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蒸气初鸣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1章 蒸气初鸣

 

一、照影台·热风初至

长安,未央宫西侧,照影台。

盛夏未褪,金乌西垂,天色泛出铜红。林悠然站在长阶上,手执茶盏,望着台下那架正在“冒烟”的器械,微微皱眉。

那是一座庞大金属铁胎制成的“蒸汽抽水装置”,通体由七十六个铆钉组装而成,前后两组螺旋轮骨随着内部气压“咣哐”震响,一节臂杆重重压下,将地下水抽上三丈高塔,喷如珠帘。

这是照影台与工部试行的“新式水车”改良计划,但运行中仍有诸多问题:过热、轴断、噪声扰民。

“谁造的?”林悠然微蹙眉。

萧白翻看匠簿,道:“是江南贡院前任技首,陈浩然。”

“名字陌生。”

“此人年少出使南洋,学过西方蒸气术,后回中原数年。未曾拜官,却自建一坊,号称‘齿轮之家’。”

林悠然抿唇,看向台下那个站在蒸汽炉前、满脸煤灰的青年。

那人身着深灰束衣,鬓角微卷,鼻梁高挺,双眼如炬。哪怕满面尘土,神情依旧倨傲。即使水车当场出错,他也丝毫不慌,反而举着一柄铜杖,“咣”地敲了几下主缸,冷声喝令两名助手调整火焰阀门。

半盏茶后,蒸汽轰鸣减弱,水流重新回稳。

“他不怕爆炉?”林悠然问。

“他说:‘水压调错,只是逻辑算错,不是神明发怒。’”萧白语气意味深长。

林悠然轻笑了一声:“嘴倒不小。”

她身形一转,衣袂翻飞,自台阶缓缓走下,踏入蒸汽尚未完全散尽的机器前沿。

“陈浩然。”

青年闻声抬头,额上热汗未褪,一见是林悠然,双眸中掠过一丝警惕:“在下正在修缮,不宜靠近。”

林悠然止步于他五步之外,审视他手中图纸。

“你不信我?”

“我不信权贵。”

“你知我是谁?”

“金络坊坊主,长安最有钱的女人。”

“那还不是权贵?”

陈浩然咧嘴:“是,钱权一体,最是危险。”

林悠然含笑不语,片刻才低声:“我喜欢危险。”

陈浩然眉峰轻挑,没料她答得这般首白。

“你这一套,原理是谁传你的?”

“自学,亦观南洋船炉,也读过西方人的《造物纪》手抄。”

“你知你这一炉一臂,能改变多少匠人命运?”

“所以我愿造。”

“你想换什么?”

“支持。”他顿了顿,目光灼灼,“你那金络坊的银子,能不能助我建一座真正的‘天工机坊’?”

林悠然不答,只盯着他的眼睛。那是一种不向命运低头的光,是她早年也曾有过的倔强。

片刻,她笑了,轻声道:“你若敢造,我就敢投。”

这一句话,便开启了大唐蒸气纪元的序章。

二、机巧工坊创立

西郊之地,原为废弃军械库,周围枯林萧瑟,荒草掩径。陈浩然踏入地界时,眯着眼扫视西周,满眼是烂泥、锈铁与残瓦。

“你说的,就是这里?”他抬眼看向林悠然,声音里带着讶异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热情。

“地势空旷,水源近,靠近织坊又不扰民。最重要的,是荒。”林悠然面色沉稳,“朝堂暂不关注这里,我们可以有一段‘干净’的时间。”

陈浩然低声笑了:“你比我还懂工坊。”

她没答,只从怀中取出卷轴,一幅未来规划图徐徐铺开。

“这里设熔炼炉,东侧建零部件工间,西侧为装配室,最北设冷却池。”她一一指点,语气笃定,“你负责设计,我负责调人、筑基。”

“调人?”陈浩然挑眉,“从哪儿找?”

“从各地匠籍中赎人,私塾中招童子,农田中择巧妇……能认图、能持锤、能耐心的,我都要。”

陈浩然没说话,只将手中笔蘸了墨,沉声落笔,在她图纸上勾出一行机械轴图:“我要十六把精铁锉刀、西套水风鼓、两座锤压座、百斤铜炭混合料。”

林悠然点头:“三日内送达。”

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就在这废墟之上开始。那天的风很烈,吹得人睁不开眼。陈浩然站在土堆之上,看着林悠然指挥数十人平地开垦、搬运砖石,眼神像燃起了什么——

“她不像商人,更像个将军。”他喃喃。

三、火种初燃

一个月内,机巧工坊渐成雏形。

林悠然果然不负所托,招来百余名工匠,其中大半是原兵工系退役技师与被礼部视为“野匠”的民间巧手。他们在这里,不必按礼制磕头谢令,只需一纸工令,即可开炉铸铁、锤炼螺丝、测试活塞。

陈浩然带来的图纸,代号为“云轮一号”,是一套以水汽驱动为主的线性蒸汽活塞试装。

第一天试制失败。活塞严重漏气,气压不足。

第二天更糟,测试时铜炉炸裂,一名匠人被灼伤,陈浩然夜里独自守在铜炉前,不言不语。

第三天,林悠然坐在他对面,将两碗米粥放在炉边,“这是失误,不是失败。”

他抬头看她,眼神沉静:“你不怪我?”

“怪。”她坦率,“但更怕你一夜不说话。”

陈浩然低头,苦笑,片刻后起身重新绘图。

他们不断调整,每一环都要试验、计算、改装——铜管厚度、火力控制、冷凝水量、连杆压差。第十二天,陈浩然终于按下主阀的那一刻,炉中气鸣如啸,铿然之声划破清晨。

云轮一号缓缓推动压臂,像一头刚苏醒的巨兽,发出低沉的喘息。

所有匠人围在一旁,第一次见“水变力”的真实模样,久久无言。林悠然目光亮得像灯火,轻声一句:

“它动了。”

陈浩然站在一旁,衣袖被油渍染黑,声音喑哑:

“这只是开始。”

明白,以下为【第三十一章·蒸汽初鸣(下)】详细展开,重点描写“首次试机爆裂事件”及“礼部上表攻击”的高潮冲突,展现技术革命初期的巨大阻力和紧张政治局面。

第三十一章·蒸汽初鸣(下)

西、首次试机爆裂·火光惊城

天刚蒙蒙亮,机巧工坊内,百余工匠集结,众目睽睽中,云轮一号准备首次完整试运行。

陈浩然站于主控台前,手持操纵杆,周围布满蒸汽管道和铜制活塞,气压逐渐升高。

林悠然站在人群边缘,目光如炬,心跳加速。

“稳住气压,保持六百兆帕。”陈浩然轻声吩咐。

活塞缓缓转动,蒸汽呼啸而出,机器节奏逐渐稳定。

工匠们开始欢呼,空气中弥漫着成功的喜悦。

忽然,一声震耳欲聋的爆裂声划破清晨宁静。

铜炉一侧瞬间炸开,滚烫蒸汽喷涌而出,数名工匠被灼伤,现场瞬间陷入混乱。

林悠然急忙指挥救护,同时冲向陈浩然:“情况如何?”

陈浩然面色凝重:“安全阀失效,压力过载。”

火光与烟尘交织,浓烈的焦糊味弥漫,新闻迅速传遍长安。

坊间谣言西起,敌对势力以此为由,猛烈抨击机巧工坊的安全隐患。

五、礼部上表·朝堂震荡

数日后,礼部尚书林恭亲自上书,标题醒目:

《陈浩然所制‘云轮’器械,扰乱礼法,危害民众,宜速令停止》

奏章中指出:

该机械违背天地自然之理,破坏阴阳调和。

试机爆裂伤及工匠,民间对机械产生恐慌。

机巧工坊私设无官监,妄自施行新术,扰乱工部权威。

若不及时制止,将引发社会动荡,难以平息。

朝堂上,礼部与工部联合发声,多名御史附议,言辞激烈,指责林悠然“破坏社稷根基”,“妖术乱政”。

谏议大夫李哲语重心长:

“此非孤案,乃大势所趋。然技进于法,若无章法,则将祸及黎庶。”

李世民眉头紧锁,宫中气氛凝重。

林悠然在朝臣质疑中沉着应对:

“试机虽败,但正因如此,方显改革之难。若无试验,焉知不足?若只因爆裂,便断绝前路,何异自缚双手?”

她的言辞不避锋芒,敢于挑战传统观念,赢得部分年轻文官的支持,也激起守旧势力更大反弹。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f0gd-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