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后的三日内,药庐后院的青石板地上,总能看到许仙盘膝而坐的身影。
晨光透过竹林的缝隙洒下来,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点。他闭目凝神,双手交叠放在小腹,按照《观想篇》的法门,让意念沉入心底。李时珍说,文气需以“志”为引,而他的“志”,便是刻入骨髓的“仁”字——无论是前世救死扶伤的医学生信念,还是今生在乱世中求存的底线,都离不开这个字。
起初,脑海中总是杂念纷飞。狐妖赤红的眼瞳、金兵铁蹄的幻象、系统面板的微光……各种画面搅得他心神不宁,指尖始终空荡荡的,连一丝气感都捕捉不到。
“静不下心,便谈不上凝气。”李时珍端着药碗从他身边走过,留下一句提点,“你试着想想,当年在医馆里,你是如何专注地看一张药方的?”
医馆?药方?
许仙一怔,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现代医学院的自习室。窗外是夏夜的蝉鸣,桌上摊着厚厚的《本草纲目》,他拿着笔在笔记本上圈画,眼里只有一味味药材的性味归经,耳边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那种全然投入的专注,像一道清泉,瞬间涤荡了纷乱的杂念。
他深吸一口气,将所有意念都集中在“仁”字上。不是抽象的道理,而是具体的画面:急诊室里医生抢救病人的手,手术台上缝合伤口的针线,甚至是他自己曾为同学处理擦伤时,碘伏涂在皮肤上的微凉触感……
“嗡——”
就在意念达到极致的刹那,许仙突然感觉到指尖传来一阵温热的麻痒。他猛地睁开眼,赫然看见一缕极淡的白气正从指尖缓缓渗出,细如蛛丝,却带着温润的光泽,轻轻缠绕在他手边的毛笔上。
白气触到笔杆的瞬间,笔杆上原本因年久而生的细小裂纹,竟隐隐淡化了几分。
“成了!”许仙心中一喜,刚想抬手细看,那缕白气却像受惊的游鱼,倏地缩回指尖,消失无踪。他愣了愣,才发现自己刚才太过激动,扰乱了心神。
“不错。”身后传来李时珍的声音,他不知何时己站在院门口,手里还拿着那卷文气图谱,“三日便能感知文气雏形,比老夫当年快了一倍。这‘仁’字的确是你的根,往后便以此为基,慢慢滋养吧。”
他走进来,将图谱摊开在石桌上:“文气初显只是开始,还需凝练。明日起,我教你以药引气——取薄荷、艾草、当归三味药材,焚烧后以文气引其药力,既能淬炼文气的纯净度,又能熟悉药性,对你这医者出身再合适不过。”
许仙点头应下,目光不自觉地扫过脑海中的系统面板。果然,文道进度条从原本的0%跳至了5%,旁边还多了一行小字:【文气:0.3(微弱,可凝聚于笔尖)】。虽然涨幅不大,却实实在在印证了他的进步。
而在文道进度条下方,武道模块的图标也亮起了一丝微光。这三日来,除了感悟文气,他每日寅时便会跟着李时珍在后山扎马步。起初连一炷香的时间都撑不住,双腿抖得像筛糠,汗水浸透短褂,后腰的旧伤也隐隐作痛。
但李时珍从不心软,只在旁边捻着胡须说:“站不稳,便扎到稳为止。武道没有捷径,每一分力气都要自己挣来。”
奇怪的是,每当他快要撑不住时,体内那缕奇特的“生息”便会缓缓流转,滋养着酸痛的肌肉,让他总能多撑片刻。到第三日傍晚,他己能稳稳地扎够半炷香,面板上的肉身数值也从3涨到了3.5,虽然依旧低于常人,却己是肉眼可见的进步。
“肉身是载气之舟,舟不坚,何以渡江河?”李时珍看着他额上的汗珠,难得露出几分赞许,“明日开始,马步之后,再加一套‘基础拳架’。”
夕阳西下时,许仙站在药庐后院,望着远处临安城的城墙。暮色中,城墙垛口上的火把明明灭灭,像一串警惕的眼睛。偶尔有巡逻士兵的甲胄碰撞声随风传来,混杂着城内隐约的喧嚣,构成一幅既安宁又紧张的画面。
他知道,这安宁只是表象。城墙之内,有影鬼偷影,有狐妖食人;城墙之外,有金国铁骑,有乱世烽烟。而他,一个带着现代灵魂的医学生,正站在这表象与真相之间,被迫走上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用笔墨凝聚文气,以拳脚锤炼肉身,在妖魔与兵戈的夹缝中,走出属于自己的“儒武双修”之道。
他握紧了拳头,掌心那道“镇”字的印记似乎又在发烫。
许仙不知道的是,他那日在破庙里用血书击退狐妖的事,早己像风一样传遍了临安城的妖物圈子。
城南荒废的戏楼里,几只成了精的黄鼠狼正围着一只断了尾巴的狐狸窃窃私语。那狐狸正是三日前被许仙震飞的狐妖,此刻正舔着焦黑的爪子,赤红的眼瞳里满是怨毒:“那书生的文气邪门得很,带着一股子……活人的暖意,烧得我内丹都疼。”
“暖意?”一只瘦高的黄鼠狼怪笑一声,露出尖利的牙齿,“莫不是个雏儿?听说城里最近来了些北方的‘朋友’,专吃这种带文气的书生,要不要……”
狐妖舔了舔嘴唇,眼中闪过一丝贪婪:“先探探他的底细。若真是个没靠山的雏儿,咱们联手……”
而在更遥远的北方,淮河岸边的一处密林里,十几个穿着皮裘、腰挎弯刀的骑兵正潜伏在树丛后。他们的发辫盘在头顶,脸上带着狰狞的刀疤,正是金国的斥候。
为首的骑兵举起望远镜——那是从西域传来的稀罕物,镜片里映出的,是南宋边境关隘的城楼。城楼上方的“宋”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守城的士兵正缩着脖子躲在垛口后搓手取暖。
“呵,南朝的兵还是这么不经冻。”为首的骑兵低声嗤笑,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汉话说道,“传令下去,今夜寅时,随我摸进关隘瞧瞧。”
身后的骑兵们露出嗜血的笑容,握紧了腰间的弯刀。冰冷的月光洒在他们的盔甲上,泛着肃杀的寒光。
乱世的序幕,早己在无人察觉的角落悄然拉开。而身处临安城药庐中的许仙,此刻正低头看着石桌上的《观想篇》,指尖凝聚起新的一缕白气。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cfic-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