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科研触角伸,暗爪再探爪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1章 科研触角伸,暗爪再探爪

 

千元预付款如同强心剂,苏晚的事业机器全速开动。

坡地上,景象焕然一新:

* **枸杞扩张:** 杨大柱等人化身“枸杞护卫队”,在苏晚指导下,用灵泉水和特殊手法(《培育法》简化版)小心翼翼地进行扦插育苗。新辟出的半亩地被仔细翻整,覆盖上特制的“营养土”(普通土混合微量灵泉浸透的腐殖质),上百株嫩绿的枸杞扦插苗整齐排列,在简易遮阳棚下孕育生机。

* **干燥房雏现:** 靠近坡地边缘,一座由土坯和木梁搭建的简易干燥房初具规模。苏晚参考了王科长提供的部队干燥技术要点,结合本地实际,设计了通风口和分层晾架。

* **暖棚阵列:** 三个崭新的塑料暖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里面育苗盘密布,西红柿、黄瓜、甜椒秧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角落里,几盘挂着白色小花的草莓苗更是吸引了众多好奇的目光。苏晚正式在服务社旁支了个小摊,挂上“向阳优种苗圃”的木牌,每天限量销售,很快成为军属和附近村民的热门打卡点。

* **基础区轰鸣:** 剩余荒地雇了更多短工,热火朝天地开垦。拖拉机(托杨村长关系租来的)的轰鸣声第一次响彻坡地,效率倍增。大片土地被平整出来,准备播种土豆和红薯。

就在一切蒸蒸日上时,王科长再次带着客人来访。这次同行的,是一位气质儒雅、戴着厚厚眼镜、穿着洗得发白中山装的老者——师部首属药材研究所的赵研究员。

“苏晚同志,这位是赵工,咱们部队药材研究的专家!他对你那株枸杞非常感兴趣,想采集一些样本,进行更深入的药理分析。”王科长介绍道。

赵研究员扶了扶眼镜,看向枸杞母株的眼神充满了科学家的狂热:“苏晚同志,奇迹!真是大自然的奇迹!不,是你创造的奇迹!我们初步分析了周助理员带回的枝叶样本,其生物碱和活性多糖的构型非常独特,具有极高的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潜力!远超现有文献记载的任何枸杞品种!我恳请,允许我采集少量果实、根茎和深层土壤样本,进行分子层面的研究!这可能对新药开发有重大意义!”

苏晚心中一凛。深层土壤?这触及了她的核心秘密——灵泉!她面上保持微笑,婉拒道:“赵工,果实和枝叶样本没问题,您需要多少,只要不影响植株健康,我配合。但这根茎…挖根伤元气,这株母树是根本。深层土壤…这片地刚开垦,深层土怕是没什么参考价值吧?不如我给您取点表层混合土样?”

赵研究员有些失望,但苏晚的理由合情合理。他退而求其次:“那…果实和枝叶,还有你日常浇灌用的井水,能多给一些吗?另外,能否定期记录植株的生长数据?光照、浇水、温度变化?”

“这个没问题。”苏晚爽快答应。只要不触及灵泉本源,她愿意配合研究。这也能为她的产品增加更权威的科学背书。她提供了一份详细的(经过修饰的)“种植日志”,以及足量的果实、枝叶和普通井水样本。

送走如获至宝的赵研究员和王科长,苏晚眉头微蹙。科研的触角比她预想的伸得更快、更深。必须更加谨慎!

祸不单行。几天后,一封来自老家的加急信,让苏晚的心沉入谷底。

信是王婶托人写的,字迹潦草,透着焦急:

“晚妹子!不好了!你让试种的那几棵枸杞苗,昨晚被人偷了!连根挖走了三棵最好的!剩下的也被踩坏了不少!我夜里听见狗叫得凶,起来看就晚了!对不住啊妹子!都怪我守夜没守好!村里有人说…看见像是陆红梅那个新嫁的男人鬼鬼祟祟在附近转悠过…”

陆红梅!那个嫁去邻县的!苏晚眼中寒光一闪。看来陆家的“遗产”还没清理干净!这偷苗,是报复?还是受人指使,觊觎她的技术?

她立刻提笔回信,安抚王婶,叮嘱她保护好剩下的苗,并留意那个鳏夫的动向。同时,她心中警铃大作:老家和驻地,都有人盯着她的宝贝!必须加快自身防护力量的建设!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fcfa-2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