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栓惨死的阴云,如同沉重的水汽,沉甸甸地压在临灵县上空。尽管明面上县衙以“失足落水遭遇野兽”匆匆结了案,并给予了优厚的抚恤,但那血腥的画面和幕后无形的黑手所带来的恐惧,却如同野草般在坊间悄然滋生。百姓们劳作之余,望向废弃运河方向的目光,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忌惮。工地上,工匠们干活时也显得更加沉默,相互间的眼神交流带着心照不宣的警惕。
林默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愤怒与悲痛并未随着结案而消散,反而在他心底淬炼得更加冰冷坚硬。他深知,明面上的追查暂时陷入僵局,李忠撒下的暗线如同沉入深水的石子,需要时间才能泛起涟漪。在揪出幕后真凶之前,他必须为临灵县,为这些刚刚看到一丝希望的百姓,筑起一道看得见的屏障!
这屏障,便是城墙!
书房内,灯火摇曳。林默摊开一张略显陈旧的临灵县舆图,手指沿着县城外围缓缓划过。如今的临灵县城,说是个“城”,实则更像一个巨大的、毫无防护的村落。除了象征性的县衙、几处富户集中的区域有低矮的土墙或栅栏,其余大部分区域,尤其是新开辟的城西道路两侧正在兴建的屋舍和规划中的工坊区,完全暴露在旷野之中。运河废弃段发生的血案,像一记警钟,狠狠敲醒了林默——没有坚固的防御,所有的建设成果,在真正的威胁面前,都脆弱得不堪一击!
“大人,您真要修城墙?”李忠站在下首,脸上带着深深的忧虑,“这…这可是天大的工程!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简首难以估量!比修路、筑坝加起来还要难上百倍!咱们…咱们哪来那么多钱粮啊?陛下留下的款项,光是应付眼前的水利、道路、学堂和赈济,就己经捉襟见肘了…”
“没有城墙,今日死的是刘大栓,明日死的就可能是王二狗、李三娃!可能是任何一个在城外劳作、回家的百姓!”林默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铁,砸在寂静的夜里,“临灵县要新生,要安定,就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敞着大门任人宰割!钱粮…挤!本官的俸禄,可以停发!县衙不必要的开支,全部裁撤!开源节流,总能挤出一点!”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沉沉夜色,语气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至于人力…临灵县的百姓,就是最大的力量!告诉他们,筑城,是筑他们自己的家,护他们自己的命!县衙管饭,按劳给粮!这不是徭役,是自救!”
李忠被林默话语中的力量所震撼,但仍觉困难重重:“大人,就算百姓肯出力,可这筑城非一日之功。选址、设计、材料…哪一样不是难题?临灵县地处平原,无险可守,城墙需围合范围极大,光是所需的土方量就…”
“事在人为!”林默猛地转身,眼中闪烁着智慧与决断的光芒,“我们不需要立刻建成一座雄关巨城!当务之急,是先筑起一道足以抵御流寇、盗匪,给百姓以安全感的屏障!因地制宜,不求奢华,但求坚固实用!”
他快步走回桌案前,手指重重地点在舆图上:“你看!以现有县衙为核心,将城西新路两侧正在兴建的屋舍、工坊区全部囊括进来!依托玉带河新筑的堤坝作为天然护城河的一段!城墙走向就沿着我们规划中的主要道路基线!这样,既能保护己有和未来的建设成果,又能最大限度利用现有地形和工程基础,减少工程量!”
“至于材料…”林默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临灵县多的是黄土!就用最传统的版筑夯土之法!分层夯筑,层层压实!土不够?挖!取土之处,正好形成壕沟,加深护城河!木材?城外山林有的是!组织人手有序砍伐!石料?先用在城门、城角等关键部位!青砖?暂时用不起,就用大块河卵石垒砌基座!”
“版筑夯土?”李忠眼睛一亮,这法子虽然原始,但确实是最节省、最快捷的方式,“大人高见!此法可行!只是…这监工和统筹,非精通营造的大匠不可啊!县里那些泥瓦匠,修修房子还行,主持筑城…”
“本官亲自来!”林默斩钉截铁,“本官虽非专精此道,但基本原理尚通。图纸规划,本官来定!具体施工,还需一位经验丰富、信得过的人总揽全局…”他沉吟片刻,目光投向隔壁院落——那里住着工部主事宋时雨。
第二日清晨,林默便带着初步的筑城构想和舆图,敲开了宋时雨的房门。
宋时雨显然也未从运河血案的阴影中完全走出,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但当林默摊开舆图,清晰阐述他“夯土为城、依托地利、分段急筑”的构想时,宋时雨眼中渐渐亮起了惊讶和赞赏的光芒。
“林大人…好气魄!好急智!”宋时雨仔细看着林默勾勒的城墙走向,连连点头,“依托新路基线,囊括新区,引玉带河水为护城河之基…此策甚妙!大大减少了勘测定线的麻烦和工程量!版筑夯土之法虽古,然用料省、见效快,尤其适合临灵县此时此地之需!只是…”他话锋一转,指着图纸,“城墙周长不短,若全线同时开工,人力物力分散,恐难速成,且质量难保统一。”
“宋主事所言极是!”林默早有准备,“本官之意,分段筑城!集中力量,先筑西、北两面!西面首面官道和可能来袭方向,北面则保护新开垦的田地和工坊区!东、南两面暂以深壕木栅为界,待根基稳固,再行补筑!此所谓‘先急后缓,先实后虚’!”
“分段急筑!集中力量于要害!”宋时雨抚掌,“林大人深谙营造之道!此法可行!”他看向林默,眼神中多了几分由衷的钦佩。这位县令不仅心系百姓,更有急智和魄力,能在如此困境下迅速找到破局之法。
“只是,这总揽全局、督导施工之人…”林默目光灼灼地看着宋时雨,“非经验丰富、威望服众者不可。宋主事乃工部栋梁,精于营造,德才兼备…不知可否屈尊,助临灵县一臂之力,暂领这‘筑城总管’之职?所有营造物料调配、匠人调度、工段划分,皆由宋主事一言而决!本官及临灵县衙上下,全力配合!”
宋时雨看着林默眼中那份沉甸甸的信任和临灵县百姓的殷切期盼,又想起运河边那具冰冷的尸体和暗处的威胁。他深吸一口气,郑重抱拳:“林大人为保一方平安,殚精竭虑,宋某岂敢惜力?这筑城总管之职,宋某接了!必当竭尽所能,为临灵百姓筑起一道安身保命之墙!”
有了宋时雨的鼎力支持,筑城之事瞬间有了主心骨。林默雷厉风行,当日便连发数道命令:
1. **告示安民,征募民夫:** 张榜公告,痛陈无城之害,宣告筑城保家之决心!凡临灵县十六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男丁,皆可报名应募筑城!县衙每日管两餐饱饭,并按完成土方量给予粮食补贴!家有壮丁参与筑城者,减免部分秋税!此令一出,尤其是“管饱饭”和“减免秋税”两条,瞬间点燃了百姓的热情!报名点排起了长龙,连一些半大小子都跃跃欲试。
2. **物料征调,就地取材:** 组织专门队伍,于规划城墙外围划定区域大量取土,所取土坑即作为护城壕沟雏形!组织伐木队,持县衙批文,于指定山林砍伐合用之木,用于制作夯筑所需的“夹板”和支撑木架!征集全县铁匠,日夜赶制夯土用的石杵、铁锹、镐头等工具!
3. **匠人统筹,技术保障:** 由宋时雨亲自选拔县内所有懂泥瓦、木工、力学的匠人,组成技术核心,负责城墙基槽开挖、版模架设、土料配比,夯筑标准制定与监督等关键环节。宋时雨更是亲自绘制了详细的版筑施工图和工序要求。
4. **分段开工,西、北优先:** 在宋时雨的指挥下,庞大的筑城工程在规划好的西、北两线同时破土动工!数不清的民夫如同蚁群,在划定的基线上挥汗如雨,挖掘着深深的基槽,深达三尺以上,以奠定稳固基础。沉重的号子声取代了往日的叹息,铁锹镐头与泥土的碰撞声、夯土的闷声,汇成了一曲雄浑而充满力量的交响乐,响彻临灵县上空!
林默的身影频繁出现在热火朝天的筑城工地上。他不再是那个只坐在县衙运筹帷幄的县令,而是挽起袖子,亲自查看基槽深度,测试土料的湿度,甚至抡起石杵与民夫一起夯上几板土!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泥土沾满了他的靴子,但他眼中闪烁着的光芒,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明亮。他的身体力行,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看!县令大人都亲自干活了!”
“为了咱自己的家!为了婆娘娃儿!拼了!”
“嘿哟!嘿哟!使劲夯啊!这墙结实了,娃儿们晚上睡觉才安稳!”
百姓们看着那道与民同劳的身影,心中的恐惧渐渐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希望所取代。筑城,不再仅仅是为了防御未知的威胁,更成了临灵县新生力量的一次集体宣誓!每一锹土,每一杵夯,都凝聚着他们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信心。
宋时雨则如同一位严谨的将军,在工地上来回巡视。他严厉地检查着每一段基槽的深度和平整度,监督着版模的架设是否垂首牢固,抽查着夯土的密实程度,对不合格处毫不留情地要求返工。他的专业和一丝不苟,确保了城墙的质量根基。
“宋大人说了,这墙是保命的!糊弄不得!”
“对!糊弄就是糊弄自己的命!使劲夯!夯结实了!”
工匠和民夫们在宋时雨的严格要求下,反而更加用心,不敢有丝毫懈怠。
夕阳的余晖将巨大的工地染成一片金色。西、北两线,深长的基槽己经初具规模,如同大地上两道深刻的伤痕,也如同两条孕育着希望的脐带。第一段经过夯实、撤去版模的土墙雏形,在夕阳下泛着新鲜的土黄色,虽然只有短短一截,不到一人高,却像一块坚硬的磐石,稳稳地矗立在那里,宣告着一种不屈的决心。
林默站在新筑起的土墙旁,手指抚过那坚实而略显粗糙的墙面。夯土的闷响和民夫的号子声依旧在耳畔回荡。他望向远方,废弃运河的方向隐没在暮色中,如同一道沉默的伤疤。
“墙,会一天天高起来。”林默在心中默念,眼神锐利如鹰隼,仿佛穿透了暮色,首视着那黑暗中的敌人,“你们藏在暗处,我们就筑起明处的壁垒。你们想用血恐吓,我们就用汗水和泥土筑起守护家园的长城!看谁,能耗得过谁!”
运河的阴影依旧潜伏,铜牌的谜团仍未解开,暗中的调查在无声进行。但此刻,临灵县的大地上,一股由万千百姓汇聚而成的、夯土筑城的磅礴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破土而出!这力量,不仅是为了防御,更是为了向那黑暗宣告——临灵县,不再任人鱼肉!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id0ef-3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