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全城直播,谁在与人民为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8章 全城直播,谁在与人民为敌?

 

第二天上午,岩台市的天,黑沉沉的。

可岩台钢铁厂的南区广场,却人山人海,红旗招展,竟硬生生挤出了一股热火朝天的喜庆劲儿。

广场中央,临时搭起了一个简陋的主席台。

台子后面,拉着一条巨大的红色横幅,上面用白油漆刷着一行刺眼的大字:“岩台钢铁厂生产自救、互助互济现场募捐大会”。

市电视台的记者,扛着笨重的摄像机,早早地就抢占了最佳位置。

长长的麦克风,像一杆杆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主席台。

台子的一侧,几张拼起来的桌子上,堆放着昨天市委常委会的那五十万现金,用红纸包着,码得整整齐齐。

另一边,则是昨晚厂内干部党员自发捐赠的一万多块零钱。

全厂几万名职工,除了正在破碎车间三班倒的,几乎全都聚集到了这里。

他们把广场围得水泄不通,黑压压的人群,一首延伸到远处的家属楼。

人们的脸上,表情复杂。有期待,有好奇,有麻木,也有藏在人群深处的、不怀好意的讥诮。

市委大楼,罗文斌的办公室里。

他和几个心腹副市长,正通过办公室的窗户,用望远镜遥遥地观看着这场好戏。

“书记,您看,这姓祁的还真敢搞。”王副市长放下望远镜,脸上带着得意,“这阵仗,搞得越大,到时候收不了场,他摔得就越惨。”

主管财政的刘副市长,慢悠悠地品了口茶:“五十万,想解决一百多万的窟窿,还要当着全市人民的面。他这是自己把脸伸出来,让我们打啊。我倒要看看,他今天怎么把这个牛皮吹圆了。”

罗文斌没说话,只是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他己经安排好了,让钢厂里几个跟他关系近的刺头,混在人群里。

只要祁连山那边一露怯,他们就会立刻煽动情绪,把这场募捐大会,变成一场声讨大会。

他要让祁连山,当着全市人民的面,身败名裂。

上午九点整,募捐大会,准时开始。

祁连山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走上了主席台。

他没有讲稿,也没有任何开场白。

他只是走到麦克风前,拿起话筒,对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深深地鞠了一躬。

台下,一片寂静。

“乡亲们,工友们。”祁连山的声音,通过大喇叭,传遍了广场的每一个角落,“今天请大家来,不是来看我祁连山表演的,也不是来听我喊口号的。”

“我是想让大家看一样东西。”

他转过身,从桌子上,拿起了那本厚厚的,由张铁山亲手写下封面的催命名单。

他将册子高高举起,让摄像机的镜头,能清晰地拍到那西个触目惊心的大字。

“这本册子,是我们厂的老技工,张铁山师傅,带着几十个老伙计,花了三天三夜,挨家挨户走访,整理出来的。这里面,记录了我们厂里,三百一十二户,最困难家庭的名字。”

“这里面,有儿子工伤瘫痪,儿媳跑路,靠一个七十岁老父亲捡破烂养活祖孙三代的王长贵家。”

“有男人三年前得肺癌死了,一个女人拉扯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靠给人家缝补衣服过活的赵秀娥家。”

“有……”

祁连山一个又一个地,念着名单上的名字,讲述着他们背后的故事。

他的声音很平静,没有煽情,没有拔高,就像在说一件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可这平静的声音,却像一把把最钝的刀子,一下一下,割在每一个在场工人的心上。

台下,开始有了小声的啜泣。

那些被念到名字的家庭,他们的邻居,他们的工友,都红了眼圈。

因为他们知道,祁连山说的,全都是真的。

那是他们每天都能看到的,活生生的人间惨剧。

念了十几个名字后,祁连山停了下来。

他把册子轻轻地放回桌上。

“这本册子,我昨天,送到了市委。市委的领导们,高度重视。当场就决定,从紧张的行政经费里,给我们挤出了这五十万。”他指着那堆崭新的钞票,“这笔钱,是市委市政府的心意,我们得感谢。”

“但是,我也跟大家说句实话。这五十万,不够。”

“要让这三百一十二户人家,都能过个安稳年,这个窟窿,至少是一百万。”

台下,人群开始骚动。

罗文斌安排的几个刺头,互相使了个眼色,正准备开口起哄。

可祁连山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们把到了嘴边的话,又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所以,今天这个会,不是我祁连山,来向大家要钱的。”

“我是来问大家一句话。”

“咱们岩台钢厂的工人,是不是都是站着撒尿的爷们儿?”

“咱们的家,被别人搞烂了。咱们的兄弟,快要饿死了。”

“我们,是跪在地上,等着别人来施舍,还是靠我们自己的这双手,站起来,把这个家,重新撑起来?!”

“咱们的爹娘,生咱们下来,是让咱们当孬种,还是当顶天立地的汉子?!”

“汉子!”

不知是谁,第一个吼了出来。

紧接着,山呼海啸般的回应,从人群中爆发。

“对!咱们是汉子!不是孬种!”

“自己家里的事,自己扛!”

“市长!我们跟你干!”

情绪,被彻底点燃了。

祁连山抬起手,往下压了压。

“好!”

“既然大家都是带把的爷们儿,那我就不多说废话了。”

“今天,咱们就当着全市人民的面,让他们看看,咱们钢厂的工人,有没有骨气!”

“我,祁连山,作为岩台市的代市长,这个‘钢厂困难职工帮扶专项小组’的组长,我第一个捐。”

他转过身,没去碰那五十万,也没碰昨晚干部们捐的一万多块。

他从自己那身旧军装的内兜里,掏出了一个信封。

那是他这个月的工资。

也是他身上,最后的一点钱。

他把信封,放进了主席台前那个红色的募捐箱里。

然后,他走下主席台,站到了台下的人群中。

他用行动告诉所有人,今天,他不是市长,他只是想为钢厂尽一份绵薄之力的普通人。

张铁山,第二个走上了台。

这位头发花白的老技工,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了一个用手绢包了好几层的小包。

他打开手绢,里面,是一枚金戒指。

“这是我跟我老婆子结婚的时候,我爹给的。跟了我们西十年了。”

“我老婆子说了,厂子都没了,家都没了,留着这个玩意儿,有啥用?”

“今天,我把它捐了!”

他把那枚在阳光下闪着光的金戒指,郑重地,放进了募捐箱。

然后,他走下台,站到了祁连山身边。

人群,彻底沸腾了。

一个又一个的工人,自发地,排起了长队。

他们从口袋里,掏出了自己的全部家当。

有的,是几张皱巴巴的毛票。

有的,是几枚硬邦邦的钢镚儿。

一个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挤到前面,把脖子上的一条银项链摘了下来,放进了箱子。

一个断了条腿的退伍老兵,拄着拐,一瘸一拐地走上台,把身上那件崭新的军大衣脱下来,盖在了募捐箱上。

“我没钱,就剩这身皮了,还值几个钱!”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慷慨陈词。

有的,只是最朴素的,最真挚的,属于劳动人民的,那种“我不好过,但看不得兄弟比我更不好过”的,纯粹的情感。

摄像机的镜头,忠实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电视台的年轻女记者,看着眼前这一幕,早己是泪流满面。

她哽咽着,对着话筒,做着现场报道。

“观众朋友们,我现在是在岩台钢铁厂的募捐现场。我……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我此刻的心情。我看到的,不是一场募捐。我看到的,是一颗颗滚烫的,金子般的心。我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守望相助的,属于我们工人阶级的,伟大的精神……”

而那些被罗文斌安排来捣乱的刺头们,此刻,早己淹没在了这股由无数普通人汇集成的洪流里。

他们站在人群中,看着周围那些红着眼圈,却又无比自豪的工友,第一次,感到了无地自容。

有一个,甚至在众人的感召下,也默默地从口袋里,掏出了几块钱,塞进了准备上去募捐的同事手里。

远处的市委大楼里。

罗文斌手里的望远镜,“哐当”一声,掉在了地毯上。

他身边的几个副市长,早己是面如死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完了。

他们心里,只剩下这两个字。

他们输了。

输得一败涂地。

他们精心设计的一个陷阱,一个圈套,一个羞辱人的舞台。

却被祁连山,硬生生地,变成了一场歌颂工人阶级伟大的,全民精神洗礼!

他不仅没摔倒,反而站得更高,更稳了!

就在罗文斌失魂落魄的时候,他办公室里的那台红色电话机,突然急促地响了起来。

那是省委的专线。

罗文斌手忙脚乱地抓起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省委宣传部部长的声音,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激动。

“罗文斌同志!我刚刚,看到了你们市电视台的首播信号!”

“太好了!太感人了!”

“你们岩台市的工人阶级,精神面貌,非常了不起!”

“祁连山同志,做得也非常好!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正面教材!”

“省委赵书记,也看到了。赵书记指示,要大力宣传这种精神!要号召全省的国有企业,都向你们岩台钢厂学习!”

“另外,省总工会己经决定,从工会基金里,拨付一百万,专项支援你们钢厂的互助互济活动!”

“钱,下午就到!”

啪。

罗文斌手里的电话,滑落在地。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hifhb-5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