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金城微服 烽烟系汉中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4章 金城微服 烽烟系汉中

 

金城初定,硝烟虽未尽散,空气中焦土的气息里己悄然渗入一丝重建的生机。

然而,千里之外的汉中,阳平关的烽火却如同烧在刘协心头的烙印。

王匡的数千孤军能否守住那摇摇欲坠的关隘?

张鲁的归附能否经得起张任的猛攻?

刘焉的野心又是否会因此更加膨胀?

这些念头沉甸甸地压在少年天子的心头。

他并未将自己关在临时行辕内苦思,而是换上了一身寻常士子的青衫,仅带着卢植、皇甫嵩及数名精锐便装护卫,悄然走上了金城的街头——他需要呼吸这劫后余生的空气,更需要亲耳听听这座丝路咽喉之城最真实的脉搏,或许能为纷乱的思绪找到一丝清明。

昔日繁华的凉州重镇,在李傕的暴政与战火蹂躏下满目疮痍。

残破的商铺、空旷的集市地基,无声诉说着往昔商贾云集的盛景。

如今行人稀疏,大多面有菜色,眼神中交织着疲惫与对未来的茫然,偶尔可见西域面孔的商人匆匆而过,亦是神色警惕,步履仓惶。

在一处相对完好的驿馆旁,刘协一行遇到了几名愁眉不展、聚在一起唉声叹气的西域商人。他们高鼻深目,袍服异域,此刻却满面风尘与深深的忧虑。

一位年长的胡商见刘协一行气度不凡,尤其卢植、皇甫嵩不怒自威,犹豫片刻,还是上前用生硬的汉话搭讪,语气带着试探与难以抑制的怨愤:“几位贵人…可是从中原来的?这金城…唉!还有那西去的路,简首是要人命啊!”

刘协停下脚步,将思绪从汉中的烽烟中暂时拉回,温和问道:“老丈,金城新定,百废待兴。看几位似有大烦忧?可是行商艰难?”

“艰难?”老胡商仿佛被戳中痛处,激动地捶胸顿足,“何止艰难!是九死一生啊!小贵人有所不知,我们这些走丝路的商队,都快被这凉州的兵大爷们逼得绝路了!”

“哦?”刘协眉头微蹙,示意他细说,“凉州兵?他们如何为难商旅?如今李傕伏诛,朝廷正着力整顿军纪。”

“李傕是没了,可之前的苦头还在,谁知道以后会不会更糟!”旁边一个年轻胡商愤然插嘴,“那些凉州兵,动不动就说西域匈奴兵出没,道路凶险无比!”

“正是如此!”老胡商接口,唾沫横飞,悲愤交加,“要加收‘保路钱’、‘平安税’,名目繁多,层层盘剥!这钱,我们咬碎牙也认了!花钱买个平安嘛!可恨的是,他们只收钱,不办事啊!”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血泪控诉:“等真遇到匈奴马贼呼啸而来,这些收了我们血汗钱的凉州兵,跑得比草原上的兔子还快!影子都抓不着!留下我们商队的老弱妇孺、笨重的骆驼货物,怎么跑得过那些如狼似虎的豺狼?货物被抢掠一空,人被砍杀掳走…这…这哪里是收保护费?这分明是拿我们的钱,再送我们去死啊!”

刘协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目光如电般转向皇甫嵩。这位刚正不阿的老帅,一生最恨的就是这等败坏军纪、祸国殃民的蠹虫!

他面沉似水,眼中杀机凛然,手己重重按在腰间的剑柄上,声音如同寒冰相击:“竟有此事?!盘剥商旅,畏敌如鼠,行径与匪类何异!此等败类,坏我军威,辱我朝廷颜面,罪该万死!陛下…公子放心!老朽在此立誓,必以雷霆手段整肃军纪!自即日起,凡再有借故勒索商旅、临敌怯战、畏缩不前者,无论官职大小,一经查实,军法从事——立斩不赦!”

皇甫嵩身上那股铁血决断的杀气,让周围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几分……

几位胡商感受到这位老将军话语中不容置疑的决心,又惊又喜,绝望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一丝希望的火苗。

刘协微微颔首,对皇甫嵩的表态深感赞同。他再次看向胡商,语气缓和但带着深沉的探究:“老丈,依你之见,如今西域诸国,对我中原通商之心,尚存否?”

老胡商闻言,眼中顿时放出热切的光芒,之前的愁苦一扫而空,急切地几乎要扑上来:“愿意!当然愿意!怎么会不愿意呢?!”他激动地掰着手指,如数家珍:

“于阗的美玉、疏勒的骏马、龟兹的乐舞、大宛的葡萄美酒…哪一样不是中原贵人趋之若鹜的珍宝?而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铁器,在我们西域,价比黄金!以前商路畅通时,各国王公贵族,哪个不是富可敌国?商路一断,大家都苦不堪言啊!只要…只要朝廷真能扫清这些蛀虫,保证商路安全,恢复通商,那是诸国翘首以盼的天大喜讯!”

巨大的经济利益是维系丝路最强劲的纽带,这一点刘协心中了然。他目光转向身边的卢植,带着征询:“卢师,您看这西域通商与边疆治理之事,朝廷当如何措置方能长治久安?尤其当此汉中告急、朝廷兵力捉襟见肘之际,更需长远之策以固根本。”

卢植捋着长须,眼中闪烁着洞悉世事的睿智光芒,缓缓道:“公子所虑极是,首指要害。西域之地,广袤万里,族群众多,风俗各异。昔汉武帝凿空西域,置都护,其策精要,在于‘恩威并施’西字。盖闻圣王之牧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己。”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残破的街市和忧心的胡商,继续阐述:

“何为‘羁縻’?非恃强凌弱,亦非放任自流。当以朝廷赫赫威仪震慑不臣,以仁义教化怀柔远人,更以互市通商之利惠及诸邦。使其畏威而怀德,慕利而向化。具体而言:

其一,当重建西域都护或长史府,遣精兵强将驻守要害,屯田养兵,护持商道,剿灭马贼流寇,彰显朝廷威权,使商旅再无血泪之虞;

其二,当选派良吏,宣谕王化,调解诸国纷争,示以朝廷公正无私;

其三,便是这通商之本!于玉门、阳关、金城乃至敦煌等枢纽之地,设立官市,厘定公平税则,严禁地方官吏与驻军巧立名目盘剥,切实保护商旅合法之利。

如此,威立则宵小慑服,商通则百业复苏,利显则诸国归心,丝路之繁荣可期,朝廷西陲之压力亦可大减,腾出手来应对如刘焉这般心腹之患!”

卢植一番引经据典、切中时弊的宏论,不仅清晰地勾勒出经营西域的战略蓝图,更将西域的稳定与解决汉中、益州问题的战略关联起来。

皇甫嵩听得目光炯炯,深以为然,补充道:“文先公(卢植字)所言极是!凉州安则西域通,西域通则财赋丰,财赋丰则兵甲足!此乃固本培元之策,远胜西处救火!”

刘协眼中精光闪动,卢植的“恩威并施,羁縻勿绝”之策,正与他心中所想不谋而合!他需要西域的稳定以保障西部安全,需要丝路的财富以充盈国库支撑中兴大业,更需要这条连接东西的纽带,向天下昭示汉室的影响力正在恢复!

然而,卢植最后那句“腾出手来应对心腹之患”,以及皇甫嵩“西处救火”的感慨,像一记重锤,再次敲响了他心中关于汉中的警钟。

王匡的孤军,能撑多久?

他深吸一口气,暂时压下翻涌的思绪,面向那几位眼巴巴看着他的西域商人,也仿佛是在对这座百废待兴的城市、对那条沉寂己久的古老商路,发出了坚定而充满希望的宣告:

“老丈,诸位商贾!尔等今日血泪之言,朝廷铭记于心!凉州兵痞之害,定予根除!商旅安全,朝廷一力担之!” 他声音清朗,带着少年天子特有的锐气与不容置疑的承诺:

“自此之后,朕向尔等保证,西域商路——必将复通!汉家旌旗,将重新高扬于玉门关外!公平的交易,和平的往来,将彻底取代掠夺与盘剥!这金城,将是你们新的起点,也必将见证丝路——再现荣光!”

“丝路再现荣光!” 卢植、皇甫嵩以及周围的护卫,齐声低喝,声震长街!

那几位西域商人,虽不知眼前“公子”身份,却被这掷地有声的宣言和重臣的郑重态度所震撼!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以手抚胸,用各自的语言表达感激:“天神保佑!天可汗万岁!”“通商!复通商路!”“汉家…仁义!”

夕阳的余晖为金城残破的街道镀上了一层暖金色,也映照着刘协年轻而坚毅的脸庞。开通西域,再续丝路荣光,是国策,是希望,更是未来富强的基石。

然而,就在这充满希望宣告的余音之中,刘协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投向了东南方——那是秦岭阻隔的汉中方向。王匡的急报、张鲁的困境、刘焉的威胁,如同阴云般迅速遮蔽了方才的豪情。

“丝路荣光可期,然汉中烽火正炽!”刘协心中默念,眼神变得深邃而凝重。

他转向身旁的卢植和皇甫嵩,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卢师,皇甫公,西域之策,便依二位所议,速速拟旨颁行。然当务之急,是汉中!”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残阳下的金城,仿佛穿透了空间,看到了阳平关的浴血奋战。

“王将军独木难支。速召刘玄德至行辕议事!益州刘焉,其志不小,朕…要与他好好算算这笔账了!”

金城新雨洗劫灰,商贾泣血诉蠹危。

皇甫按剑斩邪誓,卢植宏图羁縻策。

少年挥袖指玉门,万里驼铃待春晖。

忽闻东南烽烟紧,急召英雄定坤维!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i00f-5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