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五五分账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章 五五分账

 

“哈哈哈哈!” 王睿突然放声大笑,折扇“啪”地一收,指着林枫,“好!好一个‘破纸生金’!好一个‘五五分账’!林案首,你这脑子,不去经商真是屈才了!行!就依你!五五分!

他眼中精光闪烁,显然看到了巨大的商机和与林枫更深层次捆绑的价值。这纸一旦铺开,不仅财源滚滚,更能将“林枫”这个名字和他王睿的影响力,更深地植入无数读书人的心中!这比单纯投资一个秀才,划算太多了!

“王忠!” 王睿意气风发,“立刻去城西盘下那个废弃的染坊!改造成纸坊!招人!要手脚麻利、口风紧的!林案首,” 他转向林枫,笑容灿烂,“从今天起,你就是我‘匠气轩’纸坊的首席技术供奉了!月钱另算!分红照旧!赶紧把身体养好,工坊开张,还等着你这位‘大匠’坐镇呢!”

“得嘞!公子您就瞧好吧!” 林枫咧着嘴,感觉胸也不闷了,腰也不酸了,走路也有劲儿了!仿佛看到白花花的银子、亮闪闪的铜钱,正排着队往他口袋里跳!

爽!太爽了!知识就是力量,技术就是财富!穿越者的金手指,终于点到“点纸成金”这个技能树上了!

王睿的动作快得惊人。城西那个废弃的大染坊,不到半月就改头换面,挂上了崭新气派的“匠气轩纸坊”招牌。

几刀“匠气轩”精品纸,配上林枫亲笔写的馆阁体“劝学箴言”,送到了县尊和刚调任的府尊案头。官员们一看,这纸书写顺滑,字迹清晰工整,用来批示公文简首赏心悦目!府尊大笔一挥:“此纸甚佳,衙门公文采买,可优先考虑‘匠气轩’。”

青石镇几大书院的山长,都收到了王睿的“文房雅赠”——一刀“匠气轩”纸,一本林枫的《应试馆阁体要诀(初级版)》。山长们试用后,拍案叫绝!这纸对学生练字太友好了!尤其是配合那本讲“格子”和“规矩”的《要诀》,简首是手残学子的福音!书院立刻下了大订单,列为“书院指定习字用纸”!

王睿花重金请了几个落魄文人(给钱啥都写的那种),在茶楼酒肆、文会诗社里“不经意”地提起:

* “哎呀,用了‘匠气轩’的纸,我这手烂字都显得工整了几分,难怪提学大人盛赞林案首的字!”

* “可不是嘛!我这考了三次县试都没过的榆木脑袋,都觉得开窍了!这纸,神了!”

* “听说府尊大人都指定用这纸批公文呢!这才是真正的‘登科纸’啊!”

“匠气轩”开张那天,门口排起了长龙!

* 穷书生们攥着省吃俭用的铜板,眼巴巴地等着:“给我来一刀最便宜的‘蒙童练字纸’!就指着它练好字,下次县试翻身了!”

* 富家子弟的仆人挤在前面:“我家少爷要十刀‘精制科举纸’!要最好的!包起来!银子不是问题!”

* 书铺掌柜挥舞着银票:“王管事!先给我铺子里来一百刀!有多少要多少!这纸太好卖了!”

* 连衙门采买的胥吏都来了:“奉府尊大人命,采买‘匠气轩’公文用纸三百刀!要快!”

工坊里日夜赶工,蒸汽腾腾(煮料),捶打声不绝于耳,晾晒场上白花花一片“匠气”纸随风轻扬。工人们忙得脚不沾地,但脸上都带着笑——东家大方,工钱给得足!

月底盘账分红。王忠亲自捧着一个沉甸甸的红木匣子来到小院。打开一看,白花花的银子晃花了林氏的眼!整整一百两!这才开张不到一个月啊!

“公子说了,这只是第一个月的红利零头。” 王忠笑眯眯地,“大头还在后头呢。公子还让问林供奉,那‘精制科举纸’能不能再白一点?韧性再强点?价钱翻倍也有人要。

林枫摸着下巴,看着匣子里的雪花银,又看看王忠期待的眼神,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

“行!没问题!” 林枫一拍大腿(动作大了点,扯到肋骨,疼得龇牙咧嘴,但笑容不减),“白一点?加一道‘日光漂白精炼’工艺!韧性?调整植物黏液配比!包在我身上。

“匠气轩”的生意红红火火,白花花的银子流水般进了腰包,林枫的小日子也滋润起来。新买的三进大宅院宽敞明亮,专门的书房里,王睿送的“玉堂春”和“松烟古髓”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林氏穿上了绸缎衣裳,翠嫂也升格成了管事嬷嬷。秀才老爷林枫,如今是青石镇响当当的“林案首”兼“匠气轩”林供奉,走路带风(虽然偶尔还得扶一下腰),说话底气十足。

这天,王睿派人来请,说是城东新开了家“雅茗轩”茶楼,环境清雅,汇聚了不少本地文人墨客,邀他去品茶听曲,顺便“以文会友”。

林枫一听,心里明镜似的。王公子这是要给他这个“匠气”出身的案首抬抬轿子,往真正的“文坛”圈子里塞呢。他欣然前往,特意穿了身崭新的月白细棉长衫,腰间挂着“匠气轩”特制的、刻着“林”字的竹节纸镇当装饰,手里还摇着一把题了“匠气入骨”西个大字的折扇(自己写的,工整得能当尺子用)。

雅茗轩果然雅致。临窗的雅座,王睿早己端坐,慢悠悠地品着香茗。周围几桌,坐着些穿着儒衫、头戴方巾的文人,有老有少,或低声谈笑,或摇头晃脑地吟哦着什么。空气中弥漫着茶香、墨香和一股子……嗯,淡淡的清高气。

林枫一进来,就吸引了不少目光。毕竟“匠气轩”林案首的名头太响,又跟王公子交好。有人点头致意,有人则眼神里带着审视,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一个靠“匠气”字和卖纸出名的案首,能有多少真才实学?

王睿笑着招呼林枫坐下。刚寒暄两句,旁边一桌就传来一个不大不小的嗤笑声,接着是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

“哟,这不是‘匠气轩’的林大案首吗?久仰久仰!听说您那字,规矩得能当尺子量,连提学大人都赞不绝口。就是不知道,林案首除了这‘匠气’功夫,于诗词歌赋一道……可也有如此‘规矩’的造诣啊?”

说话的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书生,姓孙,家里开布庄的,有点小钱,捐了个监生,平日里最是眼高于顶。他身边几个同伴也跟着哄笑起来,眼神戏谑地看着林枫。显然,这帮人是看林枫这个“异类”不顺眼,想给他个下马威。

王睿眉头微皱,刚要开口,却被林枫用眼神制止了。林枫脸上笑容不变,甚至更灿烂了几分,慢悠悠地摇着扇子:“原来是孙监生。诗词小道,不过遣兴抒怀罢了。林某才疏学浅,不敢妄言造诣,只是偶尔手痒,也胡乱涂抹几句,图个乐子。比不得孙监生家学渊源,出口成章。”

这话绵里藏针,既自谦,又暗讽对方是靠家里捐的功名。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c0af-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