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弯下腰,动作有些僵硬,似乎不太习惯这样的亲昵,却还是伸出被寒气浸得冰冷的大手,极其轻柔地、带着一丝试探地,落在了念安柔软的发顶。
“嗯。” 他低低地应了一声,声音沙哑得厉害,像是许久未曾开口,又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喉咙。
念安立刻伸出小手,抓住了他冰冷的手指,试图用自己小小的温暖去焐热,小脸上满是欢喜:“爹爹!下雪了!冷!”
萧珩任由念安抓着他的手指,冰冷坚硬的指节在孩子温软小手的包裹下,仿佛一点点找回了知觉。他抬起头,目光越过念安小小的肩膀,落在了站在灯火暖光中的林晚身上。
西目相对。
炉火跳跃的光芒映照着林晚沉静的脸庞,她的眼神清澈依旧,没有惊讶,没有询问,只有一种了然于心的平静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如释重负的暖意。仿佛他从未离开,只是出了一趟远门,在这风雪之夜,如期归来。
风雪在他身后呼啸,寒意凛冽。
而她身前,炉火正旺,药香温软,孩子的小手温热。
这方寸之地,隔绝了外界的冰寒,也暂时抚平了他心中翻涌的惊涛骇浪。
萧珩喉结滚动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沉默地、深深地看了林晚一眼。那一眼,包含了太多难以言喻的情绪——是感谢她守护了这份安宁,是疲惫至极后寻得归处的释然,或许…还有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隐秘的依赖。
林晚没有多问,只是微微侧身,让开通往温暖室内的路,轻声道:“进来吧,外面冷。姜汤和饭食都热在灶上。”
萧珩点了点头,牵着念安的小手,一步踏入了暖意融融的炮制房。风雪被关在门外,浓重的寒气被他带入,却又迅速被炉火和药香包裹、消融。
他解下沾满雪的大氅,露出里面同样沾染了旅途风尘的玄色锦袍。林晚注意到,他腰间没有佩那柄标志性的弯刀,整个人卸下了锋锐的杀气,只剩下深入骨髓的疲惫。
念安献宝似的拉着萧珩去看他晾在竹匾里的桑叶,叽叽喳喳说着娘亲教他认的药。萧珩沉默地听着,目光扫过屋内熟悉的陈设——药柜、炉灶、捣药钵…还有角落里那盖着红布的“义医”匾额。最后,他的目光落在灶台上那罐依旧温着的当归黄芪汤上,顿了顿。
林晚己盛好一碗热腾腾的姜汤,又麻利地端出一首温在蒸笼里的饭菜——简单的粟米饭,一碟清炒冬笋,一碗炖得软烂的羊肉羹(加了温补的当归、生姜),还有特意给念安留的桂圆红枣羹。
“先喝碗姜汤驱寒。”林晚将姜汤放在他面前的小几上。
萧珩依言坐下,端起粗瓷碗。滚烫的姜汤带着辛辣的暖流滑入喉中,瞬间驱散了西肢百骸的冰冷,熨帖了几乎冻僵的肺腑。他沉默地喝着汤,吃着饭,动作依旧带着军人的利落,却不再有之前那种紧绷的、随时准备战斗的警惕。念安依偎在他腿边,小口吃着桂圆羹,不时偷瞄他一眼。
林晚坐在一旁,重新拿起针线,安静地缝补着念安的小袄。她没有询问宫中的情形,没有追问案件的进展。她知道,那些沉重的过往和刚刚经历的风暴,此刻对他而言,或许是最不愿触碰的负担。她只是在他汤碗见底时,默默添上;在他放下筷子时,递上一杯温热的、加了少量酸枣仁的安神茶。
炉火噼啪,药香氤氲,孩子细碎的呓语,针线穿过布帛的沙沙声…这一切平凡琐碎的声响,汇聚成一股无声却强大的暖流,温柔地包裹着风雪夜归的孤狼,抚慰着他满身的疲惫与创伤。
萧珩捧着温热的茶杯,指尖感受着那恰到好处的暖意。他微微闭上眼,靠在椅背上,紧绷了不知多久的神经,在这熟悉而安定的气息中,终于缓缓地、一点一点地松弛下来。身体深处那如同被掏空般的疲惫感汹涌袭来,却被这份暖意托着,不再冰冷刺骨。
他睁开眼,目光再次落在林晚沉静的侧脸上。灯火勾勒出她柔和的轮廓,专注的神情带着一种坚韧而温暖的力量。这方寸炉火,这袅袅药香,这个安静缝补的女子,还有腿边这个依赖着他的小小身影…竟成了他血海深仇得雪、滔天权势倾覆之后,唯一能让他感到“归来”的地方。
风雪依旧在门外呼啸。
而屋内,炉火正红。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hcfhi-14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