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海关税制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7章 海关税制

 

李玥捧着一叠盖着朱砂印的通关文牒,青布劲装下露出半截镶金算盘。

那是从贾党钱庄抄没的账房用具。

"陛下,刚截获的密报显示,波斯商人阿合马正在联络泉州港的市舶司提举,想... 想沿用贾似道的 ' 包税制 '。"

"包税制?"

赵禥将胡椒粒扔在验伪盘里。

"告诉阿合马,要么按大宋的累进税制交税,要么... 就让他的商船尝尝苏婉儿新制水雷的滋味。"

他想起史料中南宋后期海关的腐败,指尖敲了敲台面上的《市舶司条例》。

"传朕旨意,从今日起,海关关税首接入国库,任何官员不得截留。"

……

半月后。

泉州港。

阿合马跪在赵禥面前。

他面前的铜盘里,码放着二十颗鸽卵大的珍珠,却被赵禥随手推到一边。

"阿合马,你说这珍珠... 是不是用逃税的钱买的?"

波斯商人额头触地,琉璃珠串在发髻上哗啦作响。

"陛下明鉴!小人... 小人愿按新税制补交三年关税!"

他想起三日前被水雷炸沉的货船,声音忍不住颤抖。

"只求陛下... 饶过小人物的船队。"

赵禥看着他惊恐的样子,忽然笑出声。

"饶了你可以,但要答应朕一个条件 —— 告诉所有西域商人,大宋的关税是高,但我们的瓷器、丝绸,在欧洲能卖十倍价钱。"

赵禥拿起苏婉儿改良的航海罗盘,磁针对准阿合马的胸口。

"还有,把你知道的贾党海上据点,全画在这张图上。"

阿合马忙不迭地点头。

“陛下放心,小人一定照办。”

他哆哆嗦嗦地拿起笔,在图上一一标注出贾党海上据点的位置。

赵禥满意地点点头。

“起来吧,只要你以后老实交税,本朝欢迎你这样的商人。”

阿合马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站起身。

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跑来,在赵禥耳边低语几句。

赵禥脸色微变,随即对阿合马道:

“你先下去吧。”

待阿合马退下,赵禥对李玥道:

“刚刚收到消息,贾党余孽在沿海一处岛屿聚集,似有谋反之意。”

李玥眉头一皱。

“陛下,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赵禥眼神一冷。

“传朕旨意,命水师即刻出发,务必将这股逆贼一网打尽,绝不能让他们威胁到我大宋海疆安宁。”

说罢,他握紧拳头,望向大海的方向,似己看到那一场即将到来的海战。

……

三日后。

文天祥正在核对外贸账本。

算盘珠子在他指间翻飞。

"陛下,泉州、广州、明州三大港口,半年关税收入一百二十万贯!比贾似道时期... 整整多了三成!"

赵禥接过账本,看着上面 "襄阳军工基地" 的支出项。

三百架改良投石机、五百具连发弩、一千枚水雷的造价被红笔圈出,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文大人,把这些钱全拨给苏婉儿。告诉她,要什么材料,要多少工匠,朕都给她!"

苏婉儿捧着新绘制的水雷图纸闯入。

"陛下,用阿拉伯商人交的关税,我们能把水雷的产量提高一倍!还有... 我改良了投石机的瞄准器,用的是波斯商人进贡的水晶镜片。"

赵禥看着图纸上精巧的齿轮结构,又看看苏婉儿眼中兴奋的光芒,忽然想起什么。

"对了,阿合马画的贾党据点,李玥清理得怎么样了?"

李玥应声走进,手中拿着刚缴获的走私账本。

"陛下,己拔除十二处据点,缴获的胡椒够全军吃三年。

不过... 在一个海岛据点里,我们发现了这个。"

她展开一幅泛黄的海图,上面用密语标注着 "阿拉伯黄金运输线"。

赵禥接过海图,指尖划过上面的暗礁标记。

"文大人,看来我们的关税,还能再涨涨。"

他想起阿合马临走时那句 "陛下比忽必烈还会做生意",心中暗道:忽必烈靠征服掠夺财富,朕却能用智慧创造财富,这才是大宋的立国之本。

……

三个月后,襄阳军工基地的熔炉日夜不息。

赵禥站在铸造坊前,看着铁水注入水雷模具,蒸汽升腾中,苏婉儿的声音带着兴奋传来。

"陛下,新一批水雷用了阿拉伯商人交的硝石,爆炸威力提高了两成!"

"好!"

赵禥拿起一枚刚脱模的水雷,感受着粗糙陶壳下的灼热。

"告诉李庭芝,把这些水雷全布在长江航道上,让伯颜看看,什么叫做 ' 寸金寸土 '!"

文天祥捧着最新的财政报表走来。

"陛下,海关收入持续增长,现在不仅能支撑襄阳前线,还能... 还能在扬州建一座新式造船厂。"

赵禥点点头,望着远处运输粮草的船队,心中感慨万千。

这场海关税制的改革,不仅充实了国库,更重要的是,它让大宋重新找回了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

"文大人,"

赵禥忽然转身,眼中闪烁着光芒。

"你说,若我们用海关收入创办一所 ' 通商学院 ',教授算学、外语、航海知识,能不能培养出更多像阿合马那样的商人?"

文天祥闻言一怔,随即抚掌赞叹。

"陛下高瞻远瞩!若能如此,我大宋不仅能富国强兵,更能开眼看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赵禥微微一笑,目光投向远方的海面。

他知道,收复中原的道路还很长,但只要有强大的经济支撑,有不断创新的科技力量,大宋必将在他的手中,迎来真正的中兴。

……

大都的皇宫。

忽必烈看着密探送来的大宋海关报告,手中的玉杯 "啪" 地一声摔在地上。

"赵禥..."

他咬牙切齿地念着这个名字,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

"你竟然能让那些狡诈的阿拉伯人乖乖交税?"

但此刻的他,正被草原的内乱搞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暇南顾。

而这,正是赵禥想要的结果。

他利用海关税制充实了国库,增强了军备,为大宋争取到了宝贵的发展时间。

赵禥站在襄阳城头,望着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知道海关税制的成功,只是这伟大征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大宋正在经济领域重新崛起,为最终战胜强敌,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长江采石矶的薄雾中,苏婉儿蹲在战船甲板上,小心翼翼地将鱼鳔防水膜裹在陶罐外。

陶罐里装着新研制的 "水底雷",旁边的李庭芝正用竹尺丈量水雷的沉放深度,甲叶上还沾着三日前调试引信时的硝粉。

"苏姑娘,"

李庭芝的带着沙哑,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指着江面上的暗礁。

"元军舰队若从这里过,吃水三尺的战船正好触雷。只是... 这引信真能在水下点燃?"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0aad-4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