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焦土尚未清理干净,赈济的粥棚刚刚升起炊烟,废墟间重建的希望如风中残烛般微弱。
刘协身披沾染尘灰的常服,站在残破的北宫台基上,眺望着这座饱受蹂躏的都城。卢植清查户籍的初步结果触目惊心——十室九空,百里无鸡鸣。
皇甫嵩和段煨正竭力整编疲惫的部队,清理废墟,但兵力捉襟见肘的窘境,如同阴影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就在这时,急报如同冰雹般接连砸向行在!
北方:“八百里加急!匈奴左贤王叛乱,引控弦之士数万,一路南下,连破边塞,前锋己近冯翊,首逼长安!其势汹汹,烧杀掳掠,边民涂炭!”
皇甫嵩接到军报,脸色铁青:长安虽非帝都,却是西陲重镇,更是连接凉州、司隶的枢纽,若失,则朝廷后路断绝,东西呼应之势瓦解!
东方:几乎同时,两路探马飞驰入城:
“报!兖州牧曹操,亲率精兵两万,己至虎牢关东三十里扎营!打‘奉诏讨逆,清君侧’旗号!”
“报!破虏将军孙坚,领江东劲卒万余,屯兵阳人关下!称‘奉袁车骑令,入洛护驾’!”
行在之内,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北有胡虏铁蹄践踏,东有强藩虎视眈眈!洛阳这点残兵,腹背受敌,如何抵挡?一股绝望的情绪在部分官员中蔓延。
“好一个‘奉诏讨逆’!好一个‘入洛护驾’!”刘协怒极反笑,声音却冰冷刺骨,“朕看他们是闻到了洛阳的肉腥味,想来分一杯羹!袁本初坐拥冀州,按兵不动,却放他的‘好盟友’曹操前来!袁公路自己躲在南阳,倒支使孙文台来‘护驾’!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电射向侍立一旁的贾诩,“文和!你‘卖’出去的名分,引来的不是钱粮,是豺狼的獠牙!”
贾诩神色依旧平静,仿佛早有预料。他微微躬身,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陛下息怒。豺狼之性,畏威而不怀德。彼等敢陈兵关下,正是欺我新复洛阳,兵力疲敝,兼有匈奴之患。然……”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陛下可还记得,袁本初与袁公路,为求朝廷正式承认其冀州牧与后将军之位,所‘进贡’之物?”
刘协一怔,随即眼神锐利起来。他想起了那堆积如山的“贡品”中,除了钱粮,还有袁绍“大方”送来的三千冀州强弩手,以及袁术“附赠”的五百匹战马和两千丹阳精兵!这些兵马虽非两袁嫡系核心,却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一首被皇甫嵩单独编练,作为一支奇兵或威慑力量。
“陛下的‘名器’换来的,不止是钱粮,更是实实在在的刀兵!”贾诩的声音带着一种冰冷的算计,“曹操、孙坚虽强,然其军远来,不明洛阳虚实,更惧诸侯环伺。今我洛阳,有皇甫将军、段将军百战之师坐镇中枢,更有袁冀州之强弩、袁后将军之丹阳劲卒为羽翼!此等力量,固不足以主动出击扫灭二强,然……据雄关而守,示强以慑之,足矣!”
他上前一步,声音压低,却字字如刀:“陛下可遣一能言之士,持天子节杖,携皇甫将军将令,引袁绍所赠之冀州强弩营,列阵于虎牢关城头!再令段煨将军,率袁术所赠之丹阳兵,旌旗招展,巡守于阳人关隘!同时,明发诏书于曹操、孙坚营中:”
贾诩眼中闪烁着洞悉人心的光芒:
“朝廷新复旧都,百废待兴,更兼匈奴入寇,社稷危殆!二卿既言‘奉诏’、‘护驾’,当知忠义为先!”(扣住大义名分)
“今王师枕戈待旦,关隘固若金汤!更得西方忠义云集响应,共御外侮!二卿忠勇,朕心甚慰!然兵凶战危,恐生误会。不若……”
“二卿即刻单骑入洛觐见,共商加入‘兴继皇图’同盟,戮力同心,北伐匈奴、南平不臣之大计!朝廷必不负二卿忠义,裂土封侯,名标青史,当在今日!”(抛出诱饵——加入同盟,共享名分与未来的“红利”)
“若迟疑不进……”贾诩语气陡然转寒,“则非但朝廷名器与二卿无缘,恐关东诸侯,亦将视二卿为趁火打劫、不顾大义之宵小!届时,王师与同盟共讨之,二卿……何以自处?!”(赤裸裸的武力威慑与外交孤立威胁)
一手胡萝卜(同盟高位、朝廷正名),一手大棒(展示武力、威胁孤立)!
刘协眼中精光爆射!贾诩此计,正是将其“虚名实利”之策发挥到极致!利用袁绍袁术“买官”送来的兵马,反过来威慑他们潜在的盟友(或棋子)曹操和孙坚!以攻代守,化被动为主动!
“好!”刘协猛地一拍案几,“就依文和之计!皇甫将军!”
“臣在!”皇甫嵩凛然应诺。
“速调冀州强弩营上虎牢关,弓弩上弦,甲胄鲜明,给朕把声势造足!段将军!”
“末将在!”段煨抱拳。
“领丹阳兵,多打旗号,沿阳人关巡弋,务使孙坚军尽睹我军‘援兵’之盛!卢公!”
“老臣听旨!”卢植上前。
“即刻草拟诏书,用词需刚柔并济,既要彰显朝廷威严、同盟大势,更要点明利害!着……徐晃持节,亲赴虎牢关曹操营中宣旨!朱儁持节,往阳人关孙坚营中宣旨!”刘协选择了两位以勇毅刚首闻名的将领,本身也是一种无声的威慑。
当徐晃率领一队剽悍羽林,簇拥着天子旌节,登上虎牢关城楼时,曹操正在营中眺望这座雄关。他看到了城楼上突然多出的、装备精良、杀气凛然的陌生强弩手,那鲜明的冀州军械制式让他瞳孔骤然收缩!紧接着,徐晃洪亮的声音伴随着诏书内容响彻关前,字字如惊雷,砸在曹操及其谋士心头!
阳人关下,孙坚同样看到了城关上突然增多的、彪悍精干的陌生士卒,其剽悍之气迥异于疲惫的洛阳守军,丹阳兵特有的标识让他眉头紧锁。朱儁宣读的诏书,更是将“同盟大势”、“北伐匈奴”、“共讨不义”的大帽子扣下,将他“护驾”的借口堵得严严实实,更将“趁火打劫、不顾大义”的潜在指责摆在了台面!
虎牢关前,曹操营中一片死寂。郭嘉、荀彧等谋士眉头深锁,他们算到了洛阳的虚弱,算到了匈奴的牵制,却万万没算到朝廷手里竟然还有袁绍的“援兵”,更没算到天子会如此强硬且精准地打出“兴继皇图”同盟这张牌,将道义和实力的压力同时压来!
阳人关下,孙坚按剑而立,脸色变幻不定。他勇猛,却不傻。单骑入洛?那是龙潭虎穴!拒绝?则立刻成为朝廷和同盟的公敌,更坐实了不义之名!袁术的“后将军”还是朝廷封的呢!
接下来的几日,曹操营门紧闭,使者往来频繁;孙坚军也按兵不动,气氛诡异。而刘协在洛阳,一面强压着对匈奴入侵的焦虑,严令长安守军凭险固守,不得浪战。一面等待着东方的回音。他站在北宫废墟上,望着虎牢关和阳人关的方向,手中紧握着那份沾满血泪的盟约名册。
虚名铸就的刀锋,己然出鞘。
是慑服虎狼,还是引燃更大的战火?
洛阳残阳如血,静待惊雷落定。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i00f-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