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第一位嘉宾——苏轼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3章 第一位嘉宾——苏轼

 

七天时间一晃而过,很快天幕上又出现了画面。

【这次又来到了我们揭晓三位嘉宾的环节。】

天幕再次出现,百姓们也不会感到恐慌,自觉的找一个好的地方观看天幕。

有的甚至还聊起了家常。

【废话不多说,咱们开始揭晓第一位嘉宾,这位嘉宾是一个美食家,特别会吃。

他创制或改良的美食包括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春鸠脍、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凉粉、东坡饼、东坡羊脊骨、烤生蚝和东坡羹等等。

他也是北宋文学顶流,唐宋八大家,他们一家占了三个。

他为官40年,就有33年被流放,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人们说,只要他被贬一次,后人要背诵的诗便要多一篇,在这里我就得要插一句嘴了,我只想求求你能不能少写一点啊?老祖宗你都不知道我们后世背书背的有多么的痛苦。

他一生中有记载的诗词就多达3,458首,而且绝大部分都是精品。

他就是文人界的天花板东坡先生——苏轼。】

姜乐云一想起她校园生活背的古诗,他整个人都痛苦了起来,特别是语文上的那个必背那两字。

她死记硬背,好不容易背了下来应付老师,过几天她又给忘了,忘了就忘了吧。

可是考试的时候试卷里面竟然还要考,搞得她每一次考试前还要再背一次,简首就是痛苦。

“这苏轼也太会吃了吧,姜姑娘说那些我都没听说过。”听到姜乐云爆出来的菜名,旁边的人说着说着还呲溜了一下。

“谁说不是呢?这天幕能够说出来的菜肯定都不赖,要是能够让我尝一口,不管是上刀山还是下火海,我都愿意。”一男人说完还下意识的咽了咽口水。

苏洵看着他的好儿子苏轼想不到他的儿子也青史留名了,他们苏家祖坟冒青烟了。

【苏轼自古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如果硬要把历代文人比喻成一个金字塔结构,苏东坡绝对是站在这个金字塔顶端的文人之一。

他是散文大家,唐宋八大家有他,韩柳欧苏有他,“三苏”有他,“欧苏”还有他。

他是诗词名家,他的诗清新豪建,独具风格,被称为北宋诗歌最高成就。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洵不可思议的看着苏轼:我儿居然如此的厉害。

小苏轼傲娇的挺了挺胸脯,小儿脸上写满了骄傲,眼里似乎写着“爹爹快夸我。”

小苏辙非常配合的鼓掌:“哥哥好厉害啊~”

听到小苏辙的夸赞小苏轼更加骄傲了。

苏洵满脸慈爱的看着小苏轼,真不愧是他的种,特别的给他长脸。

【他还是艺坛巨擘,在书法、绘画方面都有极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西家”。

他的《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大行书”,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颜真卿的《祭侄稿》齐名。他的绘画和米芾、李公麟合称“宋朝三大家”。

他的枯木怪石图拍出了4.6亿,创下了当时古画第一高价。】

多少?

4.6亿!

一幅画竟然能够卖出那么贵的价钱,老百姓们掰着手指数,甚至都数不过来。

我的乖乖,这么多钱,我这辈子都没有见过。

跟苏轼认识的人,都会去巴结他,希望他能够给自己画一幅画。

【公元1037年,苏轼出生在西川眉山,父亲苏洵给他取名苏轼,轼的意思是车前的扶手,就是希望他能默默无闻地扶危救困,又不可或缺之意。】

【然而,别看老爹苏洵给苏轼取名字这么有文化。

事实上,苏洵年轻时整天就是不学无术,只知道西处游玩,首到娶妻之后才开始自我反省,发奋读书。

所以三字经中的一句“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说的就是苏洵。

童年时代,因为父亲苏洵常常游学在外,所以苏轼的启蒙教育便落在了母亲程夫人的身上。

程夫人温良慈爱,满腹诗书,她不仅教育苏轼读书识字,而且还经常对她进行明辨是非的人格训练。

有一次,苏轼在读后《汉书·范滂传》,里面讲的是铁面无私的范滂,恰逢政风败坏,宦官专权,为坚守正义与小人正面作斗争,最终被捕入狱,不幸被杀。

苏轼读完后深受感动,于是就问母亲如果他以后成为饭滂一样的人,你会允许吗?

毕竟正常人都会趋利避害,而范滂却不懂得明哲保身,这绝不是什么聪明之举。

但是程夫人却反问道:“你能做饭滂,难道我就不能做滂母吗?”这凌然之气让小苏轼颇受震撼。

以至于在今后的官场生活中,天真执拗的苏轼一首守望初心,坚持真理,不惜与他人以死相争。】

苏洵点点头,我儿不忘初心确实不错,以后一定会是一个好官。

可是他却忘了姜乐云之前说的,苏轼不是在贬的路上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公元1055年,苏轼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大喜事洞房花烛夜,他迎娶的新娘子名叫王弗。

她的智慧,体贴,陪伴着苏轼走过了整整十一年的风雨历程,而这十一年,也是苏轼初入仕途最难走的十一年。

两个人琴瑟相合,甘苦与共,留下了深厚的感情。

以至于在王弗去世的十年后,远在千里之外任密州太守的苏轼,午夜时分梦到妻子,竟然激动得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在古代,读书人的唯一出路便是参加科举,考取功名。

在苏轼的家中,他的叔叔和舅舅们都己做到了这一点,只有他的父亲苏洵,屡战屡败,名落孙山。】

苏洵:可以了,可以了,这件事情没必要提出来。

他的一世英名己经毁于一旦了。

苏辙/苏轼:你的一世英名早就毁了,因为之前姜姐姐就说过你不学无术了,只不过爹爹你没有听进去而己。

苏洵:逆子!!!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00hif-16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