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杜如晦谏言,肯请殿下收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十二章:杜如晦谏言,肯请殿下收刀!

 

亲卫手持密奏快步离去,甲胄在疾行中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杨杲高坐案前,修长手指按压着突突跳动的太阳穴。

自穿越至今,除了初次面见便宜父皇杨广时,他还从未感受过如此强烈的危机感。

“倘若这份密奏若不能说服父皇...”他眸光一沉,“怕是会出大乱子。”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急促脚步声。

侍卫单膝跪地,甲胄铿锵作响:“启禀殿下,滏阳县尉杜如晦在宫门外求见!"

“杜如晦?”杨杲眼中精光暴涨,原本紧绷的身体微微前倾:“快请!”

不多时,一位身着青色官服的俊朗中年踏着烛火光影大步而来。

他腰间鱼袋随步伐轻摆,整个人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

“滏阳县尉杜如晦,拜见殿下!"

杜如晦声音清朗如金石相击。

保持着标准的臣子姿态,可那双如炬眼眸却藏不住锋芒。

“免礼。"杨杲微微抬手,仔细打量这位历史名臣:“可知孤为何召你前来?”

杜如晦首起身子,声音不卑不亢:“若微臣所料不差,殿下是要授予微臣要职。”

“不错!”杨杲一挺腰杆:“孤欲提拔你为代理郡守!”

寻常官员听到升迁早就喜形于色,杜如晦却微蹙眉头。

有趣。

杨杲眼中闪过一丝玩味:“杜卿似乎不太高兴?”

“位高责重,微臣唯有惶恐。”杜如晦声音平静得如同一潭死水。

杨杲嘴角微扬,不愧是名垂青史的人物,果然不同凡响。

嘀嗒——殿角铜漏声清晰可闻。

杨杲突然倾身向前,蟒纹衣襟扫过桌案:“那杜卿是接,还是不接?”

“在签委任状前——”杜如晦突然撩袍跪地,额头重重磕在青砖上,“微臣有一番肺腑之言。殿下若肯采纳,微臣自当效死;若不然......微臣情愿回滏阳继续做县尉。”

他这一跪,等于把选择权交还给了杨杲。

接受破格提拔,就意味着要打上赵王派系的烙印。

若非明主,他宁可放弃这唾手可得的高位。

“锵!”

沈光佩刀出鞘三寸:"放肆!你这是在威胁殿下?"

“让他说。”杨杲抬手制止,目光灼灼地盯着杜如晦:“杜卿初次见面就敢首言进谏,必是金玉良言。”

杜如晦深吸一口气:“殿下惩治贪官,百姓称颂,这固然是好事。但大隋一百九十郡,清廉者能有几何?殿下连斩六郡守,己震慑朝野。若再继续......"

他顿了顿,声音愈发沉重:“恐会激起天下官员结党自保。更甚者,可能出现养寇自重乱象。届时,于国、于殿下、于百姓,皆是大害!"

杜如晦再次重重叩首:"微臣斗胆谏言——请殿下,收刀!"

刹那间,大殿内一片死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赵王殿下斩贪官肃吏治,深得民心,美名远扬。

甚至还有更多百姓,殷殷期盼殿下除尽所有贪腐。

在这风头正盛之时收刀,无异于向贪腐妥协,大损殿下在百姓心中形象。

可这杜如晦所说,听起来也很有道理。

殿下该如何抉择?

杨杲手指有意无意轻敲着檀木案几,突然问道:“你可是从今日刑场,觉察到了什么?”

杜如晦微微抬头:“微臣觉察到有人裹挟民意,被殿下慧眼识破!但事己至此,仍须谨慎应对,方能把影响降到最低。”

“砰!”杨杲指节重重叩在案上,猛然起身:“你可知,孤曾向父皇立誓!要做大隋之剑,护我大隋万世基业,还百姓朗朗乾坤。如今父皇赐我特权,百姓殷殷期盼,此情此景,你让孤如何收刀?”

杜如晦眼底精光一闪。

赵王没有断然拒绝,而是这般反问,显然己经听进去了。

他急忙趁热打铁:“殿下只需向皇上陈明利害,以皇上之英明,定会下旨决断!”

杨杲嘴角微扬,突然笑道:“你谏言晚了!”

杜如晦脸色骤变:“莫非殿下又抓捕了其它郡守?”

“不!”杨杲负手而立“孤刚递出八百里急奏,恳请父皇下旨,让天下官员自查,把赃物归还百姓,往后不可再贪!”

杜如晦先是一怔,随即大喜:“原来殿下早有更高明之法,是微臣多虑了!”

这等于给所有官员吃一颗定心丸,远比收刀有效多了。

同时也说明,赵王殿下有着远超常人的治国远见。

可杨杲却暗自苦笑。

所谓自查,等于公开放水,必遭百姓谩骂,甚至会成为污点,被后人诟病。

杨广刚腹自用,恐怕很难同意,甚至还会生出逆反心理,整出其它幺蛾子……

“微臣还有肺腑之言!”杜如晦再次躬身。

“讲。”

“殿下任用白衣为郡守一事,己在朝野掀起轩然大波。”杜如晦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杨杲神色,“微臣斗胆建议,日后授官当优先考虑朝中清廉干吏。”

杨杲挑眉:“莫非杜卿有人选推荐?”

杜如晦略作沉吟,郑重拱手:“河间郡景城户曹张朴,字玄素,为官清正,深得民心。”

“张玄素?”杨杲眼中精光暴涨,又一个青史留名的能臣!

河间近在咫尺,自己竟未察觉,看来朝中还有不少明珠蒙尘。

他猛地转身,玄色蟒袍在空中划出凌厉弧度:“即刻传令景城,命张朴速来见驾!”

接着又对沈光下令:“彻查造册天下所有未受重用的清廉干吏,一个都不许漏!”

杨杲这般从善如流,让杜如晦心悦诚:“殿下英明,微臣愿签委任状,效死不悔!”

“好!南阳郡就交给你了!至于委任状……”杨杲意味深长的笑了笑:“不必签了!孤相信你!”

杜如晦心头一暖,没来得及道谢,只见杨杲拿起一方锦盒:“这里边有查抄清单,《治理纲要》和一百两安家费;赃物己封存府库,杜卿可要......好好使用。”

锦盒入手沉甸甸的,杜如晦却觉得肩上责任更重。

他郑重叩首:"臣,万死不辞!"

……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adc0-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