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的琐事终于告一段落,李善德却未归返长安。
他决定离开繁华的长安城,带着家人远离尘嚣,寻找一片宁静之地。于是,他解散了所有的仆从,把长安城内那座幽静小院交由他人处置,便携妻子女儿向南行进了千里之遥。他们一路南下,穿过山川河流,越过丘陵平原,终于来到了岭南水乡的边缘。正值春意阑珊之时,两岸修竹俯身水面,微风吹拂,竹叶便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女儿倚着船舷,笑语盈盈:“爹,这里的蚊子比长安的圆润多了。”手中拿着新摘的青涩梅子,她好奇地观察着这个新奇的世界。船舱内,妻子正铺着草席,闻声回头,嗔怪道:“早就提醒过你南方湿气重,你就是不听。”语气中带着责怪,眼中却不掩愉悦的光芒。她知道,尽管丈夫放弃了仕途,但他的心中始终有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他们租下了一处位于河边、带有一个宽敞院子的老房子。院子的围墙被紫色的牵牛花覆盖,每当春天来临,那些花儿便竞相绽放,形成一片美丽的紫色花海。花香西溢,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到心旷神怡。白日里,他会在市集上摆一个小摊位,为人们代写书信。他的字迹工整而有力,是年轻时为了考取功名而苦练的成果。虽然现在他不再追求功名,但这些字迹依然足够用来书写家书、契约等文书,为他赚取一些微薄的收入。
他的摊位虽小,却总是吸引着许多需要帮助的市民。他们或是因为不识字,或是因为字迹潦草,纷纷来到他的摊位前,请求他代笔。他总是耐心地倾听他们的需求,用他的笔墨为他们书写出心中的愿望和情感。他的摊位成了市集中的一道独特风景,也成了人们交流情感的桥梁。
在岭南水乡的日子里,他们一家人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温馨和快乐。他们学会了适应南方的气候,享受着这里的风土人情。女儿在河边嬉戏,妻子在院子里种植花草,而他则在书信间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这样的生活,虽然远离了长安的繁华,却给了他们心灵上的宁静和满足。
傍晚时分,他收摊回家,总不忘买上两串女儿最爱吃的糖画。这些糖画色彩斑斓,造型各异,是女儿每天最期待的甜点。回家的路上,他会经过一座古老的桥头,那里常常有一位卖菜的阿婆,她总是会多给他一把新鲜的青菜,说是给小女孩的礼物。
夜幕降临,一家三口围坐在灯下。女儿趴在桌上专心致志地描红,一笔一划地练习着书法;妻子则坐在一旁,手中拿着针线,细心地纳着鞋底,为家人制作舒适的鞋子。而他则在旁边算着当日的收入,偶尔抬头望向窗外,只见月光如水般洒在窗棂上,再轻轻落在妻子和女儿恬静的脸上,那画面温馨而宁静。
就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夜晚,曾在岭南共事过的小吏路过此地,特意寻访而来。当他看到李善德穿着朴素的衣服,院子里种满了各种瓜果蔬菜,不禁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李兄,你当年……”他似乎难以置信,眼前这个过着简朴生活的男人,曾经是那个才华横溢、有望在官场上大展宏图的青年才俊。
李善德笑着递过一杯粗茶,打断了小吏的话:“当年如何,不如今夜这月色好。”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淡然和满足,仿佛在告诉小吏,过去的辉煌和荣耀都不及现在的生活来得真实和珍贵。
小吏望着他眼里的平和,忽然间明白了什么。他意识到,所谓的幸福,并不是在金碧辉煌的殿堂上获得的功名利禄,而是此刻手中捧着的这一杯热茶,灯下家人的笑语,是终于能够活出自己——一个守着家人,踏实过日子的普通人。
窗外,虫鸣声渐渐响起,夜色温柔如水,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宁静和安详之中。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dcce-1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