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呼吸之困·蜂影迷踪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7章 呼吸之困·蜂影迷踪

 

场景:辰星工作室·安全升级会议 (“绿肺”首播后第三天)

气氛比上次复盘凝重许多。白板上贴满了“星火计划·城市呼吸节点”的动线图、安全预案细节,以及几张被标记为“异常数据流”的波形分析图。陆辰、沈清歌、苏晓雯(全息)、林峰(全息)、石磊,还有特意赶来的“山鹰”派出的安保顾问王铁(代号“磐石”)围坐。

“针对石磊的特殊感知防护,”林峰指着平板上的三维模型,“我们在他的‘探索者’马甲里嵌入了多层复合信号干扰层。表层是常规的电磁屏蔽,内层加入了我们根据之前对抗‘蜂巢回响’经验研发的‘白噪音’发生器,能主动发射与石磊感知波段接近但无害的随机杂波,覆盖其真实感知信号。”

“同时,”苏晓雯补充,“首播数据流会经过‘夜莺’防火墙的深度混淆处理,石磊的感知可视化画面将加入动态噪点和频率偏移算法,确保即使有片段被截获,也无法还原其核心特征。”

“磐石”王铁,一个面容刚毅、眼神锐利的汉子,沉声道:“现场安保由我小队负责。便衣混入人群,高点有观察哨。目标区域(城西综合交通枢纽)的警方和安保部门己收到协同通告,会加强巡逻。重点防范区域锁定在人流密集的换乘大厅和高架观景平台。”

沈清歌点点头,看向石磊:“磊子,干扰层可能会让你自己的感知也受到微弱影响,就像戴了层薄纱。能适应吗?”

石磊握了握拳,眼神坚定:“清歌姐,我能行!干扰层是保护我的‘盔甲’,薄纱总比被坏人盯上好!我会更集中精神去‘听’本质的声音!”

陆辰拍了拍石磊的肩膀:“好样的!记住,安全第一。首播中,你的感知描述我们会引导得更‘科学化’,比如不说‘空气里有铁锈味的杂音’,而是说‘监测到金属粉尘指标异常,伴有特定频率噪音干扰’。” 他转向大家,“首播流程不变:感知初探 -> 仪器验证 -> 问题发现 -> 小小建议师。重点突出交通枢纽这个‘城市呼吸节点’的生态压力与改善空间。”

场景:城西综合交通枢纽·高架观景平台 (首播日·上午)

巨大的穹顶下,列车呼啸进站,人流如织,引擎声、广播声、脚步声汇成一片喧嚣的海洋。陆辰的镜头扫过这繁忙的景象,首播间标题:【辰星“星火计划”第二期:倾听地球的“心跳”——城市呼吸之困!】

“来了来了!期待交通枢纽篇!”

“这里人流量超大,生态压力肯定大!”

“石磊弟弟的‘盔甲’穿好了吗?安全第一!”

“辰光今天能发现什么‘呼吸不畅’?”

“各位‘辰星’,欢迎来到城市的‘肺门’——交通枢纽!”陆辰的声音透过降噪麦克风依旧清晰,“巨大的吞吐量带来便利,也带来了尾气、噪音、能源消耗等生态压力。今天,我们的‘地球听诊师’石磊和他的小助手们,将在这里进行深度‘听诊’!”

石磊带着孩子们站在观景平台边缘,俯瞰下方繁忙的站台和车流。他闭上眼,努力穿透马甲内干扰层产生的微弱“薄纱”感。几秒后,他眉头紧锁:

“这里的‘声音’……好‘闷’!像被厚厚的毯子捂着!很多杂乱尖锐的‘啸叫’(指向高频噪音),还有很多……油腻腻的、沉重的‘颗粒感’(指向尾气颗粒物),让人感觉喘不过气。空气的‘流动’也……很不顺畅。”

孩子们立刻启动仪器:

“噪音分贝……78!超标了!”

“PM2.5:65!中度污染!”

“PM10更高!还有氮氧化物报警!”

“风速仪显示……站台层通风很差!空气滞留!”

首播分屏的可视化画面极具冲击力:代表“城市呼吸”的声波图被大片代表噪音的刺眼红色和代表颗粒污染的浑浊黄色覆盖,流畅的波形变得滞涩、扭曲。旁边标注:“呼吸不畅:重度噪音与空气污染负荷”。

弹幕瞬间被担忧和讨论淹没:

“天啊!可视化出来这么严重!”

“天天在这里通勤,难怪总觉得头晕!”

“通风系统该升级了!”

“新能源车普及还是慢啊!”

陆辰引导孩子们分析数据源头,并走向通风口附近进行定点监测。就在这时,“磐石”王铁低沉的声音通过陆辰和沈清歌的私人加密耳麦响起:

“注意!3点钟方向,混在游客中的灰衣鸭舌帽男子,携带非注册型号的‘环境监测仪’,扫描方向多次锁定石磊!行为异常!”

沈清歌在总控车(停在枢纽外)眼神一冷:“‘影蜂’来了。启动B计划。陆辰,按预案引导石磊进行‘深度聚焦’,触发‘诱饵’。”

场景:观景平台通风口附近

陆辰不动声色,笑着对石磊说:“磊子,刚才的‘闷’和‘颗粒感’是整体感受。现在,试试‘深度聚焦’,听听这个通风口附近的气流‘呼吸’声?看看它是不是‘堵’得更厉害?”

石磊会意,立刻集中精神,将感知力高度凝聚在通风口区域。同时,他马甲内层的“白噪音”发生器功率被沈清歌远程悄然调高,模拟出一种强烈的、类似“能量淤塞点”的异常波动信号!这信号被刻意控制在石磊真实感知的“薄纱”之下,如同一块散发着香味的“诱饵蛋糕”。

灰衣鸭舌帽男子(“影蜂”)手中的伪装仪器屏幕猛地一跳!捕捉到了那强烈的“诱饵信号”!他眼中闪过一丝贪婪和兴奋,立刻将扫描探头对准石磊,功率调到最大,试图进行深度特征提取!

“目标上钩!扫描功率激增!”林峰在总控室报告。

“释放‘蜂刺’!”沈清歌果断下令。

嗡!

一股无形的、高强度、特定频率的定向电磁脉冲,从石磊马甲内一个隐蔽节点瞬间爆发!精准地覆盖了“影蜂”手中的扫描仪!

滋啦!

“影蜂”手中的仪器屏幕瞬间爆出大片雪花,内部芯片发出一声轻响,冒出一缕青烟!彻底瘫痪!

“该死!”“影蜂”脸色剧变,低骂一声,下意识想将报废的仪器藏起来。

“磐石”王铁如同鬼魅般出现在他身后,大手如同铁钳般扣住了他的手腕,声音冰冷:“先生,您的‘高级环保设备’似乎出了故障?麻烦跟我们走一趟,协助调查。” 两名便衣队员迅速围拢。

“影蜂”还想挣扎,但看到王铁凌厉的眼神和周围悄然围拢的安保力量,颓然放弃了抵抗。

场景:首播画面

这一切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首播镜头并未刻意对准冲突点,观众只看到安保人员礼貌地请走了一位“设备故障”的游客。陆辰的声音适时响起,带着一丝轻松:

“看来我们热情的‘环保爱好者’设备出了点小状况,工作人员正在协助处理。好了,小医生们,通风口的‘诊断’结果如何?”

孩子们己经完成了检测:

“通风口附近PM2.5更高!气流几乎停滞!”

“噪音源主要是下方进站的柴油大巴!”

“建议:升级通风系统!加快公交电动化!”

首播间的弹幕很快被孩子们的发现和建议拉回正轨:

“支持电动公交!”

“枢纽通风设计是硬伤啊!”

“辰星行动力!报告快出来!”

“刚才那个小插曲没事吧?”

场景:总控车/工作室·事后

“影蜂”被“磐石”小队带走审讯。初步反馈:他受雇于一个注册在海外、名为“地平线观测”的壳公司,任务是尽可能完整地捕捉石磊的“环境感知”特征频率,报酬丰厚。对幕后主使所知甚少。

“又是壳公司,老套路。”苏晓雯皱眉,“陈翰生的残党?还是新冒出来的秃鹫?”

“审讯还在继续,但线索很可能断了。”王铁(己返回)沉声道,“对方很谨慎。石磊的防护措施和我们的反制很成功,对方没拿到有效数据。”

沈清歌看着审讯简报,若有所思:“‘影蜂’携带的扫描仪,核心元件有‘先锋科技’实验室的早期标记,虽然经过改装。林峰,查一下陈翰生被收押后,‘先锋科技’遗留资产的流向,特别是实验设备的拍卖和销毁记录。”

“己经在查了。”林峰快速操作着,“有部分敏感设备被列入了‘限制级处置清单’,但……流程记录有模糊地带。可能被人钻了空子。”

陆辰给每人倒了杯水,看向沈清歌:“这次算是打草惊蛇了,但也证明了咱们的‘盔甲’和‘蜂刺’有效。下期‘星火计划’去哪?工业区‘代谢循环’还是海边‘蓝色脉搏’?孩子们可等着呢。”

石磊也用力点头:“我不怕!清歌姐,辰哥,下次我还当‘听诊师’!”

沈清歌看着他们,眼中的凝重化开一丝暖意:“怕的不是他们,该怕的是躲在暗处的老鼠。‘星火计划’继续,按原计划推进海边‘蓝色脉搏’。不过……”她看向林峰,“给石磊的‘盔甲’再加一层‘动态频率混淆’,让‘诱饵’信号变得更飘忽。另外,王队长,下次行动,安排一组‘暗哨’,专门盯那些对‘故障’过于关注的‘游客’。”

“没问题!”“磐石”王铁点头。

“至于幕后黑手……”沈清歌眼神微冷,手指在平板上敲击,调出一份加密档案,“既然他们喜欢躲在‘地平线’后面,那我们就……把地平线照亮一点。苏晓雯,启动对‘地平线观测’及其所有关联账户、资金流的深度溯源,这次,挖深一点。林峰,配合提供技术支援。费用从工作室‘反觊觎专项基金’出。”

陆辰咧嘴一笑,举起水杯:“明白!科普照亮未来,技术挖穿地皮!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为了干净的‘呼吸’和‘脉搏’,干杯!”

小小的会议室里,紧张的气氛被冲淡,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坚定的决心。阳光下的科普与探索不会停歇,而守护阳光的利剑,也时刻准备出鞘。石磊看着哥哥姐姐们,心中充满了安全感,也默默下定决心,要更快地掌握自己的能力,不再只是被保护的对象。新的挑战,如同海平面下的暗流,而“辰星”号,己然扬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daeh-7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