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归宁阁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86章 归宁阁的日常

 

归宁阁后院那片新辟的药圃,成了王府深处最富生机的角落。春日暖阳毫不吝啬地洒落,松软的泥土贪婪地吸吮着林晚和念安每日清晨浇灌的清水。不过半月光景,嫩绿的芽尖便倔强地破土而出,如同无数个小小的惊叹号,点缀在深褐色的田垄上。

念安成了最勤勉的小园丁。每日天蒙蒙亮,他便像只小雀儿般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拉着娘亲去看他的“苗苗”。他用林晚给他特制的小木瓢,小心翼翼地给每一株幼苗浇水,乌溜溜的大眼睛紧盯着那一点点舒展的嫩叶,小嘴念念有词:“喝水水…快快长…给娘亲吃甜甜…”

林晚的心,在这片新绿和孩子的童声中,一日日被熨帖得更加沉静。她耐心地指导念安辨认不同幼苗的特征:紫苏的嫩芽带着独特的微紫,薄荷的叶片小巧而气味清冽,枸杞的幼苗略显纤细,而那几株石斛,则安安静静地待在背阴处,叶片厚实如碧玉。她不再仅仅是炮制药膳,更是将这份对草木的敬畏与热爱,一点点浸润到念安幼小的心灵里。

药圃的生机也悄然影响着归宁阁的日常。紫檀木药柜里,多出了一个贴着“鲜药”标签的抽屉。清晨采摘的、带着露珠的嫩紫苏叶,被林晚洗净切碎,拌入给太妃调理脾胃的薏米山药羹中,添了一抹独特的清香和行气解郁之效。几片鲜嫩的薄荷叶,则点缀在给府中护卫解暑的绿豆甘草饮上,清冽提神。念安第一次吃到自己“种”出的紫苏叶时,小脸笑开了花,那纯粹的满足感,比任何珍馐都更让林晚动容。

王府药库的丰厚资源在林晚手中真正活了起来。她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炮制,开始尝试更复杂的配伍。利用王府库藏的天麻、钩藤和羚羊角粉(微量),她成功炮制出用于治疗惊风抽搐的定风止痉散。又用上好的阿胶、龟甲胶配伍熟地、山茱萸,熬制出滋补阴血、延缓衰老的龟鹿二仙胶。这些成药,连同她改良后的返魂苏合香、牛黄清心丸,被她珍重地锁在药柜最高层的抽屉里,成为王府应对突发急症的隐秘保障。

萧珩的忙碌依旧。朝堂上因赈灾款项、边关布防等事争论不休,靖北王府作为军方重镇,自然身处漩涡中心。他常常带着一身风尘和不易察觉的疲惫踏入归宁阁。每当这时,药圃旁那张新添的石桌石凳,便成了他片刻的港湾。

他有时会沉默地坐在那里,看着林晚带着念安在田垄间忙碌。暮色西合,夕阳的余晖将母子俩的身影镀上温暖的金边,泥土的芬芳、草木的清香混合着归宁阁飘来的药香,构成一种奇异的、令人心神安宁的气息。案头,总会有一杯温热的、林晚根据他近日辛劳特意调整过的药饮——有时是加了丹参、三七花的西君安中膏化饮,有时是清肝明目的菊花决明子茶。

他很少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偶尔,念安会举着一片刚摘下的、带着齿痕的薄荷叶献宝似的跑过来:“爹爹!香香!”萧珩便会接过那小小的叶片,放在鼻尖轻嗅,那清冽的气息仿佛能瞬间涤荡他眉宇间的沉郁。他会极其自然地伸出手,用指腹擦去念安小脸上沾的泥点,动作带着一种日渐熟练的笨拙温柔。

林晚也习惯了这份沉默的陪伴。她继续侍弄她的药草,或是整理医案,偶尔抬头,目光与萧珩沉静的眼眸相接。无需言语,一种在共同守护中沉淀下来的默契,己在无声流淌。她知道他肩上的重担,他亦明白她对这方寸天地的珍视。这药圃,这归宁阁,成了他们共同抵御外界风浪的锚地。

然而,王府的深潭,平静之下总有暗流。这日午后,林晚正带着念安在药圃边辨识几株刚开花的益母草(她特意种下,用于调理府中女眷),赵铁鹰步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色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王妃,”赵铁鹰抱拳行礼,声音压得较低,“王爷让卑职禀报一声,京畿东郊几个村镇突发时疫,症状凶险,己有蔓延之势。太医院和惠民药局人手不足,药材也捉襟见肘。陛下…有意让王爷统筹赈疫事宜。”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片生机勃勃的药圃和懵懂的念安,补充道,“王爷的意思是…疫病凶险,归宁阁这边务必加强戒备,若无必要,王妃和小公子近期莫要出府。府内若有异常病患,也请王妃…多加留意。”

时疫!

林晚的心猛地一沉!她曾在医书上见过太多关于时疫的可怕记载,一旦爆发,便是尸横遍野!她立刻问道:“可知是何症状?发热?呕吐?出疹?”

“回王妃,据报,患者多突发高热,头痛如劈,继而颈项强首,呕吐抽搐,皮肤现紫斑…凶险异常,孩童尤甚!”赵铁鹰的语气沉重。

高热、头痛、颈强、抽搐、紫斑…林晚的脑海中飞速闪过《瘟疫论》中的记载,脸色瞬间凝重起来!这症状…极似古籍所载的“痉瘟”(类似现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传染性强,致死率高!

念安似乎感觉到了娘亲骤然紧绷的情绪,小手紧紧抓住了林晚的衣角,小脸上露出不安。

林晚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蹲下身,轻轻抱住念安:“念安不怕,有娘亲在。”她抬头看向赵铁鹰,“请转告王爷,归宁阁这边我会小心。另外,烦请铁鹰大哥将王府药库里所有板蓝根、大青叶、贯众、生石膏、羚羊角粉清点出来,还有大量雄黄、苍术!我有急用!”

“是!卑职立刻去办!”赵铁鹰见林晚神色严峻,毫不迟疑,领命而去。

林晚站起身,目光扫过那片欣欣向荣的药圃,眼中再无半分闲适。她快步走回药房,打开紫檀木药柜,取出她精心炮制的那几瓶牛黄清心丸和定风止痉散。她知道,这些珍贵的成药,在对抗凶险的痉瘟时,可能就是吊命的灵丹!

她铺开纸张,笔走龙蛇,凭着记忆写下几张药方:有预防用的清热解毒汤剂(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甘草),有治疗高热痉厥的重剂(生石膏、知母、水牛角、羚羊角、钩藤),还有用于环境消毒避秽的烟熏方(雄黄、苍术、艾叶)。每一味药,都力求精准,剂量斟酌再三。

念安安静地跟在娘亲身边,看着娘亲凝重的侧脸和飞快书写的笔尖,不再吵闹。他似乎也明白,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了。

傍晚,萧珩带着一身疲惫和风尘踏入归宁阁时,看到的正是这样一幕:林晚伏在紫檀木长案上,专注地书写着,案头堆放着写好的药方和几瓶珍稀成药。念安则搬了个小凳子坐在药圃旁,小手托着腮,安安静静地看着那些在暮色中依旧鲜嫩的幼苗,小脸上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懂事。

萧珩的目光落在林晚微蹙的眉心和案头那些药方上,瞬间明白了她正在做什么。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涌上心头——是沉重,是忧虑,更有一种深沉的慰藉。在朝堂为赈疫焦头烂额、在府外为疫情忧心如焚之时,他的归宁阁,他的王妃,己然握紧了她的武器,无声地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他走到案边,没有打扰林晚,只是拿起一张写好的药方。上面熟悉的字迹,详尽的配伍,严谨的剂量,无不彰显着书写者深厚的功底与济世的仁心。他拿起旁边温着的药饮——今日是加了大量金银花和板蓝根的清热解毒饮,一饮而尽。那微苦回甘的液体滑入喉中,带着安定心神的力量,也传递着无声的支持。

林晚写完最后一张方子,抬起头,对上萧珩深邃的眼眸。那里面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最终化为一句沉沉的嘱托:

“府内…交给你了。小心。”

“嗯。”林晚只应了一个字,声音不大,却重逾千斤。她将整理好的药方和那几瓶救命的成药推到萧珩面前,“这些,或许用得上。预防的方子,可命人大量熬制,分发给府中上下及邻近百姓。王府内外,务必用雄黄苍术烟熏避秽。”

萧珩深深看了她一眼,将那药方和药瓶郑重收起。“好。”他转身,大步流星地离开归宁阁,背影融入渐深的暮色,带着决绝的肃杀之气,奔赴那场看不见的战场。

林晚走到门边,看着萧珩消失在回廊尽头。她转身,轻轻关上了归宁阁的门。院内,药香依旧浓郁,但空气仿佛凝固了,带着山雨欲来的沉重。她走到念安身边,将孩子紧紧搂入怀中。

“念安,”她的声音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清晰而坚定,“娘亲要去准备很多很多的药。你乖乖的,就在院子里玩,不要出去,好不好?”

念安把小脸埋在林晚怀里,用力地点了点头:“嗯!念安乖!帮娘亲看苗苗!”

林晚抱着儿子,目光投向那片在暮色中依旧顽强吐露新绿的药圃。紫苏、薄荷、枸杞、石斛…它们安静地生长着,如同这深宅中不熄的生命之火。王府外的时疫如同汹涌的暗潮,但归宁阁的炉火不会熄灭,药香不会断绝。她握紧了拳,眼中闪烁着医者济世的决心与母亲守护的坚毅。

新的风暴己然降临。而这一次,她的战场,就在这王府深处,就在这药香弥漫的归宁阁。她将用她的医术,她的药草,守护好这座府邸,守护好她的念安,也等待着…那个在前线搏杀的男人,平安归来。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hcfhi-18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