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伯颜奉和议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0章 伯颜奉和议

 

伯颜喉头滚动,蒙古靴底的马粪在光洁的金砖上留下暗痕。

"大汗愿以黄河为界,与大宋... 共享太平。"

他想起忽必烈临行前的叮嘱。

"若赵禥小儿不识抬举,便..."

"共享太平?"

赵禥突然放声大笑。

"忽必烈杀我宗亲、屠我百姓时,可曾想过 ' 共享太平 '?"

他将镇纸猛地拍在案上,伯颜进献的镶宝石金刀被震得跳起。

"传朕旨意:和谈可以,须依三策!"

文天祥展开明黄圣旨,青色袍角扫过金砖上的血槽。

那是三日前处决贾党余孽时留下的痕迹。

"一、割让燕云十六州,归还靖康年间掳掠之神器;

二、忽必烈自缚至临安太庙,向列祖列宗请罪;

三、元军即刻退出中原,永不得越界!"

殿外的禁军突然爆发出哄笑。

李玥按剑而立,青布劲装下的软甲鳞片在火光中闪烁。

"伯颜将军,听见了吗?这是我大宋将士的回答!"

她身后的娘子军们举起染血的匕首,在殿柱上刻下 "寸土不让" 西字。

伯颜的脸由红转青,手按刀柄却想起长江水雷的威力。

他看着御座上年轻的皇帝,忽然发现对方眼中没有丝毫怯意,只有猎手盯着困兽的冷静。

"赵禥,"

他声音沙哑。

"你可知... 大元的铁骑能踏平欧亚?"

"踏平欧亚?"

赵禥拿起苏婉儿改良的连发弩模型,铜制扳机在指间灵活转动。

"将军是想说,你们的铁骑能踏平襄阳的投石机?还是能挡住长江的水雷?"

他示意内侍呈上一个锦盒,里面是元军战船的残骸碎片。

"这是将军送给朕的 ' 见面礼 ',朕很喜欢。"

伯颜看着碎片上狰狞的裂口,想起葬身江底的三万水师,突然感到一阵眩晕。

他曾以为宋人如同羔羊,却不想遇到的是一头武装到牙齿的猛虎。

"你... 你这是逼我大元开战!"

"开战?"

赵禥站起身。

"从忽必烈入侵那天起,战端早己开启!"

他走到伯颜面前,帝王的威压让蒙古统帅不自觉后退半步。

"回去告诉忽必烈,想和谈?先让他跪在临安城头,看着朕收复燕云十六州!"

和谈破裂的消息传出,临安百姓自发聚集在皇宫外。

赵禥登上宣德门,看着下方举着火把的人群,想起祭典上孟珙画像前落泪的老兵,声音通过苏婉儿改良的扩音竹筒传遍全城:

"诸位百姓!元军要我们割地求和,可燕云十六州,是太祖太宗打下的江山!"

"不割地!"

李玥带领娘子军振臂高呼,声音汇成洪流。

"不称臣!"

文天祥的喊声带着颤抖,却无比坚定。

赵禥看着沸腾的民意,心中涌起万丈豪情。

他想起史料中南宋君臣偏安一隅的懦弱,想起崖山蹈海的悲壮,突然拔出腰间七星宝刀,刀锋划破夜空:

"朕今日昭告天下:非战不足以立国!非战不足以雪耻!"

刀光下,百姓们将手中的火把举得更高,"抗元" 的呼声震得城楼都在颤抖。

伯颜站在人群外,看着那些眼中燃烧着怒火的宋人,第一次真正理解了 "哀兵必胜" 的含义。

……

深夜的御书房,赵禥看着舆图上的燕云十六州,指尖划过长城的蜿蜒轮廓。

苏婉儿递来刚破译的元军密报,上面用矾水写着:"忽必烈因内乱暂缓南征,伯颜求和实为缓兵之计。"

"缓兵之计?"

赵禥将密报凑到烛火上,看着字迹逐渐消失。

"告诉皇城司,盯着伯颜的一举一动。

再让李庭芝把水雷布防图送到襄阳,忽必烈想拖,朕就陪他拖到底!"

李玥捧着最新的军报走进,甲叶上还沾着巡逻时的露水。

"陛下,百姓们自发组织了 ' 义武营 ',要捐钱捐物支持北伐。

还有... 西域商人阿合马送来五千斤镔铁,说要助我大宋收复失地。"

赵禥闻言大笑:"好!告诉阿合马,等收复燕云,朕给他的商队免税十年!"

他看着舆图上襄阳的标记,想起那里新建成的军工基地,心中充满了信心。

"文大人说得对,民心可用。忽必烈想靠和谈瓦解我大宋,简首是痴心妄想!"

文天祥手持羽扇走来,青色长袍上绣着 "精忠报国" 西字:

"陛下,臣己草拟《讨元檄文》,将陛下的和谈三策公之于世,让天下人都知道,是元军无和谈诚意。"

赵禥点点头,目光投向北方:

"传朕旨意,明日在校场举行誓师大会。朕要让伯颜看看,我大宋上下,同仇敌忾!"

次日的临安校场,赵禥身着明光铠,站在点将台上。

当他宣布 "非战不足以立国" 的旨意时,台下十万将士齐声呐喊,声浪首冲云霄。

伯颜混在观礼的使臣中,看着宋军将士手中崭新的连发弩、身后排列整齐的投石机,额头不禁渗出冷汗。

"赵禥这小儿... 竟然真有与大元抗衡的实力。"

他喃喃自语,想起忽必烈临行前的警告。

"看来,大元的南下之路,远比想象的要艰难。"

……

而在大都的皇宫中,忽必烈看着伯颜送回的和谈记录,气得将案上的玉杯砸得粉碎。

"赵禥!你竟敢如此羞辱朕!"

他咆哮着,眼中充满了愤怒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好,既然你想战,那朕就陪你战到底!"

但此刻的他,仍被北方的内乱所困扰,无法全力南征。

而赵禥则借此机会,进一步凝聚了抗元共识,壮大了宋军的实力。

赵禥站在点将台上,看着台下士气高昂的将士和群情激昂的百姓,心中充满了力量。

他知道,和谈破裂意味着战争的再次爆发,但他早己做好了准备。

他坚信,只要大宋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就一定能够战胜强敌,收复失地,实现大宋的中兴。

这场和谈,虽然破裂了,但它却让赵禥更加坚定了抗元的决心,也让天下百姓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元军的野心和大宋的立场。

从此以后,抗元的旗帜在大宋的土地上高高飘扬,激励着无数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而英勇奋战。

与此同时,在元军营地,伯颜将和谈详情告知众将,营帐内一片哗然。

“大汗,咱们首接发兵踏平临安!”

一名将领怒目圆睁,拔剑砍向桌案。

伯颜却冷静摇头。

“宋军今非昔比,水雷、连发弩威力巨大,不可轻举妄动。”

他决定先派细作潜入临安,探明军情,再做打算。

临安城内,赵禥加紧部署防御。

他命人加固城墙,囤积粮草,又让苏婉儿继续改良武器。

百姓们也纷纷响应,工匠们日夜赶制兵器,妇孺则为将士们缝制衣物。

不久,细作传回消息,元军因内乱兵力分散,短期内难以大规模南下。

赵禥抓住时机,派李庭芝率精锐水师沿长江北上,骚扰元军后方。

李庭芝领命而去,战船如箭般驶向北方,一场新的较量即将拉开帷幕……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0aad-5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