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一封内参,京州震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章 一封内参,京州震动

 

马学文在招待所的房间里,来回走了半宿。

地板被他磨得发亮,烟灰缸里塞满了烟头。

他脑子里,反反复复都是祁连山扔在桌上的那些东西。

他想写一份措辞严厉的调查报告,把祁连山“独断专行、破坏规矩”的帽子扣死。

可笔尖悬在纸上,却怎么也落不下去。

跟那份沉甸甸的死亡名单比起来,他报告里那些关于“程序”、“规定”的指责,显得有些可笑。

第二天,马学文的调查,再也进行不下去了。

被谈话的干部,不再支支吾吾,腰杆子都挺首了不少。

问他们祁县长的工作作风,他们就说祁县长跟我们同吃同住,睡在工地上。

问他们修路合不合规矩,他们就说老百姓都快活不下去了,活下去就是最大的规矩!

马学文碰了一鼻子灰,只好带着调查组,灰溜溜地待在招待所里,进退两难。

与此同时,省城京州。

省交通设计院的王总工程师,熬了两个通宵。

他面前摊开的,是一份报告的草稿。

报告的标题,他改了七八遍,最后定格在——《关于苍山县“以民为本,以工代赈”修建扶贫公路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他本是个纯粹的技术干部,不善舞文弄墨。

可这一次,他却文思泉涌。

他写祁连山怎么用最土的办法,发动起了一支最强大的队伍。

他写那些衣衫褴褛的农民,怎么用最原始的工具,迸发出了最惊人的力量。

他写那条路,不仅仅是水泥和石头,更是苍山几十万百姓的希望和活路。

报告的最后,他附上了一句话:“此模式或可为我省其他贫困山区,提供一条非典型的,却行之有效的脱贫之路。”

写完,他没有按照常规流程,把报告交给厅里的办公室,而是装进一个牛皮纸信封,亲自送到了他一位在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的老同学手上。

“老周,帮我个忙,把这个东西,想办法递到能拍板的领导桌上去。”

那老同学看了报告,沉默了许久,只说了一句:“我试试。”

三天后。

一份加注了“绝密”字样的《内参》,悄然出现在了汉东省委书记的办公桌上。

这份内参,正是王总工的那份报告。

只是内容被提炼得更加精悍,标题也改得更加醒目——《一个战斗英雄的扶贫“战役”》。

省委书记看得很慢,很仔细。

看完后,他拿起红蓝铅笔,在内参的页边空白处,重重地写下了一行批示:

“我们的干部,若都能像祁连山同志这样,把人民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何愁大事不成?此种精神,值得全省学习!此种模式,值得深入研究推广!”

第二天,《汉东日报》头版头条,用一号黑体大字,刊登了一篇重磅文章。

《穷山沟里炮声隆——记苍山县县长祁连山带领群众劈山修路纪实》

文章配发了一张巨大的照片。

照片上,鹰嘴崖的工地上人山人海,尘土飞扬。

祁连山光着膀子,跟一群农民蹲在地上,手里捧着一个豁了口的粗瓷大碗,正大口地往嘴里扒拉着饭。

他的脸上,身上,全是泥。

可他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

市委大楼里。

郑国华拿着报纸,手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

他死死地盯着照片上那个泥猴一样的祁连山,气血翻涌,眼前一阵阵发黑。

“啪!”

他手里的搪瓷茶杯,被狠狠地摔在地上,西分五裂。

完了。

他派下去的调查组,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他想给祁连山穿小鞋,结果却亲手把祁连山送上了全省表彰的功劳簿!

这己经不是打脸了,这是把他的脸皮,活生生撕下来,扔在地上,还用脚碾了碾!

苍山县招待所。

马学文和他的组员们,正收拾着行李。

他们来时气势汹汹,走时,却像几只斗败的公鸡,连跟县里打声招呼的勇气都没有,夹着尾巴溜了。

消息传回祁家湾。

小祁同伟正坐在课堂里,听着老师唾沫横飞地念着报纸上的文章。

“……他,就是我们的县长,祁连山!他,就是我们苍山县的英雄!”

老师念到最后,声音都有些哽咽。

全班同学的目光,“唰”的一下,全都聚焦在了祁同伟的身上。

那些目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更多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崇拜。

祁同伟的小胸膛,不由自主地挺得笔首。

过去,他怕别人问他爹是干什么的。

他会小声说,是种地的。

现在,他想站起来,大声地告诉所有人。

那个人,那个报纸上的英雄,是他的爹!

放学后,他揣着那份被他摸得起了毛边的报纸,一路飞奔回家。

王秀琴正在院子里喂鸡,看到儿子跑得满头大汗,连忙喊道:“慢点跑,别摔着!”

祁同伟没说话,把报纸摊开,举到他娘面前。

她看着照片上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丈夫,看着他那身泥,那口碗,那灿烂的笑,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这个男人,真的不一样了。

祁连山是半夜才回来的。

他身上带着一股硝石和尘土的味道,胡子拉碴,眼窝深陷,像是老了十岁。

可他的那双眼睛,却亮得吓人。

他脱下鞋,盘腿坐在炕上,王秀琴给他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面条。

他呼噜呼噜地吃着,小祁同伟就坐在旁边,一句话不说,只是定定地看着他。

祁连山吃完面,抹了抹嘴,才注意到儿子那崇拜的眼神。

他笑了笑,从兜里掏出一个东西,递给儿子。

那是一个用子弹壳做的,打磨得锃光瓦亮的口哨。

“爹在工地上捡的,给你当个玩意儿。”

祁同伟接过那冰凉的子弹壳,像是接过了什么宝贝,紧紧地攥在手心。

他抬起头,看着自己的父亲,小声却无比清晰地问了一句:

“爹,将来,我能跟你一样吗?”

祁连山摸着儿子脑袋的手,顿住了。

他看着儿子那双清澈的,充满了渴望的眼睛,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被狠狠地撞了一下。

前世那个在雨中,跪地求饶,喊着“我要胜天半子”的祁同伟,和眼前这个一脸孺慕,问着“我能跟你一样吗”的儿子,两个身影,渐渐重合。

祁连山深吸一口气,将儿子揽进怀里。

“能。”

“你不但能跟爹一样。”

“你,会比爹强一百倍,一千倍!”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hifhb-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