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区围墙坍塌的风波,在基地内外掀起了巨大的震荡。陆景深亲自坐镇,基地的临时保卫组在李队长和杨村长的协助下,展开了雷厉风行的内部排查。气氛肃杀,人心浮动。尤其是接触过那批问题灰浆的几个工人,更是被反复询问细节,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不安。
苏晚却仿佛从惊魂未定中迅速抽离出来。她将几株经历了“落石惊魂”却奇迹般毫发无损的枸杞母株小心翼翼地移栽到科研区最中心、也是她认为最安全的位置。看着它们在尘埃落定后依旧翠绿挺拔的姿态,她心中那股因破坏而起的怒火,渐渐沉淀为一种冰冷的、充满算计的冷静。
“想要毁了我的根基?那就让你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根基不稳!” 一个大胆而缜密的计划,在她心中迅速成型。
她没有再亲自盯着围墙重建的每一道筛灰浆的工序(那由陆景深和保卫组接手),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向了基地另一处核心——由简易塑料棚暂时充当的“现代化育苗中心”。
棚内温度略高,一排排整齐的苗床上,新扦插不久的草莓苗正安静地生长着。这些苗,大部分用的是苏晚在空间优化过的砧木,并用稀释灵泉浇灌,长势喜人,叶片油绿,生机勃勃。它们是准备扩大供应给军属大院和未来高端市场的重要经济作物。
然而,在棚子最不起眼的角落里,苏晚特意划出了一小块区域。这里的几十株草莓苗,看起来与旁边的并无太大区别,但只有苏晚自己知道,它们是完全的“对照组”——没有经过空间砧木优化,也没有得到一滴灵泉水的滋养。扦插时用的是普通基质,后期管理也只是基地的常规操作。
几天过去了,在灵泉苗茁壮抽芽的同时,这些普通苗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叶片颜色偏淡,缺乏那种灵动的光泽,显得有些蔫蔫的,新芽更是迟迟不见抽发。
时机到了。
这天上午,苏晚特意请来了研究所对接项目的小陈技术员、后勤的王科长和周助理员。她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忧虑,眉头微蹙,引着他们来到育苗棚。
“陈技术员,王科,周助,你们来得正好。”苏晚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指向角落里那批普通苗,“你们看看这批草莓苗,我觉得不太对劲。”
小陈是个严谨认真的年轻人,闻言立刻蹲下身,仔细查看。他轻轻拨开叶片,观察茎部,又小心地扒开一点基质查看根系。越看,他的眉头皱得越紧。
“苏晚同志,情况确实不太乐观。”小陈抬起头,语气凝重,“这批苗的根系活力明显偏弱,你看,须根少且细,远不如旁边这几批发达。”他指着旁边生机勃勃的灵泉苗做对比,差距一目了然。“叶片缺乏那种……那种特殊的生机感,叶绿素含量似乎也偏低。最关键的是,”他指着苗心,“按之前几批的生长速度和扦插时间推算,现在应该开始抽发健壮的新芽了,可它们……”他摇了摇头,“几乎停滞了,像是进入了生长抑制状态。”
王科长和周助理员也凑近观察,他们虽不如小陈专业,但肉眼也能看出这批苗的“病态”与旁边苗的“健康”形成鲜明对比。联想到刚刚发生的围墙事件,两人心头都是一沉。科研区刚出事,育苗中心又出问题?这接连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fcfa-2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