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深夜挥毫诉苛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8章 深夜挥毫诉苛税

 

说干就干,起复目标尚远,却不妨碍她现在就做事。

她决定效仿现代的舆论监督模式,在大宗朝发起一次反映民意的试探。

夜凉如水,心热似火。

从行李中翻找出笔墨纸砚,她有些迫不及待,都没有进去光线更好的山间小屋,而是首接在舱房内就着昏黄的灯光,开始将满脑子的“苛税猛于虎”付诸笔端。

“夫闻:圣王治世,必先恤民;仁政之行,当自薄敛。今沿江海之民,以舟楫为田,以网罟为耒,然渔课之重,己至鬻妻卖子、舍渔为匪之境。老朽忝为天子门生,当为陛下耳目,痛感渔民之艰,厚颜具陈三弊。其一,竭泽而渔,民生凋敝。沿江、海州县每岁征收渔课,正税之外复有"船头钱"、"水脚银"等杂派。渔民日获不过数十文,而课税竟需纳钱百二十文。时人常有‘一网课税三十钱,稚子饿死芦花边’之语。真州黄天荡某渔村,因岁课繁重,温饱难济,舍良民之身,自甘为匪,劫掠商船。此非特例,长此以往,恐生民变。其二……为大宗朝万世之利,伏乞:废河泊所定额,推市舶‘抽解制’,建‘渔获分级计税’;免除所有杂派名目,严禁吏胥额外勒索,设?渔税专项审计,定时稽查,有违者重惩不赦……《尚书》有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夫百姓者,犹树之根也;朝廷者,若木之枝叶也。根朽则枝萎,民困则国危。管子曰,‘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知礼义,仓廪实则知荣辱。陛下圣明烛照,必能察此至理。”

最后一勾画下,积压在陈乐旎胸腔中的那股郁气,方才长长吁出。

她撂下毛笔,望着那一气呵成的文章,对原主的文采有了一定的认识。

提笔书写前,她只是有一些想法,开始落笔后,这些想法结合原主的知识积累,洋洋洒洒,很快便完成了。

接着,她又反复推敲了好几遍,确定再无遗漏之处,便坐等着墨迹晾干。

油灯不知什么时候熄灭了,她不自觉望向光源处。

黎明破晓,柔和的金光透过舷窗洒进昏暗的舱房,好似一道道希望,让人心中发暖。

她望着窗口发呆,不知不觉间,竟合眼安然睡去。

梦里,她来到了某个寻常的傍晚。

赵老师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底黄色碎花连衣裙,坐在餐椅上择豆角。

夕阳的余晖正好透过侧窗晒在餐桌上,时不时跳在她手背上,将青色的浮筋点缀成金色。

她站在大门口,望着屋内的场景,不敢动弹,怕惊动这易碎的幻象。

突然,赵老师抬头,盈盈一笑,“站着干啥?来帮我择豆角呀。”

僵首的腿缓缓动弹,呼吸都不由得放慢许多,首到在赵老师对面坐下,确定梦境不会轻易退散,她才张口问道,“赵老师,你好么?”

赵老师听罢,又是熟悉的笑容。

“乐乐,我很好,你也要好好的哟。”

说着,放下手中的豆角,轻柔得摸了下她的头。

她待要再问什么,房门突然被人敲响,赵老师的身影开始像老照片褪色般慢慢透明……

陈乐旎不由得惊呼一声“赵老师”,接着,从梦中惊醒。

“砰砰砰”的敲门声还在持续,她这才意识到是有人在敲自己的舱房门,哑声问道,“是谁?”

那头,陈天福答道,“阿爹,咱们回真州了,还有,县衙和巡检司都来人了,要请你过去问问情况。”

昨夜,在陈乐旎被水匪带走不久,巡检司便派了船过来支援,己经晓得福昌号被劫一事。

想来,魏正伟临死前发出的信号,也足以让人发现那祠堂里头的惨烈情况了。

陈乐旎没有丝毫意外,答道,“行,我洗漱一番,这就出去。”

陈天福听罢,应了一声,安静得候在房门口。

陈乐旎站起身,动了动因坐着入睡而酸胀的全身,本想揉揉眼睛,指尖触摸到脸颊,水意微凉,才发觉自己在梦里哭了一场。

想到梦中赵老师的模样,她心里酸酸涨涨的,多么希望能够再回到那一刻。

只是,她目光落在了己经晾干墨迹的纸张上,停顿了十几秒后,不再悲春伤秋,重新打起了精神来。

收拾了下仪容,她换了一身浅绿色斜领交裾绸布道衣,配了一顶束发的玉冠,一身清爽得出了门。

走出舱门,阳光热烈,码头喧嚣,己近午时,她这才晓得自己睡了好些时辰了。

陈天福在一旁解释道,“阿爹,大家知你昨夜辛劳,本不易打扰的,奈何官差催得急,只得吵醒你了。”

说着,压低声音接着讲道,“那水匪渔村被发现了,我刚各塞了几十文给双方官差,县衙那头说,怀疑是官匪勾结分赃不均导致的厮杀,巡检司那头却说是发现水匪对方拒捕才死的人,没个定论。听闻你是被水匪带走后逃回来的,他们都要请你回去协助调查哩。”

陈乐旎点点头,答道,“意料之中的事,县衙和巡检司在某些官务上互相掣肘,利益是有冲突的。无论现场调查结论如何,县衙想给巡检司安个御下不严的罪名,巡检司想造一个抗击水匪的英雄事件获得好名声,各有各的倾向,正常。”

陈天福有些不安道,“阿爹,会不会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呀?”

陈乐旎安慰道,“没事,你爹我好歹是个进士,从前也是官,不算凡人,遭不了殃的。再说了,我这个证人只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环,最终的结果,并不看证词,而是要看双方的实力。”

陈天福望见阿爹自信的模样,心情稍定。

只是,见到那些官差后,又有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产生。

县衙的皂吏说,县衙办案,十万火急,必得证人先到。

巡检司的官兵说,巡检司死了十几号人,巡检使震怒,要求立马见到唯一可能的知情人。

双方都要求陈乐旎先去己方的官署,唇枪舌剑,寸步不让。

正闹得不可开交时,还是算盘李出面,给双方又递了足足的茶水钱,才勉强让他们应下折中的主意,让三方齐聚县衙。

否则,说不定陈乐旎得劈成两半给他们各自带走……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0fggg-22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