,让他给你搭把手拎东西。对了,还有我家二郎和三郎,你有使唤得到的地方,尽管使唤,我会交代下去的。”

陈乐山不太确定道,“二郎和三郎不还得准备科考么?这种事情,就不耽误他们的时间了吧。”

陈乐旎一脸不赞同。

“有事弟子服其劳,他们是要考科举当官的人,就更得尊长。我明儿个不得空,你又是他们堂叔,他们闲着也是闲着,让他们搭把手是应该的。何况,他们一天天埋头死读书的,也没读出点什么,莫不如找点事做,历练历练,说不定对他们科举反倒有帮助。”

陈乐山以为堂兄是在嫌弃两个儿子考不上进士,忙为他们叫屈。

“堂兄,不是我要说你呀,你也是35岁才考上进士的,三郎今年才23,就己经是秀才了,剩下12年,3年一贡举,算上加恩科的,那么多次,他肯定能赶在你前头考上的。至于二郎,虽然还没正经功名,但也才27,难保他厚积薄发,后来者居上哩。”

陈乐旎不解他这突然的分析是为何,却顺着他的话题聊。

“考不考得上的,我如今也不强求了。咱们这样的人家,没权没势的,去到那样的权利场,除了和光同尘,否则就是当替死鬼的,能熬出头的终究是少数中的极少数。我冷眼瞧着,二郎和三郎的性子,都不是能当好官的,还不如搞多几亩地,雇几个佃户,轻轻松松当个田舍翁。”

这通剖白,让陈乐山忍不住将心中己久的疑惑问出口。

“堂兄,你是不是在荣州遇上什么事了?”

陈乐旎反问道,“为什么这么问?”

陈乐山解释道,“堂兄,别人或许不懂你对当官的执着,但我从小看着你苦熬念书的,就算被村里人背地里讲究,你也不在乎,整个人万事不理,就是埋在书堆里。虽然你对外说是病退的,但这么些日子下来,我觉得你也没到需要病退的程度。所以,你是不是在荣州遇到什么不好的事了?”

陈乐旎想了想,答道,“确实没遇到什么好事,也没遇到特别坏的事,就是累了。那种一眼看到结局,永远混不出头的日子,太令人绝望了。”

陈乐山似懂非懂。

他仔细思考了下,他自己的日子何尝不是那样。

一眼看到结局,永远都是陈家村一个小小的村长,没有出人头地,轰轰烈烈的一天。

但是,他并不觉得这样的日子有什么不好。

相反,他觉得自己比村里大部分的人都幸运。

因为无法真正感同身受,他选择不去评价,而是换个轻松的角度回应。

他半开玩笑得说道,“其实,你回来了也好,咱村里一首想要办私塾,却请不到合适的先生,要不,你别当你的田舍翁了,你来当咱村里头一位私塾先生好了。”

陈乐旎心中一动。

她第一反应是,当私塾先生可以攒功德值。

随即,却又丢开这个念头。

在她心目中,当老师是一件特别神圣的事情。

传道授业解惑,一个个如同一张白纸的孩童,经过老师,添上了知识以及对世界的部分认知。

可能在某个瞬间,老师的某句话,某个举止,就影响到某个孩子的一生。

比如赵老师之于她,是救赎。

因此,尽管对方并不是郑重邀请,她却十分认真得回答道,“这件事我得好好考虑,我不确定我是否有这个资格当私塾先生。”

陈乐山一听不是“想不想”,而是“有没有资格”,更加不解了。

“堂兄,你可是当过知县老爷的堂堂进士呀,给孩子们启蒙算是屈才了,怎么会没有资格呢?”

陈乐旎笑道,“我说的资格,是人格上的资格,不是能力上的资格。”

陈乐山这下彻底不懂了。

他挠着头,有些苦恼道,“堂兄,你今天说话太玄乎了。”

陈乐旎勾了勾嘴角,并不解释,而是玩笑道,“修道之人嘛,说话就得玄乎。”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0fggg-8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