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新家初安暖,蓝图第一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章 新家初安暖,蓝图第一步

 

解放牌卡车的引擎声在耳畔轰鸣了十几个小时,窗外的景色从熟悉的丘陵田野,逐渐变为更加开阔的平原,最终停驻在一片由规整营房、宽阔操场和笔首白杨树构成的天地——陆军第XX师XX团团部驻地。

车门打开,带着北方初春凛冽寒意的空气涌入。苏晚抱着裹得像个小粽子、只露出一双好奇大眼睛的小舟跳下车。脚下是夯实的黄土地,眼前是排列整齐、样式统一的砖瓦平房,远处传来嘹亮的口号声和整齐的跑步声,一种截然不同的、充满秩序与力量感的氛围扑面而来。

“到了。”陆景深的声音在身后响起。他肩上扛着两个最大最沉的行李包,手里还提着苏晚装“宝贝”的藤条箱(里面是空间优化过的各种种子和一小罐珍贵的枸杞苗),身姿依旧挺拔如松,但看着妻儿略带新奇和审视的目光,冷硬的面部线条柔和了许多,“这就是咱们的新家,以后的家。”

他带着苏晚和小舟走向家属区中段的一排平房。房子不算新,红砖墙有些斑驳,但门窗还算完好,屋顶铺着整齐的瓦片。门口有个小小的院子,用半人高的砖墙围着,虽然空荡荡的,但比大河村那个西面透风的破仓库强了百倍不止。

“副营级标准,两室一厅,带个小院。”陆景深掏出钥匙打开门,“里面简单粉刷过,家具是营里配的旧家具,先将就用着。”

推开门,一股淡淡的石灰粉味混合着尘土气。房间不大,但格局方正。一间稍大的卧室,一间小些的卧室,中间是兼做客厅和餐厅的小厅。地上是粗糙的水泥地,墙刷得还算白。家具确实简单:两张木床,一个旧衣柜,一张方桌,几把椅子,还有一个烧煤的铁皮炉子。

条件简陋,但干净、安全、独立。苏晚环顾西周,心中涌起一股踏实感。这就是她和儿子新的起点。

“挺好。”她放下小舟,小家伙立刻像只撒欢的小狗,在空荡荡的屋子里跑来跑去,摸摸墙壁,又好奇地去推那扇通往小卧室的门。

陆景深放下行李,利落地卷起袖子:“我去后勤领点煤和引火柴,再去服务社买点米面油盐锅碗瓢盆。你们先歇会儿。” 他说着就要往外走。

“等等,”苏晚叫住他,从贴身的衣袋里(实则空间)掏出几张钱票塞到他手里,“拿着,多买点。小舟长身体,得吃点好的。” 她没有动用那2000元存折,用的是之前卖菜赚的钱。

陆景深看着手里的钱,又看看苏晚清亮的眼睛,没有推辞,只是用力握了一下她的手:“好。” 转身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

苏晚也没闲着。她打开行李,找出带来的旧床单被褥,开始铺床。小舟跑累了,好奇地趴在窗台上,看着外面穿着绿军装走来走去的军人,还有远处操场上喊着号子训练的士兵。

“妈妈!好多…绿叔叔!”小舟兴奋地指着外面。

苏晚笑着应了一声,手上动作不停。她特意把那盆用灵泉小心滋养着、己经抽出几片嫩叶的枸杞苗,放在了朝南的窗台上。翠绿的小苗在阳光下舒展着,为这简陋的新家增添了一抹生机。

刚把大卧室的床铺好,门外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和脚步声。

“哟!陆副营长家的嫂子到了吧?我们来认认门儿,搭把手!”

苏晚闻声走到门口。只见院门口站着两位三十多岁的妇女,一个微胖,圆脸,笑容和善;一个瘦高些,眼神带着点精明和好奇。两人都穿着这个年代常见的深色棉袄,手里还拎着点东西。

“你们好,我是苏晚。”苏晚微笑着打招呼。

“哎哟,苏晚妹子,可真年轻俊俏!”微胖的女人热情地走进来,嗓门洪亮,“我是住你家东头的,我家那口子是三营的教导员,姓王,你叫我王大姐就行!这是隔壁的李嫂子,她家老张是一营营长!”

“王大姐,李嫂子好。”苏晚礼貌回应,请她们进屋。

“快别忙活了,先喝口水!”王大姐自来熟地把手里拎着的一小袋苹果放在桌上,“没啥好东西,自家树上结的,给娃甜甜嘴。”李嫂子也放下一小捆翠绿的菠菜:“自家小院刚摘的,新鲜着呢。”

“谢谢王大姐,李嫂子,太客气了。”苏晚心中微暖,连忙道谢。这初来乍到的善意,很珍贵。

王大姐打量着苏晚,见她虽然年轻,但眼神沉静,举止大方,不像是没见过世面的农村妇女,好感又添几分:“妹子别见外,咱这大院里的军属都是一家人!有啥困难吱声!陆副营长可是咱团里最年轻的副营,前途无量呢!你可是有福气!”

李嫂子则更关注细节,她看着苏晚带来的那盆枸杞苗,好奇地问:“苏晚妹子,这养的是啥?看着挺水灵。”

“是枸杞苗,”苏晚坦然道,“老家带来的,听说泡水喝对身体好。”

“哟,还是个讲究人儿。”李嫂子笑了笑,眼神在苏晚身上转了一圈,尤其在她那身半新不旧却干净整洁、针脚细密的棉袄上停留了一下,“妹子以前在家是做啥的?看着不像光会种地的。”

苏晚心中了然,这李嫂子是个爱打听的。她微微一笑,避重就轻:“在家带孩子,也侍弄点菜园子,贴补家用。”

正说着,陆景深回来了。他左手拎着一大袋沉甸甸的煤块,右手提着一个鼓囊囊的网兜,里面是米面油盐酱醋,还有一口崭新的铁锅和几个碗盘。他身后还跟着两个年轻的小战士,扛着一袋引火柴和一张小书桌。

“嫂子好!”两个小战士放下东西,响亮地敬了个礼,好奇又拘谨地看了苏晚和小舟一眼。

“辛苦你们了。”苏晚连忙道谢。

“不辛苦不辛苦!应该的!”小战士脸一红,放下东西就跑了。

王大姐和李嫂子见状,也识趣地起身:“陆副营长回来了,那你们先忙着安顿!苏晚妹子,有空带娃来串门啊!”

“好,谢谢王大姐,李嫂子!”苏晚将她们送到门口。

送走邻居,陆景深立刻忙碌起来。他动作麻利地将煤块码在墙角,引火柴堆好。苏晚则开始归置买回来的东西,清洗新锅新碗。

“刚才那是王教导员家的和隔壁张营长家的。”陆景深一边劈引火柴一边说,“王大姐人热心,有事可以找她。李嫂子…心思活络点,说话注意分寸就行。”

“嗯,看出来了。”苏晚点点头,将洗好的米放进新铁锅,又加入空间灵泉水。灵泉煮饭,米香更浓,营养更好。

陆景深看着苏晚熟练的动作,火光映照着她沉静的侧脸,心中一片安宁。他想起什么,说道:“你要找地的事,我下午去团部后勤问问。驻地旁边有几个村子,应该能找到合适的。”

“好。”苏晚应道,心里己经有了初步计划。她拿出王大姐送的菠菜,又从空间里“取”出一小把水灵灵的小白菜(借口是老家带来的),准备炒个青菜。

午饭很简单,灵泉煮的米饭晶莹,香气扑鼻。一盘清炒菠菜小白菜,翠绿欲滴。再加上一小碟苏晚自己腌的萝卜干。一家三口围坐在崭新的小方桌前,吃着来到新家的第一顿饭。

“妈妈,饭饭…香!”小舟抱着自己的小碗,吃得头也不抬。

陆景深也大口吃着,只觉得这简单的饭菜,比他吃过的任何山珍海味都可口。“手艺真好。”他由衷地赞了一句。

苏晚笑了笑,没说话,心里却在盘算着下午的行程。

吃完饭,陆景深去团部报到销假,顺便打听租地的事。苏晚把小舟哄睡,锁好门,决定出去“考察”一下。

她抱着一种创业者的敏锐,走出了家属院。驻地内部管理严格,她就在允许活动的范围内转悠。

服务社(小卖部)里商品种类有限,蔬菜水果更是稀少且品相一般。食堂门口挂着本周食谱,荤腥有限,蔬菜多是萝卜白菜土豆老三样。路上遇到的军属们,穿着打扮大多朴素,有些孩子手里拿着的水果糖都显得很珍贵。

苏晚心中渐渐有了底。这里的消费能力或许不如县城,但**需求明确且稳定**!尤其是对新鲜、优质蔬菜的需求!部队食堂、服务社、还有这么多军属家庭…这都是她潜在的客户群!

走到家属区边缘,隔着铁丝网围墙,能看到外面一片片广袤的农田和散落的村庄。土地资源丰富!这就是她的机会!

她驻足观望,目光落在一片离驻地较近、看起来相对平整、但似乎有些荒芜的坡地上。位置不错,离得近方便运输,面积也够大…

“嫂子,看啥呢?”一个声音在旁边响起。

苏晚转头,看到一个穿着旧军装没戴领章、约莫五十多岁、皮肤黝黑的老汉,正扛着锄头,好奇地看着她。看打扮,像是驻地农场的职工或者附近村里的。

“大叔您好,”苏晚露出友善的笑容,“我看这片地挺大,好像荒着?不知道是谁家的?能不能租?”

老汉打量了苏晚几眼,认出她是新来的军属,态度也热情了些:“这片啊?是咱驻地旁边小杨村的集体地。土有点薄,石头多,浇水也不方便,种粮食收成不好,就荒了些年。咋?嫂子你想租?”

“是有这个想法,”苏晚点点头,“想种点菜。不知道租的话,找谁谈?大概什么价钱?”

“找村长呗!”老汉很热心,“小杨村的杨村长,就住村东头第三家,红砖房那家就是!价钱嘛…这破地,便宜!包产到户了,村里巴不得有人租呢!一年给个几十块钱,再给村里交点粮食啥的,估计就成!”

几十块钱?苏晚心中一喜,这可比她预想的便宜多了!

“谢谢大叔!”苏晚真诚道谢。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事业蓝图的第一步,就在眼前这片看似荒芜的坡地上,悄然落下了第一个坚实的脚印。

她抬头,望向远处营房上空飘扬的鲜艳红旗,嘴角扬起一抹充满干劲的笑容。新家,新生活,新事业,一切,才刚刚开始!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fcfa-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