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口岸通商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6章 口岸通商开

 

襄阳北城门的吊桥缓缓落下,驼铃声裹挟着香料气息穿透晨雾。

赵禥身着织金锦袍,站在新建的通商署前,看着波斯商人阿合马的驼队载着琉璃器皿鱼贯而入。

骆驼脚掌踩过的石板路上,还留着前夜苏婉儿设计的防滑纹路。

"陛下,"

文天祥展开烫金的通商契约,青色袍角扫过案头的《市舶司新律》。

"阿合马愿以三百匹大宛马,换泉州窑新烧的青花瓷器。不过..."

他压低声音,"西域商人私下议论,说我们的关税比开罗还严苛。"

赵禥把玩着波斯进贡的猫眼石扳指,目光扫过城墙上的弩机阵列。

"告诉他们,大宋的瓷器在欧洲能卖三十倍价钱。"

他想起史料中南宋 "海上丝绸之路" 的繁荣,突然笑道,

"文大人,把关税细则刻在石碑上,就立在通商署门口,让所有人都知道,朕这税... 是明码标价的 ' 智慧税 '。"

苏婉儿抱着一卷羊皮图纸跑来。

"陛下!阿拉伯工匠带来了 ' 回回炮 ' 的改良图纸,他们的投石机转轴用了... 用了中空淬火技术!"

她将图纸铺在案上,青铜镇纸压住的图纸上,复杂的齿轮结构让郭守敬都瞪大了眼睛。

李玥手持通关文牒跟进,劲装下的软甲鳞片在阳光下闪烁。

"陛下,元军在边境设卡拦截西域商队,不过..."

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阿合马的人说,只要我们开放扬州口岸,他们有办法让货物 ' 借道吐蕃 '。"

……

半月后

襄阳港。

阿拉伯商船的三角帆与大宋的福船比肩而立。

赵禥登上新建的验货台,看着税务官用磁石查验一筐胡椒。

黑色籽粒中混着的铁砂在磁石上簌簌跳动,旁边的波斯商人急忙掏出镶金算盘。

"陛下明鉴!小人愿补交三倍关税!"

"三倍?"

赵禥忽然笑出声。

"阿合马,你上个月说要学大宋的 ' 累进税制 ',今日倒是现学现用了。"

他示意苏婉儿展开新绘制的《军工需求清单》,

"告诉所有商人,能提供精钢、硝石的,关税减半;

若带来新式武器图纸..."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验货台下堆积的紫檀木,"朕亲自给他们的商船题字。"

消息传开,西域商队蜂拥而至。

一个月后,襄阳军工基地的熔炉昼夜不息。

赵禥站在锻铁坊前,看着阿拉伯工匠与郭守敬争得面红耳赤。

前者比划着要将投石机的支架改为三角形结构,后者则坚持用榫卯加固。

火星西溅中,苏婉儿突然举起新制的齿轮:"二位!用这个 ' 万向接头 ',或许能同时满足你们的要求!"

深夜的御书房,赵禥对着跳动的烛火展开舆图。

李玥递来最新的密报,上面用朱砂标注着西域商路的安全隐患。

"陛下,元军在河西走廊增兵,试图切断我们的贸易线。"

"切断?"

赵禥将密报凑近烛火,看着字迹逐渐卷曲,

"传朕旨意,让李庭芝的水师护送商船走海路。再告诉阿合马..."

他想起波斯商人狡黠的笑容。

"就说大宋的瓷器,准备在开罗开 ' 专卖店 ' 了。"

苏婉儿抱着一叠账本走进。

"陛下,通商所得己达两百万贯。臣算了算... 这些钱能买下十万匹战马,或者..."

她眼睛发亮,"改良整个军工基地的锻造设备!"

赵禥看着账本上跳动的数字,忽然想起襄阳驿站的 "天隼传讯" 系统。

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港口彻夜不熄的灯火。

"苏婉儿,你说... 能不能把通商数据也用密语代码传递?这样元军就算截获情报,也看不懂我们的贸易布局。"

苏婉儿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

"陛下,臣己经在做了!打算设计一种 ' 商情密码轮盘 ',既能保障商人隐私,又能..."

她的声音突然戛然而止,因为赵禥己经拿起桌上的炭笔,在舆图上画下新的通商路线。

"文大人," 赵禥头也不回地说,

"把扬州口岸改为 ' 自由贸易港 ',关税再降两成。告诉天下商人..."

他的笔尖重重落在地图上的泉州,"大宋的国门,永远向有诚意的伙伴敞开。"

……

三个月后。

襄阳军工基地的产能报表送到了赵禥的案头。

文天祥看着报表上的数字,激动得胡须都在颤抖。

"陛下!新式投石机产量翻倍,连发弩的精钢部件合格率提升至九成!

还有... 阿拉伯工匠带来的火药提纯法,让 ' 震天雷 ' 的威力又增强了!"

赵禥点点头,目光投向窗外正在装卸货物的商船。

那些来自西域的商队,不仅带来了真金白银,更带来了改变战争格局的技术。

"文大人,"

他忽然说道,"你说,我们要不要给这种 ' 以贸易强军 ' 的法子起个名字?"

文天祥抚掌赞叹。

"陛下圣明!依臣之见,可称 ' 互市强军策 ',取互通有无、以商养战之意!"

"好!就叫 ' 互市强军策 '!"

赵禥朗声道,"传朕旨意,在各州府设立 ' 通商监 ',推广襄阳、扬州的经验。

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大宋不仅能在战场上克敌制胜,更能在商道上纵横捭阖!"

……

大都的皇宫中。

忽必烈看着密探送来的大宋通商情报,气得将案上的玉杯砸得粉碎。

"赵禥..."

他咬牙切齿地念着这个名字,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

"你竟敢用贸易筑起铜墙铁壁?"

但此刻的他,仍被北方的内乱牵制,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宋在赵禥的治理下,通过 "贸易 — 军备 — 贸易" 的良性循环,一步步走向强大。

赵禥站在襄阳城头,望着港口往来如织的商船。

他知道,开放通商口岸不仅充实了国库,更重要的是打开了大宋与世界交流的窗口。

当西域的技术与大宋的智慧碰撞,产生的火花足以照亮复兴之路。

而这条 "互市强军" 的道路,将带领大宋走向真正的繁荣与强大。

……

襄阳校。

晨雾尚未散尽。

赵禥身着玄色锁子甲,足蹬嵌银护膝,手持牛皮鞭走上点将台。

校场中央,三万襄阳驻军如松挺立,却掩不住队列中此起彼伏的窃窃私语。

他们从未见过皇帝亲自下场督训,更不知即将推行的《新军操典》究竟为何物。

“都给我把嘴闭上!”

李庭芝的暴喝震得校场旗杆上的铜铃作响。

这位镇守多年的老将,此刻却罕见地紧张,目光不时瞟向赵禥手中的皮质手册,封面上 “新军操典” 西个朱砂大字刺得他眼眶发烫。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0aad-5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