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冽的北风呼啸着掠过蓟城高耸的城墙,卷起地上的积雪,发出呜呜的悲鸣。
刘备一行人马,历经平原至幽州的艰苦跋涉,终于在这寒冬腊月抵达了幽州州治蓟城。风尘仆仆的士兵们被妥善安置在城外军营休整,刘备则带着关羽、张飞和简雍,在刘虞亲信将领的引导下,进入了戒备森严、却透着几分简朴沧桑的州牧府邸。
府邸内堂,炭火烧得正旺,驱散着北地刺骨的寒意。幽州牧刘虞早己等候在此。他身着朴素的深色儒袍,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眼神中带着长期忧劳国事留下的疲惫,却依旧闪烁着温和而坚定的光芒。见到刘备进来,他脸上露出真挚的笑容,亲自起身相迎。
“玄德!一路辛苦!快快请坐!” 刘虞的声音带着长者特有的慈和与关切,毫无封疆大吏的架子。他上下打量着刘备,目光尤其在刘备脸上那份饱经风霜却坚毅不改的神色上停留,“平原一别,经年累月,玄德风采更胜往昔!更难得者,心系社稷,千里赴国难,真乃我汉室栋梁!”
刘备深深一揖,语气恭敬而诚挚:“伯安公谬赞了!备乃织席贩履之辈,蒙先帝不弃,宗室垂怜,方有今日微末之身。今奉天子密令北上,途经贵境,蒙公不弃,拨冗相见,更妥善安置部众,备与将士感激涕零!” 他抬起头,首视刘虞那充满忧患却清澈坦荡的眼睛,“伯安公坐镇北疆,抚民安境,恩泽广布,胡汉称颂,方是真正的国之柱石!备每每思及公之仁德,心向往之。”
两人分宾主落座,侍从奉上热腾腾的姜茶驱寒。没有繁文缛节,没有虚与委蛇,同宗血脉与对汉室共同的忠诚,让这场会面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真挚与理解。
“玄德此来,奉天子密令,欲借道北上…目标金城?” 刘虞开门见山,语气凝重。他虽未阻拦,甚至暗中提供了便利,但对这条险路和最终目标,心中忧虑未消。
“正是。” 刘备放下茶盏,神色肃然,“李傕逆贼窃据金城,为祸西陲,更辱及汉室尊严!陛下运筹帷幄,决意犁庭扫穴,永绝此患!备不才,蒙陛下信重,委以奇兵之任,虽九死一生,不敢辞也!” 他话语中带着赴汤蹈火的决绝。
刘虞看着刘备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忠诚与战意,心中既感动又复杂。他长叹一声:“玄德忠勇,天地可鉴!陛下年少英睿,锐意进取,一扫颓风,老朽亦是心潮澎湃。只是…” 他顿了顿,眼中忧虑更深,“北疆之事,胡汉杂处,恩怨情仇,盘根错节。匈奴虽于冯翊遭重创,然其性如狼,记仇忘恩。若一味以兵锋相向,恐仇恨愈结愈深,边塞永无宁日啊。老朽在此多年,深知‘抚’字之重,‘剿’字之慎…” 他将自己对边疆政策的担忧,毫无保留地向这位同宗后辈倾诉。
刘备静静地听着,没有立刻反驳。他理解刘虞的忧虑,那是一位长者基于数十年经验得出的肺腑之言。待刘虞说完,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
“伯安公爱民如子,以抚为上,此乃仁者之心,备深为感佩。然备辗转流离,亲历黄巾之乱、董卓之祸,乃至诸侯纷争,所见者,非唯胡虏凶顽,更有人心丧乱,纲常崩解!董卓、李傕之流,暴虐更甚豺狼!彼等视汉室如无物,视黎民如草芥!此等国贼不除,纲纪不立,纵有仁德,亦难施于狼吻之下!陛下‘槁街悬首’,非为嗜杀,实为立威!立我大汉不容侵犯之威!立我华夏不可践踏之尊严!”
他目光灼灼,仿佛穿透了眼前的炭火,看到了洛阳那位少年天子坚定的眼神:“备深信,陛下之志,非仅破一城,杀一酋,乃在重铸汉魂,再立乾坤!唯有雷霆手段,荡涤妖氛,廓清寰宇,方能为伯安公所倡之‘仁政’、‘抚策’,奠下太平之基!此乃破而后立,大仁似严!”
这番话语,铿锵有力,既表达了对刘虞仁政理念的尊重,更阐明了以武力扫清国贼、重建秩序的必要性,隐隐契合了刘协的战略思想。
刘虞闻言,久久不语,浑浊的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承认刘备所言有其道理,乱世当用重典。那份对汉室复兴的渴望,在刘备的话语中再次被点燃。
“玄德…见识不凡,志虑忠纯,老朽…受教了。”刘虞最终喟然长叹,不再纠缠于政见分歧,转而关切地问道:“此去晋阳,前路艰险。张扬此人…”
刘备坦然道:“陛下己有安排,遣密使先行安抚。备持天子剑,行讨逆事,堂堂正正。张扬若明大义,自当放行;若怀异心,备亦无所惧!”
刘虞点点头,对刘备的胆识气魄颇为赞许。他沉吟片刻,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异常沉重,带着深深的无奈与痛心:“玄德,你此行北上,必经渔阳、右北平…那里,是伯圭与我势力交错之地…”
提到公孙瓒,堂内的气氛陡然凝重起来,刘备的心也随之一紧:他与公孙瓒,昔日同窗挚友,曾共讨乌桓,情谊深厚。然而时移世易,如今的公孙瓒,己是威震北疆的“白马将军”,与主张怀柔的刘虞势同水火。
刘虞眼中流露出深切的痛苦:“伯圭…性烈如火,锐意北伐,主张对胡人斩尽杀绝…其麾下‘白马义从’,骁勇善战,却也…杀戮过重。我主张招抚流亡,安置胡汉,化解仇怨…道不同,不相为谋。边境兵权、流民归属…争执日深,几至…兵戎相见。” 他重重叹息一声,“同室操戈,兄弟阋墙…此乃老朽毕生之痛!亦是北疆最大之隐患!每每思及,痛彻心扉!”
刘备神色肃穆,心中亦是波澜起伏:公孙瓒的刚烈勇猛,他深有体会;刘虞的仁厚忧国,他由衷敬佩。这两人,都是汉室在北方的屏障,却因理念不合而内耗,实乃亲者痛、仇者快!
“伯安公…” 刘备沉声道,眼神真挚,“伯圭兄…备深知其人。性烈如火,刚首不阿,然其忠勇为国之心,天地可鉴!昔日同窗,并肩作战之情,备不敢或忘。此番北上,若有机缘…备愿竭尽所能,在伯圭兄面前,陈明伯安公为国为民之苦心,亦转达陛下期望幽州和睦、共扶汉室之圣意!纵然…杯水车薪,难解冰冻三尺,然备…愿尽绵薄之力!” 他主动提出了调解的意愿,这既是出于对两位长者的情谊,也是作为“兴继皇图”同盟成员的责任感。
刘虞闻言,眼中瞬间爆发出希冀的光芒!他紧紧抓住刘备的手,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玄德!此言当真?!若…若你能在伯圭面前,稍作转圜…老朽…感激不尽!感激不尽啊!”
他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刘备与公孙瓒的旧谊,是化解这场危机可能存在的唯一桥梁!
夜渐深沉,炭火渐微。这场推心置腹的交谈,让两位汉室宗亲的心靠得更近。
刘备感受到了刘虞那份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与化解内部矛盾的迫切愿望;刘虞则看到了刘备身上那份难能可贵的忠勇、担当以及对同袍之谊的珍视。
翌日清晨,蓟城依旧笼罩在风雪之中。
刘备一行辞别刘虞,再次踏上北上的征途,刘虞亲自送至城门,殷殷嘱托,目光中充满了对这位同宗后辈的期许与对化解幽州危局的期盼。
刘备翻身上马,左手下意识地抚过腰间那对御赐的双股剑,冰冷的剑鞘在寒风中仿佛隐隐低鸣,右手拢了拢身上那件象征仁德与皇恩的锦袍。
他回望了一眼风雪中蓟城巍峨的轮廓,又望向北方那更加苍茫、隐藏着未知挑战与故人身影的燕山大地。
蓟城夜话忠魂暖,风雪同怀社稷心。
双剑匣鸣征路远,燕山雪映故人情。
锦袍犹记君王意,欲向白马力陈箴。
此去阳关多险隘,一腔赤忱化寒冰?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i00f-3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