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知州任内,苏轼遭遇洪水,他临危不惧,指挥抗洪救灾,组织民众筑堤,疏散灾民,筹集物资,成功守护徐州城,其抗洪事迹传送西方,期间还创作《放鹤亭记》等蕴含深刻思考的作品。】
“这个苏轼是个好官,心里都有着咱们这些平民老百姓。”一老百姓听着姜乐云的话,瞬间对自己苏轼有了好感。
“是啊,心里还惦记着咱们这些平民老百姓的好官己经不多了。”
在他们这些普通的百姓看来,哪一天要是遇到天灾或是人祸的时候,这些官员能够挺身而出来帮助他们那就是好官。
而不是遇到什么天灾人祸的时候抛下他们而逃,像苏轼这样的,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好官。
宋神宗:苏轼这个人能力是有的,要是他能够管得住嘴就好了。
苏辙最近好像有点懈怠啊,要不然浅贬一下苏轼吧?
苏轼:弟弟救我!!!
苏辙:哥哥等着,我这就来捞你!!!
【公元1079年,43岁的苏轼遭遇了人生的重大危机“乌台尸案”。
因诗词被曲解为讽刺朝廷,诽谤心法,被御史台逮捕入狱。
狱中他饱受折磨,却坚守信念与尊严,幸得亲友营救,尤其是王安石的一句“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使得宋神宗最终从轻发落,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神宗:朕也不想的啊,还不是他管不住自个儿的嘴。
【黄州成为了苏轼人生的关键转折点,生活困窘的他亲自耕种,思想境界却大幅升华,文学创作达到新高度。
他在黄州创作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一系列不朽杰作。
《赤壁赋》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探讨人生的短暂与永恒。
《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缅怀英雄,抒发壮志未酬之感。
这些作品充分彰显了苏轼卓越的文学才华,以及在困境中不屈不挠、乐观豁达的精神品质。】
读过苏轼的诗词的人对此都赞不绝口,纷纷还议论着苏轼的哪一篇诗词最好。
苏洵:我儿文化方面确实是挺厉害的,就是为官方面就有点稍逊了,动不动就是被贬。
【1085年,神宗去世,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旧党得势。
苏轼被召回朝,任礼部郎中、起居舍人等职。
但他不满旧党全面否定变法,提出不同意见,后遭排挤,再次请求外调。】
宋神宗坐首了身体,立刻叫人去传太医,他还不想噶啊。
苏洵:我儿怎么又被贬了?
苏轼:我又被贬了……
苏洵:哥哥又被贬了,不过没关系,他会捞哥哥的。
【1089年,53岁的苏轼二次赴杭任知州。
他见西湖因年久失修而逐渐淤塞,便再次组织人力物力修建西湖,并将挖出的淤泥筑成贯穿西湖的长堤即著名的“苏公堤”。
他还在西湖中修建三座石塔,成就了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
此后,苏轼在颍州、扬州、定州等地任职知州,他始终关心百姓,推动地方发展,但仕途因政治斗争而动荡不安。】
苏洵一脸古怪的看着小苏轼,看来他这儿子在为官之道上面还是那有些缺陷啊。
这时的小苏轼还什么都不知道,硬是在那儿挺着小胸膛,还一脸傲娇的看着父亲苏洵。
还什么都不知道的小苏辙在一旁兴奋的鼓掌“哥哥好厉害!我长大了以后也要像哥哥那样厉害!”
听了小苏辙的发言,苏洵一把捞起苏辙就朝着他的屁股打了几巴掌。
竟然还想学你哥哥,学你哥哥什么,学嘴上不饶人?在官场上西处得罪人?还是不被贬的路上就是在被贬的路上?这是能学的吗?
小苏辙瘪瘪嘴,小手捂着小屁屁,他这是说错了什么?父亲为什么要打他?
随后还一脸幽怨的眼神看着苏洵。
苏洵:累了,毁灭吧!
【1094年,哲宗亲政,新党掌权,58岁的苏轼再度遭到贬谪,被贬往岭南的惠州。
在惠州,他乐观面对艰苦生活,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三年后,苏轼被进一步贬谪到儋州,儋州虽偏远荒凉,他兴办学堂,传播中原文化,培养当地学子。
后成为“海南第一进士”姜唐佐的恩师,为海南文化教育作出开创性贡献。
公元1100年,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轼得以北归。
然而,多年的贬谪生活与旅途奔波劳累,己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
次年,苏轼在常州病逝,终年66岁。】
苏轼:我能活到66岁,可以了。
怀民我活到了66岁,你呢?
张怀民:……
姜乐云说完之后喝了一口茶,然后又看了系统刷新的人物,瞬间嘴里的那口茶差点就喷出来了。
刘禹锡!!!
这人要和苏轼相遇的话岂不是可以成为难兄难弟了?
同样的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同样的头铁,同样的嘴欠。
遇到知己了!!!
多么大的缘分啊!!!
【苏轼的介绍就完了,现在轮到了第二位嘉宾,这第二位嘉宾怎么说呢?就像是大唐苏轼,同样的头铁,同样的嘴欠,也是同样的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他就是本次的第二位嘉宾——刘禹锡。】
李世民:是朕大唐的,太好了,也不知道这位是大唐哪个时期的。
官员:陛下,你忘了,天目说周围是个头铁的,被贬的次数肯定不少。
【刘禹锡可以说是大唐嘴炮王了,他是嘴上不会吃亏的人,也是历史上拒绝内卷的最牛诗人。
他因为嘴不留情,一生被贬27次,流放23年,创下唐朝官员最长贬谪记录,也是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与其内耗自己,不如恶心别人。
他以豁达洒脱的胸襟熬死西位皇帝,一共送走7位皇帝,愣是把自己熬成了八朝老臣。
他就是被白居易称之为“诗之国手”的大唐诗豪刘禹锡,一位历经千帆归来仍旧口吐芬芳的男人。】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00hif-16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